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华文化共返回5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中孔子 人中泰山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戴勝德 出版时间:2013-10-31
    关键字: 孔子 泰山 中华文化

    孔夫子「大成至圣先师」尊崇。(注:泰山)儒学之博大闳深,中华文化以儒学切入,那真是众山一览无遗。气贯长虹也罢,气吞山河也罢,气即文化之底气。 无怪乎孔夫子立于斯,长吁「登泰山而小天下」了。岳武穆也罢、禅宗祖师也罢、关帝也罢、舜帝也罢,也不过是中华文化尊于儒学「岱宗」的诸岳罢了。当然尚有另一伟大的山外之「山」,天上之水奔流不复回的黄河,形成老子深奥莫测,千古不朽的道学,乃集合而成中华灿烂的文化。而济南城中的无论是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均是这「岱宗」下文

  • 文章祝賀詩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85期  作者:譚葆印 出版时间:1997-08-31
    关键字: 诗歌 祝贺 中华文化

    世廣盛會風雲湧,巴城懇親情誼濃。運河風光無限好,鳳凰花開樂融融。百粤精神氣如虹,力行主義進大同。中華兒女大團結,宣揚文化第一功。

  • 文章嶺南畫派馳譽寶島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林琅  出版时间:1996-12-31
    关键字: 岭南画派 中华文化 展览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支,但中华文化传到岭南以后,岭南人都尽量加以充实和发扬。我们从南越王墓道中发现汉朝时有蛇纹为装饰的画架基座,便可以觇知二千年前岭南文化便有杰出的表现,同时也显出当时能融合科技与艺术的优异表现。在绘画方面,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到了岭南也加入了新的笔法,新的观念,在中国艺坛上独树一帜,这便是近年来盛行的岭南画派。岭南画派是以岭南人物为中心,师承画家恽南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精神,吸收外来文化,发挥独创的风貌。其中杰出的作者如高剑父

  • 文章释中——中华文化的溯源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期  作者:曾定一 出版时间:1967-12-10
    关键字: 文字解读 中字演变 中华文化

    我以不才,寝馈经书数十年,认定我中华文化之结晶在一「中」字,因而硏求古人制作「中」字象形之所以然,其中实含盛衰哲理。当今既盛倡文化复兴,此种探本穷原工夫,似不可少。愿襮一得之见,求大君子之教正!幸甚!幸甚!

  • 文章新春抒懷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54期  作者:譚葆印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新春抒怀 金鸡报喜 中华文化

    金鸡报喜迎春节,四海欢腾乐洋洋;三军跃马民必振,中华文化放光芒!

  • 文章疊字山歌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叠字 山歌 中华文化 劳动

    句,都是对最后一句「久无唱歌忘记歌」说明,强调的作用。叠得合情合理,流畅自然,好似生活语言,达到形式与内容统一,恰似「文字游戏」,有它的审美价值和娱乐价值、反之生硬拼揍,文理不通,令人生厌。叠字山歌是人们在劳动生产,日常生活中的产物,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文化精神,是一种口头文学,熔汉语修词、比喻、双关、民歌艺术技巧于一炉,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多姿多彩,美不胜收,既有民歌的通俗,又有诗歌的雅致,文野兼备,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是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是客家民歌

  • 文章中华文化的特性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32期  作者:王裕芳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调和性 包容性 多元性

    这篇短文并不是一篇立论严谨的学术论文。而是个人对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体认和读一书的一些心得或者说是一点看法和见解。写出来供作参考。所谓文化是泛指治国的典章制度和对人民的教化。而依据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者对文化所做的定义,认为文化是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人工制品、知识、信仰,价值以及规范等等。它们是人类可经由社会学习得到的,并且是代代相传的永续的社会遗业。对于社会成员,提供各种方法或工具,以调适在生活或生存上面临的种种问题,所以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特殊

  • 文章繼秦始皇「車同軌、書同文」後中華民國對「語同音」的貢獻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8期  作者:丘尚堯 出版时间:2004-01-31
    关键字: 语言统一 方言 中华文化

    中國幅員廣大,人口高達十二、三億,語言紛歧,南腔北調,洋洋大觀。少數民族多達五、六十個,各有各的語言。台灣的原住民號稱九族,也是各有各的語言。同樣是漢族,居地不同,語言即異。山的這邊和山的另一邊(山陽山陰),河的此岸和彼岸,雖然相距不遠,語言卻不一樣。筆者是廣東梅縣瑤上鄉人,瑤上鄉與興寧縣的石馬鄉接壤,雖然兩鄉都講客話,但腔調並不一樣。我的二姑婆廿歲時嫁到興寧王家,由於喝的是興寧的水,所以她中老年回娘家時,講的是道地的興寧口音,沒有一絲梅縣口音了。六、七...

  • 文章中华文化与岭南文化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甘鑑溱  出版时间:1995-09-30
    关键字: 剖析岭南文化 例举中华文化 溯本清源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历史,源远流长,向以汉族为中心,故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代表,而中华文化亦以汉族为根源。在历史上,中国虽会两度为外族入主,但不独未能改变中华文化,终且为中华文化所同化,具见其基础稳固,植根深厚。现代学者会以中华文化孕育岭南文化,提出精辟论著。笔者虽学识肤浅,但亦以仅就所知,执笔为文,略抒己见,以冀抛砖引玉,就敎方家。攷岭南文化之成,可从地理环境,与历史递嬗言之。就地理上言,广东省位我国大陆疆土之南极边陲。东南濒海,海岸线极长,气候潮湿

  • 文章六十學畫自述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8期  作者:羅博平 出版时间:1981-12-30
    关键字: 学习国画 国画要领 复兴中华文化

    喜報三春國畫余於民國五十五年立志學習國畫,利用公餘時間從事藝術硏究,時値花甲之齡,開筆之日,案上日曆自題警語四句曰:「六十始學畫,耕耘不計年,精勤勉自奮,吾法大自然。」蓋服膺老當益壯之古訓,以「六十學畫」自勉也。學習之始,試畫白菜,二月以後,用筆用墨,漸覺純熟自然,自忖年齡雖老,精力猶存,水色墨光,滿懷喜樂,學習興趣爲之倍增。遂以芥子園畫譜作藍本,學寫墨竹,於是竹竿、竹節、竹枝、竹葉,日夜勤習,一年之後,加學梅蘭菊石,此所謂畫中四君子也。興之所至逐步硏究...

共55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