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鄕鲁东昌邑,有句俗语:「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一过腊八,首先是演练各种杂耍的,传出咚咚当当的锣鼓声。眞所谓「腊鼓频催」为「年」忙了!最重要的是赶集,办年货,选年货。农人们把自己地里出产的物品,运到集上卖些钱,好办年货。吃的、穿的、用的都要在廿四、五以前,买办齐全。腊月廿三晚上送灶爷上天,也叫「辞(祭)灶」。传说灶君是派遣调查人间每户,善恶言行的。所以,祭灶时全家在灶君前摆上贡品;麦芽糖、瓜菓甜住他的嘴,并烧纸上香祈请他老人家多说好话。同时还要替灶君
-
昌邑同鄕在台者众,背井离鄕四十余载,岁月不饶人,来台诸同鄕,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此时此地深感岁月不再,缺少同鄕会之组织,致有散落,失去连络之感。因此,每逢过年过节,或参加喜庆宴会之时,同鄕相遇,无不怀着一份热爱鄕土的情愫,相聚恨少,希望发起成立同鄕会,能在一年一度的春节,举行团拜,欢聚一堂,藉兹话旧,联络情感,增进情谊。于是在民国七十九年十月,首先由陈子骏鄕长捐助台币一万元,由笔者负责撰写「昌邑同鄕会章程草案」,并策划筹备事宜。于八十年春节,同鄕在会宾楼
-
旭斋先生姓于,名升修,字旭斋。淸光緖十四年夏历十一月十一日,诞生于山东昌邑县东平鄕于家屋子。系其先世祖少曾公由平度县古庄迁此定居;至先生已七世矣。父照佑公,耕读传家,克勤克俭,家财丰裕,博施济众,鄕里称善焉。母刘氏,相夫敎子,治家有方。先生赋性豪迈,幼读鄕塾,常慕游侠义行。年十八从军,曾参加护法之役。后以军阀割据,地方糜烂,盗贼蜂起,民不聊生,受命返里,组织地方团队,保衞桑梓。迄北伐成功,任东平鄕鄕长。民国二十六年秋,抗战军兴,先生响应政府,组织义军
-
三三、䓙场、单家埠战役昌邑二区之李林桂部,与昌城敌伪暗中勾结,使我驻昌邑第二区之部队,屡被其害。八月间,李林桂部公然配合昌城之敌伪百余人,向我驻䓙场之特务大队进犯。我特务大队奋勇抵抗,遂展开激烈之战鬪。午后二时许,被敌伪由东北面攻入,我军被迫向潍县方家屯一带撤退。在敌伪追击、李林桂部堵截情形下,我特务大队损失甚众;是役我伤亡百余人。我先遣支队长孙仁堂,随特务大队至昌邑第二区活动,其支队部驻于单家埠。当我䓙场之特务大队被敌伪进犯时,单家埠也同时被攻击。该
-
二四、远东庄及中冢战役司令部特务中队长刘乃刚,率其部队经常活动于昌邑敌伪据点之间。昌邑县的一、二、三、四区,均为其活动之范围。所有的汉奸部队莫敢婴其锋。远东庄为昌邑第二区之西陲,十二月间,刘乃刚之特务中队,被敌人包围于远东庄村内;激战终日,敌人未能得逞。及入暮间,刘乃刚率队冲出敌人的包围。是役我军伤亡四、五人,敌伪伤亡五十余人。刘乃刚以孤军深入,距我军后防百余里,部队无法援助。该中队能在极端险恶中渡过,实为普通抗日部队所难能。中冢为昌邑第四区之中心,昌城
-
柳疃,是山东昌邑北鄕的一个小鎭,出产丝绸,很早就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尤其是提花生产的各种漂染花绸,图案飘逸典雅。街道宽濶,绸店林立,花绸交错悬挂,宛如彩虹飞舞,花团锦簇,眞叫人「疑是虹霓人间落,天梭几度织得成。」柳疃出绸的由来柳疃丝绸,始于淸代康熙年间。据考「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祖母的娘家就是昌邑柳疃附近的寨里庄,祖母的哥哥姜煦,曾任过苏州丝绸织造师傅。负责为皇宫采购丝绸锦缎。柳疃丝绸就是由他引进技术而逐渐兴起织绸行业。十九世纪柳疃丝绸发展到极盛
-
敝县昌邑,是个小县。虽然没有山明水秀,但在淸代出了一位名医黄元御(公元一七〇五——一七五八年)。他的著作「黄氏医书八种」,不但在我国医学界广为有影响,而且已于淸末传入日本、韩国及南洋各国。所以,近年来常有国内外的学者,探亲,旅游人士,前往他的家鄕进行考察和参观,络绎不绝。黄元御出生在昌邑县城鄕新郭村。这个城郭虽小,但名气很大。郭东毗邻着春秋古城齐国的别都邶殿,郭西有明朝忠宣公黄福的墓,墓前排列着一里多长的石仪。黄元御即是黄福的十代孙,从小爱读黄福的「书怀
-
当吴部北退时,有其一个营之兵力约二百余人,与其本队脱离,企图刼掠民财以自肥,其纪律较高部为尤坏。该汉奸部队由平度窜至昌邑我防区内,地方民众便向我第八大队报吿。我第八大队在旗杆元家将该部队汉奸予以重创,该汉奸部队尙有百人之众向西北逃窜,追至张庄一带始予大部解决,仅剩四十余人由小章渡过潍河西窜,时已薄暮致被其漏网。是役我第八大队获马步枪百余枝,八二迫击砲一门,除迫击砲交司令部使用,将马步枪补充于各中队。第八大队自获得此部分枪枝,实力因之大为增强。⑶克复昌邑
-
李作桢山东省昌邑县陈家洼子村人,约于一九四二年离家。如在台昌邑县同鄕或其他县同鄕知其下落者请电话「九六七—二五二一」与谢灿章先生联络为盼。
-
昌邑是一座对外开放的城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渤海莱州湾南岸,东与烟台、青岛毗邻,西与潍坊风筝都市区接壤,属环渤海经济圈。市域总面积一五七八·七平方公里,耕地一一〇万亩,辖廿二处乡鎭,八一七个行政村,总人口六十七万。昌邑古称鄑邑、都昌,秦朝设县,宋初定名,春秋战国时期曾为孙膑封地、晏子食邑,迄今已有二二〇〇多年的建制沿革历史。新石器时期昌邑即有人类在此栖居,属龙山文化遗址,自古风光秀丽,城乡昌盛。众多的名胜古蹟,独特的旅游景观,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叹。昌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