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土记》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黃侃傳(九)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4期  作者:葉賢恩 出版时间:2007-07-10
    关键字: 黄侃 近代学派 《深州风土 著书评论

    研究近代学派学有所得,启迪后学。黄侃绩学著书的重点除投向文字、声韵、训诂等方面,而还注意贴近现实,研究近现代学派、学人、作品。兴起于清朝康熙中叶的桐城学派,绵延二百余年,基本上纵贯清代文坛。人数当有六百多,著述千余种。其作家、作品数量之繁富、多样,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在中国文学史上,实在罕有其匹。黄侃回湖北后,他寻找到桐城学派的名家吴汝纶的作品《深州风土记》六册来读,并且绕有兴趣,卧在床上,「出臂衾外,亦不觉寒。」感叹此书「信是奇作,即令章、洪、李

  • 文章春節話除夕

    来源期刊:《同安》 第62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除夕 春联 风土 春节

    枕边的铜钱发出一道金光,「祟」被吓跑了,后来管氏夫妇把这件事告诉了大家,于是大家都把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祟」从此不敢再来害孩子,以后相沿成习,每到年三十,长辈便给孩子一些「压祟钱」,「祟」和「岁」谐音,后来就改叫「压岁钱」,守祟也叫「守岁」了。相传大年三十夜守岁,最早源于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中有「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夜」。即在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之夜举行。古人早有守夜的叙,南北朝徐君情在《共内人夜坐守岁》的诗中写「欢多情未报,赏至莫停杯

  • 文章重刊「淮阴风土记」序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3期  作者:周震歐  出版时间:1987-08-15
    关键字: 《淮阴风土 往事回顾 重刊序言

    淮阴风土记」一书,约在十岁左右,即留深刻印象。其时,家鄕淮阴,匪乱方殷,某一深夜,家中突来数位生客造访,先是紧张警戒气氛,既而谈笑声起,呼拥而入,方知是家父万祥公、五叔应生公,六叔效灵公之省立第六师范,国立东南大学同学,组团博采淮阴地理、古蹟,人文、风俗等资料,路过借宿,此即「淮阴风土记」中「周庄夜话」描绘实景,迄今犹历历在目。事实上,直至成年,尙无缘一览「淮阴风土记」全貌。嗣后,兵祸战乱连绵,想读其书亦不可得。留学美国之际,闻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甚丰

  • 文章寧波草蓆銷四方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56期  作者:楊古城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宁波草席 席草 《浙江通志》 《真腊风土 日内瓦会议

    甚众。」宁波草蓆从此称为「滑子」。宁波草蓆集中产于宁波西鄕。宁波地方志载:「蓆业为吾甬著名手工业,亦为普通之家庭工业,尤为出口货之大宗。鄞西、黄古林一带普遍种植,鄕人编织成蓆,负至市集,再由行商转销各埠。」元代元贞二年(公元一三二六年),温州人周达观随使团去柬埔寨,归来时在明州上船,他写的「眞腊风土记」中载,明州之草蓆是与柬埔寨贸易商品之一。淸代嘉庆三年(公元一七九〇年),宁波设有蓆行二十三家,年销百余万条,曾有诗:「平野离山可十里,擧村出蓆动千金。」赞

  • 文章南韩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8期  作者:倪玉麟 出版时间:1994-08-10
    关键字: 韩国 游记 风土习俗

    幢栉比,气象万千。自釜山机场外起,我等将搭乘游览车北上,纵贯南韩,俾史能深入实际了解、认识此一国家。第一站预定在庆尙北道韩国之文化、佛敎古都——庆州过夜。第二日经由大邱至茂朱滑雪场赏雪或滑雪,然后经淸州至温阳温泉市下榻。预计于第三日晨九时许抵达韩国首都——汉城,参观奥运会场,仿迪斯耐之探险世界、景福宫等名胜,住宿于华克山庄,体会赌场风味及美式歌舞秀之姿韵。第四日淸晨乘国内线班机返囘济州岛,寻幽探胜后,于第五日中午搭乘美国大陆航空公司包机返台。兹述在韩国之

