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磬滩、磬滩,美丽之滩。绿水、靑山、游鱼、花草,春和美景看不完。滩水入沱,淸澈如镜,近映河边竹,远照落莲山。(骆騋山·编者)磬滩、磬滩,可爱之滩。交通关口,行人仿佛过江鲫,滩中渡船,渡来渡去不休息。两棵大黄桷,南北各一,夏日炎炎,枝叶参天,歇脚乘凉,快乐如仙。磬滩、磬滩,难忘之滩。五月端阳龙舟赛,参观人潮,人山人海。北岸小山头,当做司令台,南边迥水沱,龙舟起划线,比赛号声响,靑龙与黑龙,紧锣密鼓,飞舟去抢滩,夺标者,纵身上岸,百米上坡跑,二人争先,鞭炮响
幼学故事琼林忠臣篇有云:「龙舟竞渡,吊屈原之溺水」。根据传说在战国时代,有楚国政治家也是大诗人的叫「屈原」。他一片忠心忧愤国事力主反秦,为了使当时醉生梦死的君臣们觉醒,就在五月五日的那天投汨罗江(今湖南省境内)悲壮殉国。以后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这位爱国诗人的追思,都要在每年五月五日举行龙舟竞渡,一面还包了粽子丢入江中,希望这位忠臣不要挨饿了肚子。而龙舟竞渡起源说法是当时楚国部份住在汨罗江边的人,听到消息传来说是屈原投江了,大家震惊之余,众鄕人急忙各自登舟
今年端午节那天,在萤光幕上看到南部的龙舟竞渡,河流是那麽浅狭,龙舟是那麽短小,参加的人员又缺乏训练,愈看愈觉得不是味道,和故鄕江津的龙舟竞渡比起来,眞有天壤之别。回忆江津的龙舟竞渡,那种盛况,实在令人兴奋。首先;是龙舟的长度,普通的可以坐三十二人,最长的要坐四十余人,加上彫刻得栩栩如生,昂首挺立的龙头,长长的龙尾,远远地望去,活像是一条眞的长龙。其次,是长江的江水,到了五月,正是上涨期间,河面既宽阔,江水又渊深,波涛滚滚。在江面上擧行龙舟竞渡,不但
同日,又必需采草药多种洗澡。羣众的端午行为,便是龙舟竞渡。竞渡的来源,其说不一。大体是以吊屈原为主的。而投角黍于江,也是为了这位诗人,至今政府已明定重五为诗人节。川南划龙船必抢鸭子(或球形的猪尿包),因以抢到飞跃入水的鸭子为手段,而达到水上竞技的训练也。此项竞赛,明人张岱曾以怒、焊、绚、锷、节、危、险七字形容之。总之,迎福避祸,人之常情。逢年过节,必有娱乐。娱乐是忘去痛苦而得慰安表现方式之一,不论为个人的和羣众的,自有其文化意义的根源。我们对端午俗行,亦当作如是观。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181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