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乞巧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难忘的「乞巧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8期  作者:金家勛 出版时间:1994-08-10
    关键字: 乞巧 刺绣 科学

    朋友送了我一对电脑刺绣牡丹枕套。姊姊戴着老花眼镜抚玩良久,犹爱不释手地感叹说:「人手再巧不过科学,这样栩栩如生的精品,人手哪个绣得出!如果现在还通行『乞巧』风俗,我看『乞』的对象也该是『科学』了!」姊姊的一句话,勾起了我五十年前的一段难忘囘忆。当时我和姊姊都住在萧山外婆家。外婆的刺绣活在当地颇有名气。她绣成的鸳鸯似乎能交颈低语;她绣的蝴蝶又分明会翩翩起舞。但人们都认为外婆这手绝活,一半来自刻苦,一半来自「乞巧」。外婆也相信这说法,所以在悉心传授姊姊刺绣

  • 文章祈巧節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2、23期  作者:韋志武  出版时间:1975-10-15
    关键字: 风土习俗 乞巧节

    祈巧,或称乞巧,顾名思义,乃是祈求手艺的灵巧,属于妇女集会玩乐之一,流行于陕西省关中一带民间。农历七月初七,为祈巧节,以长大了的姑娘们为主。年轻媳妇襄赞,集一大羣妇女,要忙一个整天,装饰一位巧娘娘,母亲领着女儿,向之跪拜。用麦楷扎成人形四肢,两个长柄木朽,口对口相扣作头,黑帕、黑线绾成头发,套穿花衣花裤,红锦裙子,脚也裹成三寸金莲,粉纸糊脸,描成柳眉凤眼,坐在高背太师椅上,成了一位端庄典雅的巧娘娘。旧时的家庭,母亲对女儿,像是一本百科全书,养女儿成人

  • 文章七夕話俗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0期  作者:吳宏仁  出版时间:1977-07-15
    关键字: 风土习俗 七夕 乞巧节 历史

    农历的七月初七日,俗称「七夕」,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传说是牛郞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在传统性的许多节日之中,它是最富有「罗曼蒂克」气氛的。在古老民歌「诗经」的「小雅」「大东篇」中,提到「织女」「牛郞」等名词,这年代是早在公元前的一千一百多年。传说的织女,乃是天帝的孙女,住在天河的东边,她非常勤劳的纺织。连打扮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天帝看她寂寞,允许她嫁给河西的牛郞,结婚以后,小夫妻的感情很好可是每天谈情说爱,牛郞忘记了耕田,织女也懒于织布,双双荒废

  • 文章谈「乞巧节」故乡的风俗及其星座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8期  作者:楊仁初 出版时间:1993-08-10
    关键字: 乞巧节 七夕 牛郎 织女 少女

    今年国历的八月二十四日为农历的七月初七,古时以七月为巧月,七夕为巧夕,俗称「七夕」或「乞巧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制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郞,嫁后,讵遂废织絍,天帝怒,则责令归河东,惟每年七月七日夜,准其渡河一会。」因此办有牛郞织女相会的传说。这一对牛郞织女,是在爱河里受尽了折磨的痴情儿女,加土了灿烂的银河和神祕的鹊桥,曾有墨客诗人们将他们当时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如古诗「咏七夕」中曾写有「迢迢

  • 文章遐思槿葉濯髮的古韻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53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1998-08-10
    关键字: 七夕节 乞巧游戏 木槿 皂角树 江南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女儿节」;同时,也是广为流传的牛郎和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是日,民间的妇女们,为了过「七夕节」,有乞巧游戏活动,以「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贺「双星」(牵牛、织女),出嫁的女子赶回娘家,以及槿树叶濯发等事项。笔者多年来,觉得昔时妇人「槿叶濯发」的意境很美,一直遐思柔婉清丽的江南女子,半蹲在溪石上面,足边放一盆澄碧的槿叶液汁,微侧着头,轻拢慢揉,款款而洗;那一挂浓黑的长发垂至水里,末梢随溪流水藻菁苔一般