  • 文章以作一個縉雲人為榮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9卷 第3期  作者:李寄南 出版时间:1987-03-10
    关键字: 缙云 风土 人文 简记

    的特殊奇观。唐诗人白居易曾游于此,适遇上述奇景,故吟诗之,其诗曰:「黄帝旌旗去不囘,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相传鼎湖是黄帝炼丹升天的地方,所以白氏诗中有「黄帝旌旗去不囘」之句。独峰四周旷野的边缘,围绕着绵绵的靑山,山多奇峰怪石,附以苍松异草,一泓悠悠绿水的好溪,蜿蜒在独峰的脚边,潺潺地流过。靑山映绿水,山蛮的景色;更显秀丽,好溪的风光,愈见旖旎。有人说:「鼎湖更比西湖美」,因为鼎湖的美,美在自然,毫无人工粧饰。宋乐淸王十朋于卸任宋京

  • 文章陝西八怪眞奇怪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9期  作者:劉嘯月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陕西八怪 风土习俗 游记

    陝西有八怪,辣椒當香菜。麵條褲腰帶,烙餠像鍋蓋。房子半邊蓋,板櫈不坐蹬起來。姑娘向裏不向外,老太婆上房比猴子快。手帕不用頂起來。我們這個旅行團,導遊小姐是陝西本地人,她把右列陝西八怪一一解釋說:一、「辣椒當香菜」。一般人只知道最能吃辣椒的是湖南、四川、雲南,和貴州等省的人,很少人知道我們陝西人也能吃辣椒的,所謂「辣椒當香菜」,是吃香菜沒有熟吃的,都是生吃,陝西人拿辣椒當香菜吃,意思就是生吃辣椒,就像山東人吃大葱大蒜一樣,拿著整個生辣椒咬著吃,這種吃法,也...

  • 文章古老運動踢毽子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偉士  出版时间:1985-02-15
    关键字: 踢毽子 风土习俗 史料记载

    周旋互相踢起,永不落地,有朝天毽,背剑等名目」。盖当时盛行于北方,实即南方之踢鞬子,「帝京景物略」也有云:「谚云,杨柳儿死踢毽子。」可见那时踢毽子风气之盛。至其他有关毽子的载尙多,如「日下旧闻考」云:「毽儿即毽子,以铅锡为钱,装鸡羽,小儿三五成群,有里有帘,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抛等名色,亦蹴毽之遗事也。」盖古人踢毽颇讲究艺术,所以有种种之名色,因古人又有称为「毽儿」的,意义相同,见「燕京岁时」云:毽儿者,垫以皮钱,衬以铜钱束以雕翎,缚以皮带

  • 文章一年一度話七夕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潘樹森  出版时间:1985-08-15
    关键字: 除夕 风土习俗 传统文化 史料记载

    七夕为首屈一指。日本「公事根源」「江家次第」「行事祕钞」等载:日本之有七夕,始自天平胜宝七年(公元七五五)。文永元年(公元一二六四)「师光年中行事」载……「金谷圆云:七月七日,二星欢会之夜也,俗之候之,或有天汉中奕奕白气,光辉五色,以为征应,便拜而愿(请求),乞富寿,乞子孙,若有所乞巧,唯得求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自古皆有其验。「风土记」云: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俗重此夜,洒扫庭露,施机筵云云。」从奈良朝、平安朝以来,日本宫中向有七夕行事,白居易

  • 文章我國婚姻的淵源及演進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譚心平  出版时间:1985-02-15
    关键字: 婚姻渊源 史料记载 风土习俗 订婚嫁娶

    每年冬季婚嫁之事特别多,這是農業社會的遺風,因古代四時多勤於農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農忙已過,正是結婚的佳期,諺語云:「有錢沒錢,討個老婆好過年。」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理所當然之事。近來收到幾個「紅色炸彈」,想起我國婚俗及其演進過程來。我國早就有婚俗的存在,到了周朝有所謂「聘娶婚」,發展到漢代以後,婚姻制度更爲完善。婚姻的意義而言,是指嫁娶儀式或夫妻稱謂「壻之父爲姻,婦之父爲婚,婦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謂之爲婚姻。」現在各省的說法和古代稍有不同...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