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国难》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試論蔣故總統的歷史評價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06期  作者:許倬雲  出版时间:1995-04-20
    关键字: 蒋介石 国难 抗日 难民 南京

    面对主观客观多重障隔,能够着力之处,无非是尽量从当事人身处的时代,设身处地,找出一些线索而已。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始终在艰难困苦之中,蹒跚摸索.今天的青年人,可能认为「国难」两字,只是教科书上的词汇。对于在那一段岁月中长大的人,这两个字却是活生生的事实—那是惊悸与绝望,那是泪水与死亡。抗战前夕,日本军队已深入堂奥;东北、冀东,一片一片土地失去,一群一群难民逃离家乡,日军的坦克任意辗过中国人的麦田、日军军舰的炮口,褪尽炮衣,指向上海的街道。抗战期间,一个一个

  • 文章昌國舊事兩則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61期  作者:方長生 出版时间:1997-02-20
    关键字: 屠城羹饭 国难日 竺家弄 定海

    国难日与屠城羹饭明末淸初,舟山有两个特殊的祭祀活动,一个叫「国难日」,一个叫「屠城羹饭」。所谓「国难日」,是指明朝灭亡的日子,即农历三月十九日。据传,这一天原为朱天菩萨生日,舟山人有设坛诵经祭祀朱天菩萨之俗,所诵《太阳经》中有「太阳明明朱光佛,三月十九午时生,家家户户点红灯……」等语。后来,明鲁王朱以海带领一班明朝遗臣避居舟山「监国」,有人就假托「太阳经」中「太阳明明朱光佛」之语(朱为明朝国姓,语中的「明」「朱」等字皆隐明代朱王朝),大兴祭祀活动,把

  • 文章行都夢幻瑣言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4-10-03
    关键字: 洛阳 《河南同乡》 行都国难会议

    龙蛇」,定是取物多用物宏的缘故。我中枢播迁台湾,辉县赵家襄,扶沟吉星文,同时同地为国壮烈捐躯。溯自元朝入侵以至抗日战争,河南同胞,毁家纡难以及阵前丧生的,已竟是不可胜数。凡我河南同鄕,万勿以维持现状为自足;河南同鄕杂志,是要激发中原靑年复国情操,坚定中原同胞返鄕信念,和开创「中原文化」的新生命,为终极目的。特将故都所见所闻,并非眞正梦幻泡影,择要阐述,以就正于鄕贤大雅君子。梦幻中的行都国难会议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夜,日寇攻占我沈阳兵工厂,相继窃据我东北三省

  • 文章最佳消息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51期  出版时间:2004-10-31
    关键字: 消息 冰心文学奖 得奖作品 国难 赠送

    欣悉,冰心文学奖得奖作品《国难》世福已加印二千多册,作为非卖品赠送。

  • 文章蓦然回首来时路武汉区大专院校同学为共赴国难结伴来台五十周年举行纪念餐会志感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2期  作者:李發強 出版时间:1999-07-10
    关键字: 武汉区大专学校同学 来台共赴国难 政工训练队

    一、热烈筹备纪念餐会今(八八)年五月十二日,是当年武汉区各大专院校二百多位男女同学,为共赴国难,轰轰烈烈,集体来台的五十周年之日。由于来台后,在凤山曾遭遇不幸失去生命与尊严的保障。至今以来,虽然大家都能原谅历史,但对这一页的血泪往事,却仍记忆犹新。所以在一年之前,在台北有一群老友,经常举行不定期的联谊餐会,就已被提出应如何纪念此一深具意义的纪念会。远在美国的赵兄保轩,曾给笔者等来信,关心集会之事。住在嘉义的聂鼎先,也来信提醒,届时不要忘记通知他,可见大家

  • 文章日軍侵佔山西時期的鴉片政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4期  作者:內田知行 出版时间:2004-07-01
    关键字: 抗日时期鸦片政策 管理政策 毒化政策 勿忘国难

