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戏剧共返回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藝也知名 德也知名 閩劇藝人林秀英(下)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88期  作者:林光耀 出版时间:1995-12-31
    关键字: 林秀英 演员 戏剧

    不管觀衆多還是觀衆少,每次演出,她那同樣認真,一招一式,一腔一板,從不馬虎。如今,她已逾知命之年,還堅持練功,常常練得一身汗。有的青年演員問她:『這些戲天天演,為什麽還要這樣練呢?』她説:『這些戲雖然天天演,對我們都不是第一次,但觀衆都是第一次來看的,我們要把最好的藝術獻給觀衆。』名角當配角,藝高德更高。林秀英常説:『演員應當是美的創造者,藝術要美,做人也要高潔。』她是這樣講,也是這樣做的。有一次,去長樂演出《佛門得子》,可是到傍晚了,飾演寡婦的青年女演...

  • 文章泉州南戲(俗稱七色戲臺灣現稱管戲)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4期  作者:余氶堯  出版时间:1968-12-30
    关键字: 泉州南戏 戏剧 管戏

    我国戏剧,搬演故事的,始于有宋,而大成于元,即所谓元曲,中经明淸两代,虽多所变更增改,大体上还保存古代传下来的歌舞形态,特点的搬演唱念科介,恐怕只有泉州南戏,擧凡各种动作,一点一丢,舞容手势,脚步嘴脸、眉目传情、打诨,无一不遵守古传,惟因时代需要,时有揷入北曲,扩大戏曲领域,或增加新添乐曲,注入新的生命原素外,一切情节构成表达,敎戏者皆不敢更改,变易丝毫,学戏者,则遵守师敎,亦步亦趋,不敢越出雷池一步,故能世代相连,不少辍,至今七百余年,虽然过分保守,但

  • 文章泉州南戲(續)二、王瑞蘭拜月亭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10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70-06-10
    关键字: 泉州南戏 戏剧人物介绍 戏剧介绍

    元北曲杂剧,有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南曲之幽闺记,似由北曲于元末无名氏翻作,入明后,几经删改增益,泉州南戏当亦从关作而来。一切情节。虽略相似。但音乐曲词,则完全自制,与南曲幽闺记不同,拜月亭是元明以来的著名戏剧,玆述其剧情梗槪如下:蒋世隆,金中都人,功名心重,以居父丧,未应科擧,与妹瑞莲家居,适番兵侵界,金兵不能防,遂起迁都汴梁之议,忠臣海牙主战,与奸臣聂贾列争论,反被其谗,赐死,勅命全家诛灭,海牙有子兴福,年少勇敢,临危越墙,逃入蒋世隆家,世隆悯之

  • 文章从高甲戏话锣鼓唱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5期  作者:謝炳南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锣鼓唱 闽南戏剧 高甲戏 金门戏剧

    闽南戏剧源流考自闽南戏剧源流,同属漳州、泉州两府的戏剧艺术,都承袭中华文化传统的结晶,盛行于南安同安、惠安等县的民间戏剧,再揉合闽南自有的方言,延续地方的风俗习惯,由北方中原传入的艺术娱乐,因语言的不同,而改变了道白和曲腔,来自北方的京腔,崐腔,秦腔,晋腔的演变。独树一格的特有风貌,除了饶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的傀儡戏、掌中戏外,而流行于闽南一带的民间戏剧,最脍炙人口,普获农村群众所欢迎的戏剧有猴戏,和尙戏,高甲戏,俗讹音为「交加」、「戈甲」戏,芗戏(歌仔戏

  • 文章泉州南戲俗呼七色戲(臺灣呼南管戲)續山元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9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70-03-10
    关键字: 泉州南戏 戏剧介绍 戏词

    的丰盛资源,因而完成千百年来,我国南北优美而抽象的戏剧,以饷社会,不但剧作的进步,剧艺的优美,以娱于人,除部份才子佳人风情外,内容上,多作忠臣孝子,烈女节妇,可歌可泣,动人情节,以感动社会男女,无形中收了间接敎育的成果,使人于不知不觉中,向良善正当的道路行进,古今提倡戏剧,改良社会,不无原因,反之,亦有遗害人心者,皆为鄙贱粗恶,淫乱之戏,前此闽南社会,极力排斥此种无耻之搬演,故风俗淳厚,得于正当戏剧之助不少,忠义之士,贞节之女,视他处为多。泉州南戏的取材,有自

