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禹县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回忆禹县地方上之戏班(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5-04-30
    关键字: 禹县 戏班 早年回忆

    甲 前言一、禹县(即小禹州)为我国中原中药汇聚之地,商业发达而闻名全国,因此,地方自然比较繁荣而富庶。随之而来的就有许多庙会,有了庙会,就要为所祀之神诞而演戯以酧神灵。因有此需要,而成立的戯班也特别多。每年各个庙会为祈福酧神,争相演戯,借表崇敬。所以在抗战以前,庙会之繁,戯班之多,可谓极盛时期。抗战时期,因敌机轰炸关系,各种庙会,几乎停顿,但偏远鄕间仍有庙会及演戯,城内惟有夜间,偶有戯园内演戯而已。到了**窃据大陆后,人民生活,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将陷

  • 文章抗战时期迁禹县之学校对地方教育文化之影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9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3-09-30
    关键字: 禹县 学校 教育 搬迁 师范 中学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抗战开始,豫北、开封相继接近战线。开封及豫北各地学校,均纷纷向较安全地方迁移,以使学校不受战事影响。其他各处不论,但就豫北汲县而言,各学校大部份都迁到了禹县。汲县各校之大部迁禹,其主要原因有二:㈠就是汲县大儒李时灿(字敏修)老先生,淸朝翰林,曾任河南省敎育司司长,北京政府国会议员,河南许多公立学堂,多在其任内设立。曾于光緖三十年前后,应禹州知州曹广权之聘,出长禹县丹山书院,时废科擧,兴学堂,禹州当时设有师范学校,学生多为秀才贡生,下附设蒙

  • 文章禹县地文人文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9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1-09-30
    关键字: 禹县 地理位置 名字的由来 禹县历史沿革 城池街衢 禹县煤市口

    一、前言禹县地处中原,居全豫之中,滨九逵之衢,在大河以南,长淮之北,西连嵩少,东接陈许,山川绮丽,人物秀美,当四方孔道,为咽喉重地。自有夏肇封,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淸以来,上下三千五百余年,固素所称地大物博,号称名郡,而迄今犹甲东都之盛者,其星纒为房心,其封疆为韩都,其境域胜蹟:则为具茨之高,颍水之深,为拜道之宫,为享神之台,为驺虞之所游,为凤凰之所集。三古以还,英灵所钟,伟人辈出,巢许夙仰,高踪汝颍,固多奇士,若张留候之英风,辛佐

  • 文章回忆禹县地方上之庙会(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6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4-06-30
    关键字: 庙会 戏剧演出 禹县风俗

    七月⒈七月七日这天本有牛郞织女七夕相会之神话故事,并有天河配戏剧之演出,可是并未见过牛郞织女为人所供俸。而禹县七月七日都敬城隍,那天四鄕的善男信女都到城隍庙,顶礼膜拜,烧香还愿。于是各行各业的人,都到城隍庙搭棚摆摊,卖各种用具及百货,可以说应有尽有,热閙非凡,但不演剧。2.七月十三日罗祖神诞。剃头业(即今理发业)在城内东门里南边三皇庙(天皇地皇人皇)演戏一台。该业何以把罗祖当成祖师爷而敬奉?不知原因。只记得某书上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两句话,据说

  • 文章禹县地文人文概述(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1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1-11-30
    关键字: 河南禹县 土产风物 寨堡林立

    以南一良邑也。七、寨堡禹县溯自明季流寇肆虐,城野榛莾,或有古堡,夷为邱墟。淸嘉庆初,川楚敎匪为乱,宝郏奸民遥应禹民,有筑寨者,卒无寇也。咸丰同治之世,捻匪(系外来客籍之流寇,自名其党曰「捻子」)屡犯四郊,寨堡始多坚壁淸野,寇无所掠,明效大騐。民国既建,山寇(系土著,又名土寇,俗称土匪,又号称「刀客」)蜂起,山寇专避坚攻瑕,出其不意,故寨难守,鄕民仍狃于已往而不知变,今昔异宜,土客异势,境内几无完寨,受祸视若无寨尤烈焉。惟嗣后鄕民为因应当时需要,有寨者多增购