  • 文章泉州民間風俗談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21期  作者:王大維 出版时间:1977-01-01
    关键字: 岁首日 上元花灯 清明粿 祭江 七夕乞巧

    的人或一些有钱者,把几根大杉木抹上油脂,放在江心飘浮,上面放了几头十来斤重的小猪和几十只鸭子,让会游泳的人泅水到江心去捕捉,谁捕捉到甚么就得到甚么,但不准动用任何工具或船只。五、七夕乞巧七月初七日,俗称「七夕」,说是「织女暂诣牵牛」。相传牵牛要娶织女为妻,向天帝借两万钱下聘,后来,他没有钱清还这笔债,天帝拍案大怒,把牵牛贬在营室中,传谕每七天让他们夫妻相会一次,报讯的喜鹊报错了,说成七七,变成七月初七,一年祗许见一次面。闽南谚语有一条「喜鹊报错喜」,可能

  • 文章無錫的傳統節令風俗——七夕——『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2期  出版时间:1996-08-20
    关键字: 传统风俗 七夕 牛郎织女 乞巧 红指甲

    阴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牛郎、织女星在天河两边,银河之东有一颗亮星,旁有两颗小星,这亮星就是牵牛星;河西有极亮之星,就是识女星。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我国可说是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人们对牛郎、织女的悲惨遭遇寄与深切的同情。相传七夕之夜人间喜鹊都上天去搭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据说七月初七这一天喜鹊很少,第二天鹊尾都秃了。故古诗说:「寂然香火灰,鹊散渡桥空。」七夕风俗中流传最久、最广的是「乞巧」。这天晚上,少女纷纷结彩

  • 文章「七夕」乞巧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65期  作者:祖蔭 出版时间:1999-08-10
    关键字: 七夕 乞巧 牛郎织女 《长恨歌》

    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诗,借天上双星来写人间离情「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但是到了公元四世纪的晋朝,竟改变了两星相会的感情色彩,被民间看作为乞求幸福的佳话了,如那时的《风土记》等书籍里,就记有民间以七月七日夜为牵牛织女两位星神相会之期,纷纷设酒脯时果,怀私愿祈拜,乞富乞寿,无子者乞子等语;再后来又转为乞巧,而且是专属闺女们乞求心灵手巧的节日了。乞巧风俗,在唐代就很盛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 文章臺灣的「七夕」習俗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7期  作者:君實 出版时间:1988-08-01
    关键字: 七夕 七星娘娘 乞巧节 乡土风俗

    幼儿。另有「乞巧会」,是在月下设香案,备针线、生花、白粉、瓜果之类,祭牛郞织女两星。女子祈求貌美才高,针艺上进,而向月穿针线;如果穿进,认为是针绣巧美的预兆;并以白粉掷向天边,粉落在脸上,也认为是美貌的预兆。这一天也以为是魁星诞辰,昔时书垫多有「魁星会」。*

  • 文章七夕漫談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4期  作者:鄭祥鼎  出版时间:1991-08-10
    关键字: 七夕 风土习俗 乞巧节 神话传说 历史

    一农历七月七日,称为七夕,在我国岁时节令上,属七巧节,七月也称巧月,在民俗文化上,也别具风格。据久远流传的民间故事,说是夕为天上牵牛织女两星,一年一度在天河鹊桥上相会欢聚。旧时民间女子们喜欢在月下对牛女双星做乞巧活动,在庭中摆设香案,陈列生花瓜果香粉针线等物,告祭牛织仙侣,表达其朴素的心灵,祝福双星仙侣的幸福,并向其乞巧,冀求自己针艺精巧、智慧高、容貌姣好,请双星玉成她的愿望。每每当场对月穿针线,如得穿进,则窃窃自喜,认为针绣艺巧的佳兆。乞巧活动的玩意儿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