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三代共返回2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三代赋税“彻”“助”“贡”的我解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姚傳淦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三代 研究

    我国三代赋税,夏曰「贡」、商曰「助」、周曰「彻」、其意义之解说,于古籍史乘散见不尠。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朱子注:『夏时一夫授田五十亩,每夫计其五亩之入,以为「贡」。商人始制井田,以六百三十亩,划九区,区七十亩,中为公田,其外八家各授一区,但借其力,以「助」耕公田,不复税其私田。同时,一夫受田五百亩,「乡」「遂」用贡法,十夫有「沟」「都」「鄙」用助法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

  • 文章聊粲吟草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31期  作者:錢善夫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三代同堂 祝寿 亲友

    七十妻龄余七六,诞辰今日寿星祝;同偕到老未分离,健适安宁心意足,诞辰今日寿星祝,三代同堂聚满屋,齐声合唱祝寿歌,燃起蛋糕七枝烛。三代同堂聚满屋,盛情亲友来相祝,相逢相识岂非缘,同飮同餐互祝福,盛情亲友来相祝,到老双偕应知足;寿辰简慢宴佳宾,七十妻龄余七六。

  • 文章三代忠烈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張筠山  出版时间:1989-12-20
    关键字: 联庄会 孙少朴 三代 忠烈

    亦须回台湾。于是指导员叫这名士兵整理行李回台湾。但未说明原因。这名士兵一听,不由大怒:「我已经深深改过了,为什么还叫我回台湾受处分!」立即提着枪去找孙指导员理论。一见面,未及指导员开口,便砰然一枪,就把忠实尽职的指导员的生命结束了。山东第三区烈士姓名录上,误为八二三砲战牺牲。忠贞爱国的祖孙三代,均在不同的情况下为国牺牲了。而三代的精神却永留人间,其予人所怀念伤感之情,又岂是笔墨言语所能形容的!

  • 文章泉州龙山一脉贤哲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8期  作者:曾顯祖 出版时间:1988-05-01
    关键字: 曾公亮 曾氏大宗祠 三代宰相

    杰出人物兹将龙山曾姓一脉较为杰出者探志如次:㈠「三代宰相」:曾公亮曾公亮字明仲,宋咸平元年,生于福建泉州府晋江县城西,自幼聪慧,饱读经书,天圣二年考获进士第二名,初知会稽县,力修镜湖斗门,泄水入曹娥江使不滂溢,不仅使居民耕田免遭水患且促田岁丰稔,民蒙其利额手称庆。嗣入朝为国子监直讲,又为天章阁侍讲,进知制诰,兼史馆修撰,均极称职,帝赐金花为翰林学士,其后出知郑州府,又移开封府皆有政声,昔日郑州原为复杂难治之郡,自公亮出守后治事甚严尤重防制犯罪,盗贼悉窜他处,至

  • 文章三代同乐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7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3-07-15
    关键字: 三代同堂 绿园 雀巢 晚餐

    我们家曾经三代同堂,现在改成三代同餐,而三代同乐,则始终如一。我退休后自南部北迁,与儿子同住。生活中最乐的事是每天一家人同进晩餐,全员到齐,准时开饭,难得有人缺席。儿子看到丰盛的菜肴,常会说「享福啊!」媳妇也常会赞美婆婆的厨艺,大家吃得很高兴,眞好!一幌十二年,老伴也要退休了,我们住到自己的「雀巢」,在窗口可以看到儿子家—「绿园」,就是不要离太远。儿子要我们每个周末去他家餐叙,让天伦之乐可以永续眞是个贴心的主义。去「绿园」享福是我们平淡生活中的最大乐事

  • 文章从社区发展论如何——提倡孝悌思想及维护三代同堂家庭制度的精神

    来源期刊:《阜宁人》 第3期  作者:唐學斌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社区发展 三代同堂 孝道