  • 文章禹县历史沿革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4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2-04-03
    关键字: 禹县 夏国 小禹州 钧州 棘国

    一、前言禹县地处中原,居全豫之中,滨九逵之衢,在大河以南,长淮之北,西连嵩少,东接陈许,山川绮丽,人物秀美,当四方孔道,为咽喉重地,自有夏肇封,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淸以来,上下三千五百余年,固素所称地大物博,号称名郡,而迄今犹甲东都之盛者,其星缠为房心,其封疆为韩都,其境域胜蹟:则为具茨之高,颍水之深,为拜道之宫,为享神之台,为驺虞之所游,为凤凰之所集。三古以还,英灵所钟,辈出伟人,巢许夙仰,高踪汝颍,固多奇士,若张留侯之英风,辛佐

  • 文章禹县地文人文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0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1-10-30
    关键字: 禹县 占地面积 行政区域划分 禹县地理形势 历代兵家之地

    实行时间不详。二十一年将河南全省又划分十一个行政督导专员区,第一行政区督导专员公署设郑州,禹县属焉。禹县行政区划,民国仍沿淸制,除城关外,全县分为十里,里设里长,负责地方治安,每里设十甲,每甲设大二三户,以田赋多寡分之。其十里曰文风里(神垕—城厢)。万柏里(张得—城厢)。礼临里(大吕—城厢)。颍川里(黄冈店—城厢)。鎭定里(褚河舖—城厢)。紫金里(祁王店、古城寺—城厢)。锡章里(浅井、村—城厢)。钧阳里(罗集、湫水庙—城厢)。鎭定里(花石头、龙池—城厢)。义

  • 文章禹县地文人文概述(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2-02-28
    关键字: 禹县 地理资料 人文资料 历史人物

    十三、乡贤闻人禹县为古上棘地,在夏为钧台,山则嵩岳相接,川则颍水所环,扶舆磅礴,代产伟人,余韵风流,卓然不朽,炎刘而下,良吏官师,耆儒硕彦,文学、笃行、隐逸、艺术、货殖,寓贤,烈女等之事蹟列传,载于县志者甚多,限于篇幅,未便尽述,兹就中择要记述于后:一、秦吕不韦:阳翟大贾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时秦王子楚质于赵,甚困;以不韦计,得归秦;后嗣位,是为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候,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尝纳妓,有娠,献之子楚,生子政;庄襄王即位三年薨

  • 文章禹县地文人文概述(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2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1-12-30
    关键字: 禹县群山 境内河流 名胜古迹 典籍记载

    前,故名。上有柿园砦,即金史所谓柿林村。南为黄楡店,金正大九年正月大雪,金将完颜合达、移刺阿蒲、陈和尙、杨沃衍等,与蒙古兵战钧州,溃于三峯,即此处也,时谓三峯之败。十、河流禹县之河流,大小凡四十余道,而以颍水为最大,涌水次之,蓝水又次之,再次暖泉、柳河、捺水、犊水、乌水……皆恒流也。兹就其较大者槪略分述如下:㈠颍水:禹在汉世为颍川名郡,因颍水入自西北,出于东南,贯穿全境,四山之水皆委之,故曰颍川。颍水发源于登封县西少室山,东流过逍遥岭,至白沙鎭而入禹县界后

  • 文章抗战时期迁禹县之学校对地方敎育文化之影响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9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3-07-03
    关键字: 禹县 刘煜桂 私立豫北中学 地方教育 汲县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抗战开始,豫北、开封相继接近战线。开封及豫北各地学校,均纷纷向较安全地方迁移,以使学校不受战事影响,其他各处不论,但就豫北汲县而言,各学校大部份都迁到了禹县。汲县各校之大部迁禹,其主要原因有二:㈠就是汲县大儒李时灿(字敏修)老先生,淸朝翰林,曾任河南省敎育司司长,北京政府国会议员,河南许多公立学堂,多在其任内设立。曾于光緖三十年前后,应禹州知曹广权之聘,其长禹县丹山书院,复废科擧,兴学堂,禹州当时设有师范学校,学生多为秀才贡生,下附设蒙童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