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征引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此等手笔,极为难得。黄庭坚谓「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此等境界,惕轩或逼似之欤?中国语言单音孤立,四声抑扬,若加修辞,即天然趋于骈偶,此不独骈文,亦中国诗、词、散文诸体共有之修辞基础,而骈文可谓最集中、最高度地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学此一特点与优点。今之后生靑少年,多有不知骈文为何物者,不幸骈文大手笔如惕轩者今又逝世,实为古典文界一大损失。谨赋一律以挽之(用老友李龙鹏兄挽诗「谢家花萼双株秀[2],楚望诗文百卷开」原韵。)扬声海域备
述诗文编印而成,志贯均经仔细读过,已详加了解其生平,与其受称当代骈文泰斗的荣号,眞是实至而名归,毫无虚颂焉。志贯既已对这位国学大师生平的了解,忝为同鄕晩辈的我,应对他一生成功的关键,敬作如下八方面的析述:一、少年受敎好老师成惕公少年颖悟,其父炳南公,送其就读塾师,家训师敎,严加督诵,熟读四书五经,咸能通其大义。及冠赴武昌黄土坡,问学于罗田大儒王葆心、季芗举人,王氏淹通义理,考据,词章之学,成公得其眞传,学问大进,奠定骈文的基础,尔后数十年,苦读勤写,达成凝重而流美
在當代學術界與文壇,一提到騈文,就會聯想起惕軒先生。先生字楚望,湖北人。天性精敏,才思橫逸,自幼刻苦銳學,慨然有以文章經國之意。他雖然以騈文名家,然而並不侷限於此。在政大、師大中文系和硏究所講授「騈文硏究」、「詩學硏究」,作育英才無數,對於學生中喜愛古典文學者,諄諄敎誨,固多啓益,擅長現代文學者,同樣予以嘉勉鼓勵,甚至於沒有親炙門下的青年學子,有一才一藝一言一行之美者,未嘗不嘖嘖稱道。成惕軒先生自民國四十九年特任考試委員,至今已二十餘年,其間歷任各特種考...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87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