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战争共返回4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戰時期陝西的高等學府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顧樹型  出版时间:1986-10-3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高等学府 教育

    但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爱国的情操,则是完全一致的,主任为胡宗南上将,胡主任是兼职,其本职先是第十七军团军团长,后为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最后为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胡上将一面指挥作战,一面办理军事敎育,时间之忙,忙得无暇论婚事,其婚礼是抗战胜利于三十六年三月十九日攻下**延安老巢后,始奉 蒋公命于西安和八月份逝世的叶评议委员霞翟擧行的。第七分校自第十五期起,办至二十一期,先后毕业学生三万人以上,他们均担任了抗日战争中的基层干部,牺牲的人很多,胡上将于战时,曾手著

  • 文章川陝公路探古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8期  作者:劉征鴻  出版时间:1979-07-15
    关键字: 川陕公路 抗日战争 古陈仓 大散关

    川陜公路是一條溝通南北的要道。抗戰時,筆者因公務上之便,數度來往此一古道,此道沿途富有古代遺跡,且具有歷史價値,因撰此文,使讀者有如親歷其境之感。由四川到陝西,在公路未開闢前,全賴棧道以溝通南北,這條棧道可能開闢於漢代以前。棧道迂迥於秦嶺(卽終南山)之間。而秦嶺與大巴山脈則綿亘於川陜甘三省之間。南北聳峙,秦嶺西部幷聯接西傾山,成爲渭水,漢水,嘉陵江之間的大分水嶺。北側受斷層影響,坡度陡峻,高峯均偏於北側,而這條棧道卽築於此,倚斷層,循坡度之陡峻而闢路,其...

  • 文章關中門戸——潼關(選載)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李雁蓀  出版时间:1980-07-15
    关键字: 潼关 山川名胜 抗日战争

    峭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霜峰直臨道,氷河曲繞城。古木參差影,寒猿斷續聲。冠盖往來合,風塵朝夕驚。高談先馬度,僞曉預雞鳴。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別有眞人氣,安知名不名。——唐太宗:入潼關。

  • 文章關西人小傳(續完)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6期  作者:劉培初  出版时间:1971-07-15
    关键字: 关西 抗日戰爭 抗战胜利

    五、抗日战争中的关西人关西人是具有高度的军事天赋,又是江西剿匪的百战中磨练出来的,随后在抗日战争中迭显身手,当然要以石牌之战为著。自倭寇占领京汉以后,在宜昌秣马厉兵,有直取夔万摇撼重庆之企图,但它要达到此一企图,必须先打垮六战区前线兵力,三十二年夏,倭寇集十三师团数倍于我的兵力,攻击长江口之石牌要塞。关西人此时是十八军十一师的师长,奉命确保石牌,上峯期勉之语中有总领三峡拱衞陪都之局。他看到此一大战,成败关系本国,实非等闲之事,乃激励所属,誓与要塞同生死

  • 文章憶西安戰時幹訓團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王化歧  出版时间:1987-01-25
    关键字: 干训团 人物回忆 抗日战争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芦沟桥事变发生,全面抗日战争开始。我中央政府为配合战地军事需要,先后成立了四个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西安战时干训团是其中之一。它成立于民国二十七年七月,正是抗战开始后的一周年。因为成立时间较其他干训团较晚,故顺序称为干训第四团。但是它的规模编制,在四个干训团之中最大,设立时也较长。西安战干团的全称是:「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四团」。民国卅二年七月,因其他三个干训团,先后奉令撤销或改并为正式军官学校,三者只剩其一,故又改隶中央训练

  • 文章揹上書包躱警報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若飛  出版时间:1987-05-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人物回忆

    對日抗戰的第三年,我由私塾式初級小學考入一所新式完全小學就讀,這所學校名叫崇實小學,位於陜東洛西鎭的焦家莊,南到隴海鐵路及東距黃河均爲百餘里。學校建築宏偉,範圍廣大,亭榭樓閣花園魚池,一應俱全,其中尤以一座無柱大禮堂,名聞遐邇。就在這一年學校增設初中部,名氣更大。此時,日軍氣燄高張,有一股已侵入河南省,到達黃河東岸,隔風陵渡與我西岸潼關駐軍隔河對峙,敵人雖曾數度發動攻勢,企圖衝過黃河天險,席捲我大西北地區,威脅戰時首部—重慶,但終因我軍堅强抵抗,未能越雷...

  • 文章谷正倫先生在甘肅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9期  作者:趙龍文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谷正伦 甘肃 人物事迹 抗日战争

    赵龙文遗作青青左公柳[1],谁拂弹筝袖[2]?陇水向东流,陇云日暮愁!一般人以为谷正伦纪常先生,很严肃,不苟言笑;实则他过人之处,是诚恳,是表里如一的诚恳!诚可感人,能动人,从二十九年到三十六年,我们始终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大槪晚上七八点钟,低沉的电话声音来了,「有空吗?来谈谈好吗?」节园官舍有两张帆布躺椅,好像始终为我们而设。坐下来,一谈就谈到深夜。贤慧的谷夫人,早已预备消夜的点心。所谈的不外乎国家大事,谈治安,谈粮政,谈民政,谈财政,谈建设

  • 文章從軍憶往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9期  作者:張維一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从军记忆 抗日战争 日军投降

    一、簽名從軍的心路民國廿六年,日本軍閥發動「七七事變」,本想一個星期攻占上海,一個月進駐南京,三個月迫使國民政府投降,一年以內底定全中國。誰想碰上我們領袖 蔣委員長的長期抗戰和焦土政策,使得日子鬼子深陷泥沼,打了七年多,仍看不出吞併中國的絲毫把握。三十三年冬,日本在太平洋的戰事,已陷逆勢狀態,於是妄想在中國戰場力求突破,挽回其軍事政治的危急。牠傾其陸空軍事力量,攻陷湘西,切斷黔桂,幷一舉攻占黔南重鎭獨山,直逼重慶。其來勢之兇狠,震撼我全國上下,眞是到了我...

  • 文章春江水暖鴨先知——日本投降日期訂正,並囘憶青年軍那段艱困,苦澀,狂歡的日子。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7期  作者:雷恆孝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青年军 营区生活 抗战胜利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市。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 文章我認識于右老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4期  作者:張佛千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于右任 抗日战争 人物回忆

    民國三十年十月,對日抗戰已進入第五年,于右任先生自重慶到甘肅青海再回到他的故鄕陝西。我那時正在西安負責胡宗南先生的西安辦事處,辦事處的業務,類似現在的公共關係室,負責對外聯絡;又似從前的承啓處現在的交際科,凡是會見胡先生的客人,都由辦事處接洽通報或招待。送往迎來,也是我的主要工作之一。而像于先生這樣的對象;黨國的元勛,陝西唯一無二的大老,而且在河南乃至西北各省物望之隆,也無與倫比,寧夏青海邊疆人士,更視之如神,兒童每求摩頂結緣,冀能獲福。他回到陝西,我們...

共43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