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二十六年對日抗戰發生,川康綏靖主任劉湘奉命出任第二路預備軍總司令,旋率師出川,改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以宿疾復發,於二十七年一月二十日病逝漢口。逝世前曾立遺囑,勉勵川中袍澤,誓死抗日,有「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鄕」之語,忠憤之情,感人至深。兹錄誌劉氏遺囑如次:「余此次奉命出師抗日,志在躬赴前敵,為民族爭生存,為四川爭光榮,以盡軍人之天職。不意宿病復發,未盡所願。今後惟希我全國軍民,在中央政府曁最高領袖蔣委員長領導之下,繼續抗戰到底。尤望我...
-
隴海道上感懷纔消炎暑試新凉,沃野欣聞禾稼香;爲挽艱危征萬里,不教倭寇事披猖。在前線滿天烽火遙相望,切齒倭奴勢正張;指點三軍殺敵處,刀光如雪月如霜。(編者註)上二詩錄自對日抗戰初期出版之「川軍抗戰集」,今日讀之,猶足以見楊將軍當日揮軍殺敵之英風豪情也。
-
我來巴子國,遂作塗山遊;山明復水媚,乘興遍探幽。山麓禹廟廢,何處謁冕旒;呱呱啼處碑,眞武廟側修。夏后塗山字,尙留在山頭;禹娶塗山氏,祗載在江州。塗山有數處,聚訟遂不休;其一在當塗,當日會諸侯;其一在會稽,禹穴在其丘;遠謂禹娶此,甚多不稽鈎。當禹娶塗山,二地未懷柔;何從娶彼女,白狐成歌謳?禹本生於蜀,巴郡聚所由;遮夫灘在望,啓母不可求。塗村復塗洞,遺跡實悠悠;塗山在巴郡,漢志無可不。乃知禹巴娶,生子方東游;東游致羣臣,始在江東陬。塗山雖名一,地實各不侔;我...
-
民国六十六年一月二十日,即农历六十五年十二月二日,为吾鄕仁寿戴高翔先生七秩大庆,以其所著回忆录「七十自述」一书,属余为序。余与先生交四十年矣,其一生功在国家之事蹟不少,据余所知,多属不朽,余何敢辞!抗日战争,为我国有史以来抗拒外来侵略时间最久,规模最大,与关系中华民族存亡震惊全世界的空前神圣战争。余与先生,生逢此伟大时代,并得有机会分别参与抗战大业而迄于胜利,实有无上的光荣。今当先生七十荣庆,余亦年望大耋,老马伏枥,得读鄕国老友回忆录,不禁为之欢
-
重慶復興關,原名佛圖關。抗戰期中,今 總統蔣公改今名,幷題字鐫石。巴縣志載:「佛圖關控巴城之咽喉,環帶兩江,左右憑岩,俯瞰石城如龜。而自下望之,若天半然。」可見其形勝。
-
六十九年九月上旬,我從海外歸來,得知明禮兄身體違和,遂於同月十三日偕內子南下,在病榻前告以特來相視;並轉達台北同學多人,工作繁忙,代致問候之意,當時明禮兄雖無法言語,但從其緊握我手陣陣用力之表情,神智尙淸。詎料黃昏時分離去未久,噩音突傳,人天魂夢,悲痛誠難自己。一、投筆從戎·立志報國伍明禮四川黔江河口場人,家以務農爲業;兄弟三人,排行老二,對日抗戰期間,他正在中小學求學,本應過着無憂無愁的學生生活;但是,一日數次的亂抗擾轟炸,致使學業大受影響,其內心對日...
-
此時此地,發揚重慶精神,確有必要。首先,我得申明:重慶,在未晉爲院轄市,錫封「陪都」之前,她是四川省的省轄市。在支持抗戰全程中,四川省與重慶市是不可分的。質言之,沒有四川省之輸誠擁護政府一致對外,則「無重慶精神」之體現。因此,「重慶精神」,其外延是及於四川全區的。何謂「重慶精神」?有關「重慶精神」的見解,人言言珠。余乃四川人之一,歷盡抗戰滄桑的匹夫;無能力作仰角度的探討,亦無俯角度的鳥瞰餘錐,只有水平面的視野借我管窺。因此,我,就憑「四川娃兒」,日與匹夫...
-
位置 陪都重慶附近的溫泉很多,最富盛名的,是南溫泉和北溫泉;南溫泉在重慶南岸,北溫泉在北碚;其次銅梁縣的湯泉鎭,又名湯峽口,因該地水溫高,水質佳,又是泉水旺的好溫泉,抗戰期中,四川人口激增,溫泉鎭自然遊人不絕,又因地處重慶市的西隅,所以就更名爲西泉鎭。於是西溫泉與南溫泉,北溫泉便成爲有名鼎足而立的旅遊勝地。西溫泉的位置,是在壁山與銅梁兩縣的交界處。距離重慶市約有一百五十公里,汽車行程需三個小時,平時並不怎樣熱閙,但是一到週末、禮拜天,或是國定假日,便車水...
-
甚少,特面请上级分发,恒塾为其最瞩目之一员,是年冬业成,前往贵州都匀师部报到者计为十三位同学,参加基层行列,旋该师组办干部训练,由渠等负责施敎。由于其在学术战技之优异表现,使全师上下对军校同学之素养观感一新,十分钦佩,誉为「十三太保」,夏同学被推崇为其中之翘楚。三、抗剿期间,战功累累。恒塾参加抗日战争,自上海会战开始,迄至胜利,先后在陆军第四十三军、第四十九军、第二十一军,历任排、连、营、团长,副师长、参谋主任、军务处长等职,与敌周旋,出生入死,罔所顾忌
-
本人此次來蓉,本以川康經濟建設委員會常務委員資格,出席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事竣行將返渝。忽奉政府明令,派任委員長成都行轅主任,並兼理四川省政府主席,材輇任重,隕越堪虞。矧川省爲民族復興根據地,上年委座不靳以一日萬幾之身,兼理省府主席,誠欲增强抗戰建國之力量,樹立地方行政之楷模,爲我川人謀永久之福利。其憂勤惕厲,愛川愛國之心,盡人感戴。今以歐戰影響,國際形勢猝變,我國日臻有利地位,外交上須因應之事日多;日寇勢孤力窮,末日將臨,戰爭上反攻之期亦日近;均無時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