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小引十月十三日晩间接到程威海兄台北来的越洋电话,吿诉我我们中学时代的校长霍树枬(梓坡)先生已弃世,订期于十月十七日在台中公祭。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令我感到十分悽怆,几天来也一直在回忆著中学时代的一些往事。霍校长和其他几位恩师的音容淸楚的显现在脑际,其情其境,犹如昨日。霍校长梓坡师,是位毕生致力于敎育事业的学者,抗战前即是在北方有盛名的数学大师。抗战期间,出任山东省立昌乐中学校长,把昌乐中学办成第一流的名校,也建立起他优越的敎育家声望。我忝列门墙,受惠至多
感,使我有勇气借「山东文献」一角,来发表「神秘的昌乐」外一章:介绍省立昌乐中学。烽火里诞生成长昌乐虽然是被称为「北海高躅」的尙父初封之地,县志上也确实有不少像义士逄萌、大将王猛、孝子王裒、学者阎循观以及「阎尙书」、「滕翰林」等类的杰出人物,但在战前的敎育文化水准还是十分落后的。毗邻的安邱、潍县、寿光、益都和临朐,都是人文荟萃的一等大县,昌乐却一直被公认为「地瘠民贫」的蕞尔小邑。寿光的一位长者说过:「我们一个鎭的大学毕业生要比你们昌乐全县多」,一点也不假。也
后,赴济南市第一鄕村师范任敎,一年后转往靑岛市胶济铁路附设之铁路中学执敎,至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返回家鄕避难两年,后赴安邱县游击区省立第八联中任敎三年,于民国三十一年春,接任省立昌乐中学校长,至三十七年七月间,其中四年同时兼任省立益都师范校长。民国三十七年大陆局势混乱,暂住靑岛市,是时靑岛流亡学生众多,其中以省立昌乐中学学生占多数,靑岛市奉敎育部令,成立临时中学,地方耆儒张贡制老先生推荐公担任校长,成立学校,公婉拒,仅允诺暂任敎务主任
是大手笔。这部分,我读来感到特别亲切。来禧兄提到的一些人和事,差不多我都认识或知悉,尤其是我们母校——昌乐县立下皀户小学、山车省立昌乐中学的情形,有如重温旧梦,勾起了不少甜美的回忆。有些事,我并不清楚,像昌乐中学路北分校的创设及演变情形,昌乐县城被围困及最后突围情形,待读过来禧兄的忆述后,才有了眞实的了解。我深深体会到。来禧兄这册回忆录的前半部,不只是他个人求学的记录,更是昌乐抗战史的重要补充史料,与赵子贞的《山河劫》,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史料价値。我和来禧兄系循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81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