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蘅靑先生名瑛,湖北省陽新縣人,爲我國舊科第中留英留德攻習化學(冶金)最有成就的一人。他中擧很早,因爲中擧時年紀很輕,所以受到當時淸政府鄂督張之洞(香濤)的注意。選拔其入武普通,(按:當時湖北省立高於小學的學校兩所,一叫文普通,一叫武普通,武普通不久就改名爲湖北武備學校,文普通後來改作優級師範,再改爲湖北高級師範,也就是武漢大學的前身。)因爲他是孝廉,在校一年多,便被送到日本振武學校。振武學校畢業,入聯隊進日本士官學校,士官畢業之後,照例又要下聯隊充當見...
-
真玉烧不热,寳剑拗不折,世有非常人,自与常人别。在抗日战争以前,湖北有几个脍炙人口的人物,可算得与常人有别的非常人。一为严重,二为石瑛,三为张难先。要眞正观察一个人,莫过于在他所领导机关的部属的口吻之中;通过这些人的口吻,成为一种社会上的评议,大体便可以了解这个人的轮廓,不致离谱太远的。当时一般人对他们三个的评议是:严立三,苦口婆心,推心置腹,其部属深感爱戴,没有人忍心去欺骗他。石蘅靑,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其部属深自检束,没有人肯去欺骗他。张难先,机心独
-
石瑛字蘅靑,一八七九年在湖北阳新县出生,民国卅二年(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四日殁于四川重庆市。
-
石瑛蘅靑先生,阳新县燕厦鄕人‘考中武昌府第一名擧人后,深受当时鄂督张文襄公之器重,以官费送到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继由日本政府保送到德国陆军大学深造,毕业考试,以成绩优异,名列前茅。石先生囘国后,历任省级及中央各要职,勋绩卓著,贡献伟大,在全国人的交口称誉声中,极负盛名,业在湖北文献,迭有详尽刋载,玆不重述。惟石先生少年时代,在阳新本县,由南部到北部,访得两位名师,先后列入门墙,执弟子之礼,这一段极有意义经过,知之者甚鲜,故无人传之,遗为漏洞,殊为惋惜
-
石瑛在英法留学前后十余年,归国后历任物质建设工作,然绝不囿于物质观念而兼重心神修养,与若干留学归国学生只知醉心西方物质享受崇拜外人言行完全不同。且石对于物质建设率以大众福利为急务,而极端反对装饰门面之行为。又感于历代士人不治生产以官为家之陋习,努力提倡自给自信之生产与劳力:常于公余在私寓种菜或办小手工业以自给。冯自由称赞石瑛是「民国以来第一清官」,以及许多人撰文追念,都是敬仰其道德与生活。
-
以前我听人说:湖北有三「怪」,一是石瑛、二是严重、三是张难先。严重,我没有见过。张难先,有一面之雅而不深知。只有石瑛(蘅靑),我和他共过两次事,做过十多年的朋友。他曾对我说:他和我是忘年交。我说,他是良师、是益友、是对我相知最深,提挈最力的长者,又是我一生最尊敬的一位学人。在我的认识中,蘅靑先生不但不是怪物,而且是有人格、有学识、有能力、有气魄的现代政治家。他逝世已二十多年了;我对他的怀念,和我对他的尊敬,并没有因为时间悠久而变更。正由于他的特立独行
-
石瑛字恒靑,后改蘅靑,世居我县凤山石谷桢户,后其祖先分支,迁居南鄕燕厦新店坪,光緖二十九年,癸卯恩科鄕试,其曾祖东壁公祖凌云公,均亲自朱点敎读,目为大器,迄后在武昌,受革命思想的薰陶,与余姻长曹亚伯先生及居正田桐先生等,在武昌黄鹤楼,结拜为异姓弟兄,参加张之洞擧办的湖北官费留学生考试而录取,光緖三十年秋,与汤芗铭同赴欧洲学习海军,先至比利时,旋转法兰西,入海军学校肄业,以校方对外籍学生,非常歧视,有关新异之科,秘而不授,蘅靑先生心有不甘,乃与同学向国华
-
政绩斐然,口碑载道。迨共党倡乱,张笃伦随政府迁台,退隐数年,无疾而终。张夫人沈氏年已九十,依然健在,张笃伦生前奉公守法,内无私蓄,外无遗产,张夫人现时生活极为淸苦,却能安之若素。石碤获誉石头狮子石瑛字蘅靑,湖北阳新县人,曾留学英、德,攻习冶金化学。早年曾在北大任敎并任南京市长,虽是一名西洋留学生,衣着却似贫寒学究,自奉甚俭,不喜酬酢,谈话极有分寸,条理淸晰。每谈问题都能把握重点,用能从宇宙大事物去探玄撷微。尤为可贵的是石瑛言行一致,任南京市长时,为维护平民
-
編者按:本文原載七十四年四月十三日美國洛杉磯世界日報,監察委員黃梅吳大宇先生,於赴美之便,携帶返國,故特為轉載,以資紀念。
-
本文榮獲第六屆《湖北文獻》研究生論文獎學金,作者陳寒寒,為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傳播學院中國政黨與政治專業,碩士研究生。指導教授:李良明、蔡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