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洛阳共返回8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洛阳文献赠订献言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8期  作者:郭子彬口述 孟祥龍筆記  出版时间:1985-10-03
    关键字: 洛阳 洛阳 洛神赋 古物

    语云:「立言难,述说亦不易。」吾人只须秉公正态度,客观情怀直书,虽非尽合绳墨,亦不至有重大纰缪,此洛阳同鄕赠订地方文献之最要旨归,略抒管见如左,以供从事赠订同人取舍。一、河洛文化:河出图,伏牺依之而画八卦,启发人类之文明和智慧。洛出书,大禹据之而书八政奠定人类政治组织之规范,数千载百变不离其宗使人有神奇之感。二、大禹治水:禹王为开拓人类生活空间,在河洛境内,开凿龙门,水泉、紫罗、邙山四大山口,使后世在创造人类生存层面上不能与之等量齐观。孔子朝洛,所谓「无

  • 文章最古名都是洛阳(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2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83-02-20
    关键字: 洛阳 古都 沿革 宫殿 寺观

    洛阳不但是我国五大古都之一,并且还是年代最古的国都。周武王灭殷,为迁置九鼎,开始经营洛邑。武王崩,周公辅成王即天子位。先使召公前往洛邑勘察地形和环境后,周公也到洛邑视察。洛邑形势,近则北有邙山,南有伊洛,东有水,西有涧河。远则北有黄河,南有缑关伊阙,东有虎牢,西有崤函。不但在天下之中,而四方入贡,也较镐京便捷,适合作陪都的条件。于是先建设王城,就是现在洛阳所在地;又建设成周,就是东汉国都所在地。王城又叫东都,成周又叫下都,东西相距二十里。成王出巡东都,迁

  • 文章略談中國河南省四大古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4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5-10-01
    关键字: 古都 郑州 安阳 洛阳 开封

    生活,黄河中段有优越条件。三皇五帝(尧、舜),只是共主,夏、商、周三代已是一级国家,因此有国都、京城、帝都、皇京、王朝等称呼。(三)建都的条件,先具有战略地位,如背山面河,四方要塞坚固,政经方面,人才荟萃,能取得生活资源,交通方面水陆运输便利,如长安、洛阳、南京、北京等,有嵩山、华山、衡山、黄河、长江、渭水、洛水、汉水、九江等,还有南、中、北大运河,以及华南、华中、华北大平原,都有让国都长治久安的条件。(四)夏朝建国最早,但迁都频繁,至今尚无法定论,如有说

  • 文章洛阳名贤功业籍贯分辨并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5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77-05-25
    关键字: 洛阳 籍贯 县域 沿革

    方志体例不一,形式亦多。一般县份,纵有沿革变化,在名称上,不会有繁复错综之现象。洛阳则不然,不惟辖区广,变化多,名称亦有繁复难辨之感。寖假令人舍置不问,而至沦胥以没之程度。不仅在念史上已有破绽露出,近代历史学家,对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古都洛阳人物籍贯隶属,更有恍忽迷离不知所归之感觉。约略分析归纳如左:一、即以淸代及民初而言,洛阳县含有旧谷城、河南、寿安、伊川、伊阙各县之地。二、河南县犹有宜迁、合宫等县变名。河南故城在天津桥南,名故城村,一言而为天下法的韩文

  • 文章洛阳九朝都会十省通衢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7期  作者:王錫範 出版时间:1977-07-25
    关键字: 洛阳 钱穆 古迹 都会

    例:此两省直上直下,几千年来都在中国文化大统中占有人文成就上的重要地位。这两省历经战乱,时遭饥荒,变动极大,但屡起屡仆,屡仆屡起。我们若有人来写一部河南山东两省文化兴衰之综合硏究,我想这一题目将是饶有意义。离开故鄕算来已四十载,除三十六年春返里省亲约十日外,几乎没有一天不以故鄕为念。由宾四先生各自囘忆自已的故鄕,必可记得自己故鄕所有之历史故蹟名人遗踪,幷说是一桩饶有意义的题目,启示了我囘忆故鄕而形诸于笔的动机,也可说是响应宾四先生的号召。故鄕洛阳古帝都