    山西种烟五·五九万亩,日军收税十万余元,为其当年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以上系全文节要)编者注:日军鸦片政策,一为税收,一为亡人之国、灭人之种的毒化政策。弱国之民,不得不听其杀戮、掠夺、放火、强奸、剥削毒化。前事不忘,后世可鉴,愿中华同胞勿忘国难,自强不息,振兴中华,造福人类。并藉顾君之语共勉之:浩浩荡荡长江卷浪花,大哉中华,美哉中华。黄河一泻顷天下,复兴文化,发扬文化。雪耀昆仑映日斜,易水悲笳,牧马鸣笳,巍峨五岳彩云霞,爱我邦家,护我邦家。

  • 文章世福《冰心文学奖》得主:徐刚和《国难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62期  作者:葉松英 出版时间:2006-08-31
    关键字: 《冰心文学奖》 徐刚 国难 福州十邑 同乡总会

    徐刚是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所主办的第四届『冰心文学奖』(报告文)的得主,作品叫做《国难》』。这位不修边幅的北京知名作家,长长的头发,外型极像香港的长毛立法议员,烟瘾大得惊人,使作为林则徐基金会中人的我,惊愕不已!幸好此烟乃香烟,非鸦片的彼烟。这位生长在长江的崇明岛(唐以后才出现崇明岛的地名)农家子弟,看不出是党栽出来的大作家。豪放的性格,坦率、天真,有点市井气息,很讲义气,更讲正气!《国难》这本十多万字的报告文学,单看篇名就火辣辣的非常剌眼,其勇气不下其

  • 文章敬悼「鐵軍將軍」張向公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鄭彥棻 出版时间:1980-06-30
    关键字: 张发奎 共赴国难 治军有方 击退日寇 赫赫战功

    把那羣三山五岳人物,带得成为很像样的一支军队。但同僚却戏呼之为「山大王」,后来甚至其部下,亦有在背后跟着称之「大王」者,故「张大王」之名,也普遍地传开了。有些同辈老友或新闻记者之类,偶而当面亦以「大王」称之。他性情豪迈直爽,也笑而颔之,绝不以此为忤。我因家叔系其直接部属,在书信上及闲谈中尊称其为世伯,但有些场合中亦随众称之曰向公,所以下文也就简称「向公」了。共赴国难忠荩精诚我虽久已钦慕向公的德业事功,但可惜未尝有机会直接追随他作事。当我国抗日战争中期

  • 文章愛國外交官朱兆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4卷 第4期  作者:吳翊麟  出版时间:2006-10-31
    关键字: 朱兆莘 国会美洲华侨代表 外交官 国难委员会委员

    上,动议召集一国难会议,组织国难委员会,容纳各方面有经验之人才加入,以收集思广益之效。同月廿三日,国民政府发出国难会议委员聘书共一八九份,包括历届总理、总长及国会议员、省长、督军,及外交、金融、工商、文化、教育、新闻等各方面人士;外交界顾维钧、朱兆莘等人,是第一批被聘任的国难委员会委员。朱兆莘是一位爱国的外交家,可惜正当国事艰危、任重道远的时刻,不幸于民国廿一年十二月十日,与友朋共食蛇羹,回家后肚肠剧痛而逝,享年五十四岁。

  • 文章行都夢幻瑣言(續上期)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5-01-03
    关键字: 行都国难会议议题 佛教 白马寺 行都国民政府

    梦幻中的行都国难会议议题议题计分十三类,共一百零七件,不独切中时弊;且有建设的性质。他姑弗论,有关团练民兵部份称:「各省民团,应即时组织、分区训练。理由是:『甲、无筹饷的顾虑;乙、无战后编遣的困难;丙、可养成民众抗战的精神;丁、可养成民众直接铲除**的能力』。」提案人是谁?虽然已经忘却。但知其人有经济学问、社会经验,且亦深知民众心理和中国民情。可惜是抗战剿匪,实践议案的各省,方法不大一致,并有许多省份,未曾付诸实施,且间有严行禁止者,且为**利用,不无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