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本年四月二十日(夏历三月廿五日)为立法委员钱纳水先生八十寿辰,各界友好将于是日上午在台北市妇女之家签名祝嘏,白如初先生特撰本文为序。——编者
把世界分为几区,更把每一个人关在雀笼子里。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通都截断了。近年来,自由世界的知识交换与学术交流是频繁密切起来了。但是今日是历史中断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历史陈蹟。第一次大战至二次大战之间的情况如何?也被大战及战后的变乱打断了。羣众是善忘的,个人也忘记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思想过程吗?今天钱纳水先生谢世而去了。他就是中国革命思想潮流之中,受其激动,被其冲洗之一个知识分子。只是他既未曾发达,也未曾失踪。他有名有姓的,明白的活着,也明白的死去。他
有玉石俱焚之惨。更何论黄钟委弃,瓦釜雷鸣耶?在此天变地乱之秋,有习阴柔之小术,大富贵益寿考者,有藉外人之扶植,而肆其生杀予夺之威权者;而金玉之质,摧折于英年,骨血已乾,宛转于沟壑者,又何可胜数?然亦有力行仁义之常道,蹈百刦而不挠,历九死而仍生者,斯可谓不幸中之大幸,是即今日志其八十大寿,江陵钱纳水先生其人也。先生生于壬辰之岁,正俄法同盟之后一年,中日战争之前二年,亦鸦片战后列强第二次大擧进攻中国之时也。旋变法与革命之风潮相继而起,先生弱冠负笈东瀛,遂亦与闻革命之事
鄕先贤熊得山、钱纳水两先生同为国之名士,学问道德世所景仰。两先生同于百年前出生江陵吴桥村,并一同攻读郝穴高等小学堂,一同东渡日本留学,一同回国参加辛亥革命,一同从事学术硏究,一同推动社会改革运动。熊钱两家在武昌同居共伙数载,亲如手足妯娌。后以世局丕变,两家竟分隔两岸,数十年不通音信。一九八八年两岸交通以后,纳水先生长公子江潮(家奂)先生夫妇,多次自台湾回大陆省亲祭祖,始得与熊家联络。江潮先生归鄕,见故园荒芜,生活贫困,文化落后,不禁感慨系之。返台即与乃弟
收到新出版的《荊州文史》年刊,載有張家清先生撰江潮對家鄉特殊建設捐款之推動,以及與家人在家鄉設立獎學金獎助學子受教一文,諸事本不足道,今竟見之文史,不禁汗顏。文中敘述獎學金部分提及受獎助進入湖南長沙中南大學的李美伶同學,適巧其於一月十五日寄來一信,此信較其一、二年級時來信,文情增茂,思緒成熟,藉可了解四年來努力攻讀的概況,因特併請《湖北文獻》慨允將此信附載張文之後,俾証教化之功。又張原文較長,有關闡介個人履經歷約千字,歉已節略,俾將重點置於家鄉。錢江潮謹誌
我自己戏称,这是「成长的烦恼」,呵呵!当然,这些问题应该引起自己足够的重视,以便今后改正。我发现自己有些语无伦次了,有太多的话要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还恳请二老见谅。四年大学生活中的林林总总,包含了各种酸甜苦辣,我很庆幸自己有这个机会来细细体味,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的。我知道,真的十分感谢您二老以及钱纳水先生奖助学金基金会,感谢给了我这样一个品味生活的机会。时常有人戏说:「美伶,你真幸运!」每次我总会微笑着回答:「是啊,我是幸运的!」因此我感激生活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86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