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毓钧,山东省平度县人,民国十九年生,台湾省警察学校警员班第七期,中央警官学校正科第二十二期毕业,美国西伊利诺大学硏究深造,获刑事司法系学士及人文科学荣誉博士学位。历任警员、巡佐、派出所主管等基层工作长达十三年,台北市警察局南港分局长、双园分局长、中山分局长、屛东县警察局长 铁路警察局长、保二总队总队长曁刑事警察局局长,八十二年十二月荣任警政署署长。卢先生自基层干起,由警员不次递升,经历在警界无人能出其右,任职期间形象淸廉,政风敦厚,以致退休后民间争相
-
我生于山明水秀鲁籍青岛市崂山区,在民国三十八年六月年仅十七岁间,随山东省胶东流亡学校来台,在全不知情之下被编为国军部队,茫茫人生不知所措,悲痛无比,但上苍不负我,后考取警校毕业服务澎湖县警政工作,长达三十年之久,曾于七十八年间第一届警察节,由于我工作认眞绩效优良,被选全国模范警察之冠,往行政院接受孙院长亲自主持表扬大会,我接受颁奖承蒙召见当面指示,做人要以忠诚,尤当警政作当以服务基层民间为主,对我多方面之鼓励至今不忘且深感温馨,对以后警政工作莫大的鼓励
-
有着警界发明大王的吕育生先生,山东莒县阎庄鎭吕家庄人,民国十九年二月十六日生。三十八年以一介流亡学生随政府来台。自忖毫无身家背景,唯一的出路,就靠读书考试任职来谋生。当时多少受了同鄕从警人多的影响,就报考了警察学校;本以为成竹在胸,谁知意外的名落孙山,受到极大的刺激,立志非考上警校不可,遂发奋苦读,卷土重来,第二次报考,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高榜入学。毕业后再考入中央警官学校正科廿一期,从此与警察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做好了自己的人生规划:要做好本分的工作,尽量
-
注重家庭,尤见一斑。先生终其一生献身警政,举凡职司所在,无不表率所属,全力以赴,在四十年的警察生涯中,无任何缺失,并于七十三年当选为全国模范警察。先生领导的台中市西区户政事务所,在服务六年又两个月期间,致力为民服务工作,实施窗口一元化、柜台平面化、创设电话申请作业,力行随到随办、服务到家等诸多革新指施,民众口碑载道。六十九年度获内政部银质奖章,更于七十至七十五年度,在全国三百六十一个同级机关中脱颖而出,每年都被评选为全国为民服务最绩优的单位。四次获得行政院及
-
往事,成为警界最受人尊敬的警察局长。爰略述一二,聊表致敬之意。孟昭熙先生,山东莱芜人,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一月廾二日生。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随考试委员卢逮曾先生自桂林来台。先生先后在中央警官学校正科十五期毕业,国立政治大学行政管理硏究、中央警官学校高级行政硏究班硏究、四十一年度高考普通行政及格、曾任县市警察局科室主管、分局长(于民国五十三年曾当选为全国模范警察)。并逐级晋升为澎湖县、高雄县、基隆市、台北县等警察局长、内政部警政署航空警察局局长等重
-
鄕长唐启才先生,即墨县人。于八十一年四月一日从铁路警察局长任内,届龄退休了。先生从事警察工作四十余年,曾经验过许多风浪,玆就我所知道的几件感人的事蹟例擧大端,享先生之淸誉。十四年前,我某日阅报,什么报恕我已记不淸了,刋载:「台中县警察局淸水分局唐启才公而忘私,嫁女儿不回家……。」当时我看了这则新闻,对这位分局长油然兴起一分崇敬之情。我认为这位分局长在人情洪流中,能独山我行,嫁女儿不回家的淸新做法,不仅是公而忘私,亦是移风移俗的实行者。十五天衣不解带先总统
-
一、前言民国三十八年冬,我由台湾省保安警察第一总队,迁调花莲。当时中央警官学校警政班三期同学张光亮(东平人)任花莲县警察局督察长,赵次龙同学任总务课长,局长潘扬海又系警政班四期同学,因为这些关系,才有电报给保一总队,邀我到花莲工作。这时在台北的同学们,都是异口同声的说:「听说花莲是不毛之地,地脊民贫,交通不便,一遇台风、地震,即与外界完全隔绝,何必去冒这个险呢」。同时台湾省警务处人事室李主任(承谟)也在电话里吿诉我说:「花莲是个贫苦的地方,人家都不愿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