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十月庆典,尔后就不断往返于新庄板桥之间,只要是黄老交代的,个人想到的,不管早晚,马上去做,我个性如此,内人认为是上了神经病,新庄至板桥只有一水之隔,如步行经新海桥到板桥文化路,往返一次,一个小时足够,惟以上了年纪,路上车多,不甚安全,非搭公车不可,九十九路是这条线上仅有的一路公车,因绕道幸福路等热闹地带,经大汉桥右转文化路,来回也要个把小时,反正没有什么别的事,坐车总比看电视来得健康,多方打听退役人员返鄕定居应办事项,团管部、辅导会、荣民服务处都曾跑过,亲友间也
黃老鄕長茂久先生,今年應當是高壽九十有三,自八十九年回故鄕探親,至今(九十二)年,轉眼已過三年,离台之時,還可柱著拐仗走路,於今已是臥床不起,吃喝拉尿,都需要別人幫忙了,至於寫信打電話這些事情,全靠兒孫代勞。在此三年間,我曾於九十年十月、九十一年十一月各回去一次,除送交其退休金外,另有眷舍改建的事情轉達他,因眷舍完工無期,又必須交付工程款,決定放棄了,十分可惜。自九十三年起,我因健康關係,決定不再回山東探親,商定由我主動接電話向黃府聯絡,因他們的電話至今...
返鄕,因其薪晌已所存无几,无法成行,经与佩声兄商议后将下半年薪水领到后再送其回去。余在大陆期间适逢「煞士病毒施虐」两岸交通受阻,故羁留大陆达六十三天,六月三日反台后遭居家隔离十日,隔离期间届满,即邀佩声兄往龙潭探望发现张正神智不清,言语顚倒,病情恶化哭泣中,急欲反鄕当即与佩声兄研议,决不让其一次办退,之后薪水请领由张指定委托佩声兄代劳,九十二年于七月二十二日由余陪护返鄕,个人只有不计疲困,再打理云卿鄕长回鄕定居之一切事宜,当回鄕日,下午十四:三十分,飞机降妥
民国九十三年五月卅日十四时卅分,当中国东方航空飞机于济南国际机场缓缓落地并于停机坪停车后,心中一块石头。方才落了地。这次护送庆需老返乡定居,已计划了多天,他老年过八十,去秋十月间回台避寒,身体状况,一直欠佳,近月来几连短程步行,亦觉困难。五月初协助他办好退俸申领手续,选择月抄搭桃园中正国际机场八时卅分之华航班机,飞港转机返鲁,折腾了一天,一直担心他的身体无法负荷,幸好一路顺风,平安抵达,总算了了心愿,十五时出关,帮他推著行李,已看到他外男孙招手相呼,且
小酌一番,以壮需老行色。同乡会应大家要求,于当月廿二日,假台北市罗斯福路北京楼餐馆,备酒一席,为杨老送行。当日到会者有创会理事长元岱先生,孟夫子化公伉俪、理事长镜堂先生、及乔毅民、姜涛、张吉森、董佩声、李元庆、刘登琛诸先生及笔者,并请返乡探亲之杨庆需乡长作陪共十余人,大家眞情流露、笑谈东西南北,随缘随兴而飮,饱啖一餐,带着丝丝离愁,珍重而别。酒宴余资,另购最新款充电式名牌飞利浦电须刀一具,用红纸打印「齿德俱尊乡亲共仰」八字以同乡会赠送名义,附贴于须具外盒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94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