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庸性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三民主义的中庸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羅光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三民主义 资本主义经济 台湾经济 共产主义经济 中庸

    二千年开始以后的国际局面,一定将是新的局面,传统的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对立局面,将迅速地消失。苏维埃政权的瓦解,瓦解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虽然在亚洲尚留残喘,喘不过二千年的大届。美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正在经济危机里挣扎。美国这次总统选举,经济危机曝光,欧洲钱币的统一,显露出经济的困难。二千年开始以后,世界各国,将要摆脱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建立新的经济政策。按中国传统文化说,应是一种中庸主义。当然所谓中庸并不是截长补短,而是从现代经济的趋势和需要,去求合理

  • 文章從「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談「慎獨」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4期  作者:陳慶衍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孟子 养性修身 孔子 《大学》 中庸

    本篇原载孔孟月刊第四十六卷第三、四期临深履薄的「战战兢兢」,是出于良知良能,不待思虑,自然而然而且持续不断。曾子坚定尽孝必须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意念,使他的战战兢兢如同「临深履薄」。孟子道善,要人立志为君子,只以仁义礼智为,使「愼独」如同「临深履薄」。《大学》、《中庸》示修道从「愼独」开始实遵孔、孟自良知良能扩充的旨意。「天命之」不含「气质之」的说法,使信从的人失去自然而然的「愼独」。「天命之」不含「气质之」,不是完整的;所说的「理」,也不是

  • 文章中庸》新诠(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05期  作者:史致圻何敏求 出版时间:1994-08-10
    关键字: 中庸 儒家思想 市场经济 人性之道 普遍规律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敎育的投入。我们国家也把发展敎育、提倡科技和重视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战略方针、一项战略措施来抓。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儒家学说,其核心恰恰是自我敎育,谆谆善诱地敎诲我们怎样学做人,怎样才算一个眞正的人。『中庸之道』实乃人之道,而人则与人的本能俱来。《中庸》的第一句话即『天命之谓,率之谓道。』意谓:与生命俱来。婴儿呱呱堕地,就具有其本,或亦可称『本能』。从大处区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求生的本能和绵延种族的蕃殖。二是享受的本能,要求

  • 文章儒家倫理的轉折與充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9期  作者:傅偉勳 出版时间:1985-09-30
    关键字: 儒家伦理 性善论 良知论 中庸之道 行动中心

    的一体两面,而在现代社会里结果上的功利效益日形重要,所谓纯善动机常被看成「不著实际」。现代儒家学者不得不面对伦理的现实适予自我调节,设法谋求偏良知论与偏效果论之间的现代化中庸之道,否则难于配合经济社会政治等等层面的变化发展。现代西方伦理由于强调人人职责范围之内的与规律遵守意义上的功利效益,故能合乎(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与社会工作的需要。儒家伦理的现代化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但不必放弃原有强调纯善动机的伦理优点。第三,依我对于现代西方伦理学的了解,可以分辨约定俗成

  • 文章易經漫談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3期  作者:霍雙印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易经 中国文化道统 中庸之道 理性 感性

    中庸,同为圣门心学,其明于德,止于至善,与中和位育,同为天命之。所以我认为,中庸为易经的说明书,大学则为易经的方法论,而易经又为中庸与大学的根源,因为同属中道,只不过大学为形而下的政治哲学为执中论,即执两用中,而中庸则是形而上的人生哲学,属于时中论,即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但易经却又兼具形而上与形而下,执中与时中的两者,明其心,则三者实一,欲明道统之所系,必须从易经开始,直证千圣不传心法,方能有得。欲知大学之道眞义,就必须先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 文章中庸本义(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9期  作者:杜為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中庸思想 名人言论 老子 孔子 尽性释义 尽己之性

    第二节 尽者,「合外内」「一心物」,内得乎中,外发为和也。此为中庸之道之所由成,亦为中国民族产生文明之源也。故欲发挥自之功能,一言以蔽之曰:尽而已。中庸曰:「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能尽其,则能尽人之;能尽人之,则能尽物之;能尽物之,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货育,则可与天地参矣。」天地之化育万物,天地之尽也。人类之创造文明,人类之尽也。盖人类赋有自,从而发挥其自,以尽自之功能,乃自然进化之道也,不特尽己之,且

  • 文章中庸本义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0期  作者:杜為 出版时间:1982-07-01
    关键字: 中庸释义 尽人之性 相关记载 名人言论 尽物之性

    是敎师唯一的责任。」(见漱溟卅后文录介绍衞中先生的学说)案所谓信服学生,开拓学生力量,即是「合人我」为一以发仁之法也。学生力量既被开拓,则学生自必亦能「合人我」为一以发仁,其师生之间,自亦必增长也。衞先生因深知中庸之道,能尽其,显现人我一体之胸怀,故能设孔子之敎,使门弟子亦尽其也。孔子敎门弟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见论语述而)又曰:「苟至于仁矣,无恶也。」(见论语里仁)即是敎门弟子立志求仁,以立大我之本,然后小我不能夺。故一部论语,全是

  • 文章中庸本义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8期  作者:杜為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中庸 解性 太极 相关言论 相关记载 唯心之学 唯物之学

    无独起,化不孤成。」此自之规律,亦即中庸之道也。中庸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案天地位者,合干阳坤阴而得一也。万物育者,合干阳坤阴得一而生长万物也。中国民族之先圣先贤洞察合心物得一之中庸大道,不偏不倚,至孔子而集大成焉。系辞上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夫寂然不动者,易谓太极、太极者,合干阳坤阴而为一,寂然不动之本体也。但内蕴生机,与外相接,即由静而复动,发变化之妙蕴,会阴阳为一元矣。故太极,本一元也;但干内含坤,坤内含乾

  • 文章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6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69-08-01
    关键字: 中国文化 人群关系 基本精神 人本主义 理性主义 中庸主义 仁爱主义

    核子战争如一旦爆发,人类将同归于尽。世界危机的产生,就是因为西洋人善于利用自然科学的知能创建物质文化,制造骇人听闻的战争武器,而忽视了调适人羣关系的社会文化。西洋的物质文化若能接受中国社会文化的救助,则将使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紧张情势趋于松弛与和谐,俾在互助合作下,亲爱精诚的空气中擕手并肩共向世界大同之境迈进。中国文化的特质在于能有效的调适人羣关系,其基本精神之所在有四,即人本主义、理主义、中庸主义及仁爱主义,兹就此分加论释:一、人本主义——中国文化的精神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