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白鹿洞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蓬瀛勝境入座中

    来源期刊:《同安》 第80期  作者:彭一萬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白鹿洞 三宝殿 白鹿洞书院 李渤 大观楼

    庐阜遗规仰宗贤,嘉名移赠此林泉。紫阳谁绍千秋业?白鹿空分一洞天。尘世光阴如过客,孤踪啸傲即游仙。狂吟哪用轻镌石,耻付山灵姓字传。这是清代诗人王步蟾写白鹿洞的七律之一,诗中道出厦门白鹿洞得名原委及其典故。原来,江西庐山五老峰下,有一座白鹿洞书院。唐代贞元元年(公元七八五年),洛阳人李渤、李涉兄弟隐居庐山,李渤养一头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他于唐代宝历元年(公元八二五年)当江洲刺史时,在隐居旧址建台,号白鹿洞。至南唐,将此建为「庐山国学」,宋初扩为书院。南宋

  • 文章朱熹诞生地之辨正及其他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8期  作者:洪榮斌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朱熹 出生地 年表 白鹿洞

    顚,故名「文公山」。马陇山,距厦门城北二十里许,山麓为马陇社,上有巨石,名「金鸡石」,镌「有泉德邱」,因系朱熹亲书笔蹟,且石下有涧,另成幽静之区,亦被推为胜景之一。厦门城内东北隅,原为文昌殿,莘文亭,设有义学,乾隆十六年扩建,改革文亭为朱子亭,并于殿后构筑集德堂,祀朱子,春秋二祭。原设于城西门外之紫阳书院,后移厦门港,中另有一室祀朱熹,不但迳以「紫阳」为名,且所有章程都仿录自朱子之「白鹿洞学规」。据白瀛在至屛书院记中云:「同安自紫阳朱子主邑簿,建高士轩,畏

  • 文章朱熹(朱文公)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9期  作者:九九老人 陳仲修 出版时间:2010-03-01
    关键字: 朱熹 格物致知 鹅湖之会 理学 白鹿洞书院

    的救荒粮发出六百石白米,才使建宁府度过危机。朱熹四十五岁时,和闻名的「心理学家」陆九渊在江西鹤湖讨论学问,(即著名的鹅湖之会),朱熹主张「性即理」、九渊主张「心即理」两人意见相左,形成对立,因此,陆九渊便成为朱熹生平的政论对手。两人虽是思想不同,但却主张尊重,成为后世佳话。朱熹四十八岁任江西省星子县知府时,即重修白鹿洞书院,并制定学规,成为后世书院的典范,同时邀请陆九渊前往演讲,题目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演讲会中,有人被感动的流泪,朱熹也被感动不已

  • 文章朱熹與南安九日山書院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0期  作者:黃開基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朱熹 九日山书院 南安 金溪 白鹿洞书院

    ,地方上的人,以及他的学生都感受他的敎育,沐受他的德泽,名扬闽南。争相请他讲说理学,就在这地方设九日山书院,硏定敎条诱导弟子信守:㈠五敎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㈡为学之序—博学、审问、愼思、明辨、笃行。㈢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㈣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㈤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些敎条,后来在白鹿洞书院讲学也是一样的,这些字幅,在闽南和台湾到处可见。在家鄕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