  • 文章「一口道出千秋事十指弄成百萬兵」掌中戲已漸没落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4期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掌中戏 戏剧 民俗活动

    掌中戏又名布袋戏,第二期本刋前已言之,这是我国闽南一带的地方戏剧,它随着泉、漳移民来到台湾,乃亦成为此地早期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是项传统布袋戏的演出,不论彩楼、木偶、行头、配乐以及戏本,都精致典雅,融合民间雕刻、刺绣、音乐、文学等艺术于一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布袋戏的演出不再像传统的那样严谨。这祇有台北市「亦宛然掌中戏团」的老演师李天禄尙能坚持传统,并有心将他「一口道出千秋事、十指弄成百万兵」的绝技传扬下去。这自难能可贵,光华杂志于此有所报导,爰予摘录于

  • 文章漳州木偶劇團訪高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9期  出版时间:1998-03-20
    关键字: 台湾省戏剧协会 木偶剧 观摩公演 国粹 戏剧表演

    本刊讯】福建省漳州市木偶剧团应台湾省戏剧协会邀请来台访问巡回教学观摩公演,该团一行十一名由团长黄阿惠(漳州市文化局长)率领莅高访问并于本㈠月七日晚七时假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广场作教学观摩公演,吸引千人,龙溪同鄕会叶理事长硕仁为表达尽地主之谊,特于十二日晚七时假市中一路河边海产设宴予以洗尘,高市福建同鄕会丁理事长代表福建同鄕会全体理监事赠与「发扬国粹」纪念牌及纪念会旗予该团,供作纪念龙溪同鄕会叶理事长及社教馆长亦赠与该团「技艺超群」纪念牌。宴会迄九时,该团

  • 文章難得一見九甲戲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3期  出版时间:1986-03-01
    关键字: 戏剧 文化交流 九甲戏 民间文化

    以后,因受海派平剧的影响,增加了许多平剧剧目,打击乐和武戏的表演。故有艺人认为九甲应打『交加』,乃北曲(平剧)与南管交加之意。」,另外吕诉上先生也探讨过九甲戏的来由及戏种:「九甲戏俗称大戏,约在百年前来自福建泉州,歌曲是南管系,道白纯为泉州语……这种戏在台北种做白字戏仔,乐器是采用笛仔。奉祀孟府郞君为戏神。」在早期的台湾,民间戏剧相当盛行时,南管戏曲就分为三种,分别是七子班,九甲戏与南管戏。七子班又称为七色班,大都由十六岁以下的儿童所组成的戏曲,乐曲以清晰

  • 文章泉州南戯 俗呼七色戲(續前)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7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69-09-30
    关键字: 泉州南戏 史料记载 戏剧介绍

    宋剧的兴起,虽然有前代搬演故事的兰陵王,踏摇娘,拨头,樊哙排君难,和参军(滑稽戏)戏剧的萌芽,但却没有眞正戏剧脚色,到了宋杂剧的兴起,始有眞正脚色的分配承担,就是如此,戏剧还属幼稚,不足与元曲等量齐观,但比之隋唐时代,已经进步多多了。因宋剧范围较广,能吸收当时社会上,流行许多杂要、说书、小说、傀儡戏、影戏、迓鼓剧,种种资料充实,戏剧本身的内容和作为也改良进步,一方承袭前代遗緖,如弄假妇人,假面、涂面,利用于杂剧中。一方运用大曲的歌遍舞遍,与词调的转踏

  • 文章歌仔戲耳目一新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9期  出版时间:1983-11-01
    关键字: 歌仔戏 戏剧 传统文化 文化建设

    歌仔戏,是台湾独创的一种最通俗的戏剧,也是最能表现台湾地方色彩,反映地方民性的一种戏剧;台湾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实非其他任何一种戏剧可以望其项背。歌仔戏最早渊源于闽南。据说是明末引郑成功部队由鹿耳门登陆收复台湾的荷兰人的通事何斌引进来的。他在荷人据台期间,拥有极高的权势和财富;由于他特别喜欢看戏,所以在家中造戏台,使人入内地,买官音戏及戏箱、戏服等,不时邀友把酒小唱观玩,后来传散开来,而成为台湾唱戏的始作俑者。另一方面,有一种七字或五字一句,四句一联

共36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