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钱廷禄先生,山东福山县尚古乡梅家村人,于民国三十八年随烟台联中二分校到达澎湖从军,旋被指为匪谍,被捕下狱,后经新生队,卒获平反。钱先生在蒙难三十六年后,抱着下列的心情来囘顾这段惨痛的史实:「了,就是了了;过去,就是过去了,一了百了矣。」——编者
-
母年逾八十,校长之子女当时皆极幼小,今远处海外,虽有心翻案,而格于环境不知从何着手。烟台联中同学自然应尽全力,而凡我山东联中同学亦应义不容辞。缘敏公校长之仗义出头,系感于当时澎湖军人失信于敎育当局,视数千投笔从戎同学为其揽权割据之资,而不以国家为重给予军训衞国之余应有之敎育,其义行绝非为其子女,亦非仅为烟台联中同学,当时年龄不足而被强置于军中重回子弟学校者各联中之同学皆有。敏公之牺牲换得日后全部同学的退役及复学,方有今日之成就。我等愿借此公开信向国内全体联中
-
凡吾齐鲁先贤在台澎事蹟、遗迹,有闻必录,以彰前贤潜德之幽光,而显先哲对台贡献与影响。家鄕有谚云:「河西(在安邱县景芝鎭)出了王廷干,台湾做官死的寃。」因以有关王廷干事蹟,尽先尽量采辑,经将所得史料,汇成「王廷干仕台治迹」、「王廷干哀荣志」刊于山东文献第六卷一、二期内。王公出身、履历详见拙辑「淸代鲁籍先哲仕台职官补遗」,刊第八卷第四期。其于澎湖任内,台湾通志称其爱士尤笃,以书院少经费,自为山长,以脩金给诸生膏火,士气振起;又以多士赴省鄕试,跋涉维艰,倡捐
-
何处安身三十八年夏历五月二十六日,我由穗乘船,二十九日抵澎湖渔翁岛,住内埯国民学校,访问其校长洪灯煌,据说:此岛有人家两千余户,以渔农为业。又述日本在此统治之情形。又述日人撤走,政府接收以来,无人管理,海防设备,及公物被盗窃破坏之现况;我以中央日报驻台记者之身分,将所访之实情撰文,投于广州中央报社。因海风关系,此地房屋低矮,亦无乔木森林,惟有榕树散生于村边丘陵间。大陆人来此,言语不通,但每遇白发苍须之老人,余向之点头致敬,彼则以慈祥之笑容向我还礼,盖其意
-
民国三十八年盛夏之际,国家面临全面崩溃。山东七个流亡中学,分别由江南各省到达广州,人数已大幅减少,仍有六千名左右。是时中央政府若干单位也在广州,经各校校长的奔走,政府最后决定,及龄的男生以「从军报国」的方式,接到澎湖从军。敎职员及女生和幼年的男生,由敎育部另设「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收容安置。于是在六月二十五日集体来到澎湖。各校男生分驻渔翁岛各村,敎职员、女生及幼小男生合计一千余人,在马公岛的马公小学内住下来。从军的学生约五千人,分编为若干大队、中队
-
编者按:本文系民国三十九年六月在「中华日报」发表的,距今已整整三十九个年头。顾树型先生对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成立的经过,作了忠实而简明扼要的报导,并清楚地说明「以校为家」的特性和师生在极度艰困的条件下,仍旧弦歌不辍的情形。当年那五千三百多位山东流亡学生,如今都已是五十多或六十出头的人了,重读此文,当可勾起无穷的囘味!在三十八年大陆沦陷后,只有我们山东省有这么多的青年学生追随政府来到了台湾,政府也只有为我们山东的流亡学生在台湾设立了一所学校!这是我们
-
民国四十二年到五十年我有几件颇感满意的事澎湖防卫司令部子弟学校,本系山东流亡长江以南八所联合中学及临时中学集体到台湾澎湖从军,凡是十六岁以上男生皆编入四十军三十九师;分为一一五及一一六两个步兵团,余下的小男生及女生一千多人,完全由敎育部,部款部办之学校,仅仅借用澎湖防卫司令部之名,也合乎东南长官公署陈诚长官之主张:不准大陆流亡学生入台设校。校长原为山东省敎育厅厅长徐轶千先生兼任,自三十八年七月一日至三十九年二月底,以病辞职。敎育部改聘澎湖防卫司令部司令官
-
壹、前言民国三十八年山东八所联中,凡八千师生在澎湖的冤狱案,我是受害者之一,半世纪以来,我也曾追随先进为平反工作,略尽绵力,可是当去年申请平反时,我却被所谓「七人小组」排斥在外,内心至感不平,爰将当年受害经过曁感想,略陈于后,以就敎于鄕贤先进:贰、我到澎湖被编兵的经过民国三十四年,我初中毕业于烟台市立一中,以成绩优异得直升该校高中,尙未上课,日寇投降,中共攻占烟台,将该校改称东山中学,在中共眼里我是不受欢迎的敎条主义学生,备受打压。三十五年二月我逃往靑岛
-
运送往台湾澎湖就读。旅湘山东各校,遂即迁往广州,四联中初中部学生,是住在广州珠江南岸宏德国民联保学校,在这里又待了一个多月,直到六月底,才在黄埔码头上船,是一艘九千多吨一一五号登陆艇,仓底放了二十八辆二次大战日本战败遗留下来的坦克车,底仓和甲板上统统都挤满了人,挤的水泄不通,老天忽又下一阵大雨,甲板上的人都被淋成落汤鸡,但是谁也动不得。直到七月五日晩开船,一夜过去,到了拂晓,就远远望见前边海面上,出现了几叶浮萍,在海面上荡漾,再近了就看出来是几个小海岛,大家
-
澎湖冤狱案,屡经身受其害者之多方写实报导,为一历史上的大悲剧案件,不再赘述。然有与该案有关者虽身未受牢狱之灾,但因此案造成身心莫大伤害者,亦有其人,我的已故友人张运昌先生便是其中之一。张运昌先生系山东省招远县人,民前三年生,北京中国大学国文系毕业,任职敎育界,曾任中学校长(前苏澳鎭公所秘书张〇〇君)即其门生。率同该校学生流亡来台,在澎湖时把他编入部队,他自认是校长,就向带队的人争论。他这一争论不打紧,就被左右开弓重重的打了几十个耳光。两眼火星直冒,双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