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庸之德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庸与中华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3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中庸思想 中庸 孔子 董仲舒 中华文化

    有数种不同的说法。如释为「不易」,或「常」,但以汉·许慎「说文」释:「庸,用也」;「可施行也」之意,较为允当。「中庸」合而释,就是「而用其中」的意思。「用中」及一切言行,务求「中肯」、「恰当」。日本竹添光鸿「论语会笺」记:「行得恰好,谓之中庸之德。」即是此意。所谓「扣其两端而竭焉」。「舜」能「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为孔子所称道。正如程子曰:「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正道,庸者天下定理。」中庸之义,即为合情、合理、合法,俾能适应环境创造时代者也

  • 文章中庸为实践之德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5期  作者:曾守湯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中庸思想 发展历史 孔子 定义诠释 实践

    上「宇宙观」和「人生观」打成一片。关于此种理论,程颐也说过:「……中者,天下正道,庸者,天下定理。」此种人间的正道与自然定理,人心即天心,为道之极致。孔子认为:「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意即说:惟君子才能用中和之道,故成为君子;小人不能用中和之道,事事和君子相反,所以变成了小人。君子能因时代不同而运用「中」之道,故能随时处其「中」而做到「时中」。小人则无禁忌的妄为,故不足语于中庸。孔子曾叹于世人能行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