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编者按:民国五年护国讨袁之役,四川为主要战场,本役经过,本刋迭有记载。顷读高劳编「帝制运动始末记」,内分帝制运动之由来,帝制之进行,各省之反抗,军事之行动,外交之经过,登极延期及帝制取消,关于调停之事件,袁总统逝世及黎总统继任,与军事之收束等九章。其中各省之反抗,军事之行动,与军事之收束等三章,有关于川省在倒袁军事政治上之记载,特为摘录如次,以供参考。四川之响应四川自滇军侵入后,各地军民纷纷起事,嘉定、雅州、隆昌、大邑、忠县、酆都、大竹、安岳、荣昌、邻水
全川举义,当同为其主要因素也。关于四川护国军响应之情形,本刋第四期,载孙震先「四川护川国讨袁记」,第四十期所载刘存厚先生著「护国川军战记」,记之甚详。关于四川革命党人乘时奋起全川举义,本刋第六十六期载四川党史编辑处所编「四川护国之役」一文,亦有详细记述。「云南首义拥护共和始末记」所记「护国军四川方面之军情」,敍述颇具条理。惟文末所称战后四川局势之演变,不免有占在滇军立场,稍嫌公允之遗憾。云南首义,功在国家,然滇黔军自比入川,视四川为征服地,酿成此后十年四川
蔡两师部卒以全军弹尽,伤亡复众,引退敍永。于时军心凌乱,官兵均有逃亡。刘公收合余众,改以邓田两部重组部队,君以战功升二支队营长,激励士卒,再张旗鼓,自任前锋,反攻而北,经板桥铜鼓沟二龙口,再夺江安,克南溪富顺指向荣威仁寿,准备入成都,军势复振,为护国战役中之最有荣誉者。成都陈宦震惧,派雷飇至川南向蔡刘乞和。适袁死战事结束,君调第二师五团二营营长。护国之役既终,而滇黔不撤兵,相继祸蜀,以并川为目的。罗戴相继构兵排川军,川军抗之,君在省门屡战屡捷,自简阳逐敌
袁世凯既已包藏祸心,思叛民国,以为势力所及,已北控河朔,西制关陇,南毒淮泗,不难席卷江湖,坐收闽粤。于是排摈党人,潜加残害,重肆威虐。党人之声闻夙著者,或遯榛莽,或适异国。遂以为矰缴已远,羽翼已就,可以帝制自为,民国四年,竟有筹安会之设。专威重赂,假为民心,诡更国体,窃据大位。时吾党总理孙中山先生避居东京,其他党人,或在美洲,或在南洋,俟机可为,乃申讨伐。方日人以二十一条约迫世凯,世凯苟不辱国稍知歛迹,党人犹思助之外御其侮,若腼不知耻,甘犯大难,则共诛之
近一年来,以在家休养,较多闲暇,整编著作,出了以下八种书:中日关系史话;行知集;积翠湖滨;四川与护国之役;刘湘先生年谱;四川史话;民国新修四川县志丛谈;北平民众革命纪念。以上各书的序文或例言:「四川史话」系正中书局出版,由文守仁先生撰序,序文载「四川文献」第一五〇期。「积翠湖滨」序文,载「四川文献」一五五期。「刘湘先生年谱」序文,刘航琛先生撰,并该书例言,载「四川文献」一五七期。「民国新修四川县志丛书」,原由四川文献社出版,早已售罄。六十四年十二月,由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97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