  • 文章唐宋汴洛之名寺與高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陳祚龍  出版时间:1974-01-25
    关键字: 汴梁 洛阳 寺庙 高僧 佛教

    的中华佛学大师敬表推服,而对古往那么多的小沙弥与「花和尙」,经人提及他们的名号,便得摇头,唯得鄙弃,这就是因为前者做好了手脑并用,应该称为佛学家,而后者未做到手脑并用,最多也只能算是有心假借宣传佛敎的名义,骗取他人的施舍,以求「自了」之「可怜虫」!现在,为使大家稍获明了唐宋之间汴梁及洛阳两大地区,究竟有那些名寺与高僧,所以,我才不揣梼昧,拨冗成此小品。我觉得,我们今天正心诚意地合力复兴中华文化,振兴中华学术,其最要紧的工作,无非是还得做到「知己知彼」与「发现

  • 文章洛阳·牡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濤南 出版时间:1970-02-01
    关键字: 洛阳 牡丹 名胜古迹 名花

    洛阳属河南省,民国后以县治,位于陇海铁路线,交通称便,依山临水,土地肥沃,农产丰富,商业辐辏,在我国历史上有光辉的一页。洛阳是帝王的故都,也是文化的古都,在抗战前也曾作过我们政府的陪都。水秀山明古蹟胜地洛阳南依嵩山,北临黄河,近郊有靑山,有绿水,也有广大的平原,山明水秀,阡陌相连,山林田野靑翠明媚,自商周秦汉魏晋五代以迄于唐宋等朝代之古蹟,史籍斑斑可考,古刹寳寺、牌楼石坊等建筑,多有其辉煌之历史,断碑残碣皆含我古老深远文化,魏碑唐书,摭拾皆是,有帝王

  • 文章洛阳怀古追叙西周成康之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3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洛阳 成康之治 西周建国 周公 周成王

    的考量,察诸「周远在西土,对中原不易控制,必须在伊洛区域,建立陪都,以支持东方齐,鲁、燕诸新国,并使华山以东,与华山以西地区,紧密地结合起来,藉以巩固国基」诸因素。而营周居于洛邑。洛邑落成,周公还政,成王祭文王、武王于洛邑。平王东迁,定都洛邑,是谓东周。西、东周经历洛邑为陪都,为都城,前后八百四十二年;在中国历史上可算是最悠久的都城,向为国人的政治中心。影响深远,历代传承;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九代相继定都洛阳,史誉「九朝故都」也。陪都

  • 文章岳家重地话洛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馬世和 出版时间:1977-04-25
    关键字: 洛阳 沿革 名胜 诗歌

    周公营洛平王迁,东汉光武魏曹沿;西晋司马北元魏,隋有炀帝唐昭宣;五代后梁与后唐,九朝都会不虚传。佚名謌秦置三川郡;汉改曰河南郡;后汉徙都之,改曰河南尹,兼移司隶校尉治此;三国魏置司州;后魏置洛川;五代徙都之,仍曰司州河南尹;东魏复曰洛州,改置洛阳郡,又分置河南郡;北周于洛阳称东京,置洛州;隋建东京,改洛州曰豫州,又改为河南郡,置尹,寻改东京为东都;唐改为河南府,改东郡曰东京,寻罢京复为东都;五代梁复为西都;后唐复为东都;晋复曰西京;梁曰西京,河南府洛阳

  • 文章杞縣人物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1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91-07-03
    关键字: 杞县 东汉 董宣 范丹 洛阳

    ㈠东汉:洛阳令董宣董宣,字少平,圉人,初任司徒侯,连连越级晋升至北海相。当董宣到职以后,有一大姓人家,姓公孙名丹,家世曾出过几位官员,丹建新宅,在当时自然可造五样房屋,不料有一卜者,以为有当死者,丹即命其子,杀了一过路的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董宣闻知,即将丹父子处死,丹族党有三十余人,聚集官府诣问称冤,宣当即除说明丹父子杀人罪外,再以丹前曾附王莽责之,宣察看这般人有疑问,虑似有交通海贼之嫌,于是下令一概收押,经查证都与海贼有交往,尽处死刑。董宣被青州

共88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