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之刚愎自用,挟智自雄,欲藉和议以壮大其军为得计,亦不禁掩卷三叹!何以说呢?盖以淸兵之长,长在陆攻,而祛于海战;其所惧者,正为李、郑联军,海陆夹击是也。由是千方百计以挠联军,然后用其所长,得以全力击溃李之主力,俾去胸腹之患;继则舍其所短,而以和议羁縻郑师,欲其诡计得售,甚致不惜暂时牺牲四郡之地以听其征饷歛赋。如此这般,郑成功自以为得计矣!殊不知已坠淸人陷穽而不觉。言之至此,能无恸乎?不惟此也,当成功命令林察南下勤王,时在八年十月十九,而定国之解围广州,进攻
易言之,李景赴广西以后,郑成功并未按照他与李定国所约定的会师计划,部署军事行动,事情的演变何以至此?说穿了还是郑芝龙捣的鬼。因为自永历七年正月起,郑芝龙在淸人的压力之下,即派周继武持信致郑成功,要其「授抚」,(从征实录作「议和」),因此除是年四月至五月初郑成功被迫与金砺在海澄决战之外,对于联军会师之事便置诸次要了。所以在后来李定国致郑成功的书函中,常常对之冷嘲热讽,实已种因于此。这是李、郑来往书函第二和第三封,也是从征实录有文可稽的头两封2永历四年至六年,李
安危于一身的头号人物。至若郑成功,他不仅是杰出的人物,而且是创造历史的人物。其大义灭亲、忠君报国的史实固已脍炙人口,而开国东宁,帝崩不改明朔,国亡犹守「天复」之义,身行之,子承之,孙袭之,历三世而仍其旧,数古代英雄豪杰,实不多遘。尝观永历一朝史事,错综复杂,几于理不胜理!抽丝剥茧,似应以李、郑联军与联姻为得失之骊珠。质言之,苟无定国之崛起,则永历纵能不被陈邦傅作为降淸投靠的资本,亦必永为孙可望的阶下囚;苟无郑成功之远见,则永历年号更难以延至三十七年而后亡。思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150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