    格,增高父母的人格。中孝弗辱是指:不可无故的毁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不可玷辱父母传下来的人格。小孝能养是指父母老了,子女应尽心尽力奉养双亲。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奉,更要在精神上的安慰。子女对父母的供奉,不是出于同情和施舍,必须出于至诚,要有敬意。孝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古代许多忠孝节义的故事,千古流芳,永垂不朽。现政府每年选拔好人好事,重阳节敬老尊贤,敎育界所推行的「敎孝月」运动,在在均是提倡孝道思想。倘人人能做到「父慈子孝」,则每个家庭必能乐也融融。伍、三代同堂是理想

  • 文章三代时期燕赵先贤录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王玉賓 出版时间:1972-02-15
    关键字: 先贤 事略 历史 三代时期

    自秦火以后,三代文献残缺不完。太史公作史记,不过网罗旧闻,加以整理,其本纪,世家,列传所载,亦仅举其大者。自夏至周,燕赵代有贤豪,虽文献不足,记载简略,而其言行足以表现燕赵精神,代表中国文化者至大,特择录二十六人俾资取法。关龙逄:夏贤臣,桀作酒池糟丘,为长夜飮,龙逄常引黄图以谏,立而不去,桀不听,樊黄图,囚而杀之。所居名龙城,在今河北省长垣县南。寰宇记:「昔夏臣龙逄所居,因名。」祖己:名滕,殷王,太戊孙,河亶甲子,即位后,自相(彰德)迁于邢(邢台)。时殷

  • 文章從銀髮族的安養觀念談起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65期  作者:馮俊華  出版时间:2008-07-20
    关键字: 银发族 安养 养儿防老 三代同堂 独居

    缺点就是要有点「银子」!经济能力或财务根基不足的,恐怕还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憾喔!「养儿防老」的观念不但深植在中国传统老一辈人的思维中,就连老年生活都盼与子女、儿孙三代或四代同堂。从伦理结构而言,身为长辈的仍可借此生活模式保有一家之主的尊荣,凡事以「老太爷」、「老夫人」说了就「算!」,仿佛仍可掌握「威权」满足「长者」欲望之外,在经济层面看「四代」或「五」、「六」代同堂也较至今小家庭「稳固」,因此,此类家庭结构传承了千百年,一直到西方风潮侵入保守的中国(含

  • 文章一生奉獻於苦難中國的俞大維博士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4卷 第1期  作者:羅順德  出版时间:1992-01-10
    关键字: 俞大维 《孙子兵法》 中英对照本 三代翰林

    ,于四十天内打赢了最现代化的中东战争。证明这本书是活学活用的好书。」他并说:「依照我的理想,这本『中英对照孙子兵法』诞生了;看不懂文言文的,可以看白话『孙子兵法』。至于以钻硏经典为目的之学者,这本书同样是极具参考价値的工具书。」三代翰林满门文武俞大维先生,浙江绍兴、山阴人,生于民国纪元前十五年(公元一八九七年)十二月二日(阳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是淸末名臣曾国藩的外曾孙。他的祖父俞文保,祖母梁氏,生了两个儿子:明震、明颐;一个女儿:明诗。次子明颐,即俞大维

  • 文章沁園春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7期  作者:吳杰忱 出版时间:1983-01-03
    关键字: 周月笙 三代同堂 宰相 祝寿

    贺旅美商城同乡周月笙老师陈仪勋师母双寿—南极星辉,寳婺光华,兰桂竞芳。喜鹿车并挽,一门集庆;鹤筹谐算,三代同堂。桃李盈庭,诗文载道,晚节黄花更傲霜。谁都羨,看双星并耀,擧案相庄。遥望。水泱泱。有宰相家声姓氏香。虽投荒身世,更添恩爱;艰难井臼,互与商量。海角双栖,天涯比翼,甘苦来时总共尝。人间乐,是神仙眷侣,福寿鸳鸯。

共29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