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四川省巫山县在奉节县东,位长江北岸。战国时为楚之巫郡,秦改郡为县,隋改曰巫山,明淸两代隶属夔州府。县之东南有巫山,县因此山而名,为巴山山脉之最高峯,形如巫字,山以此而得名。大江经其中,成为巫峡。巫山号称十二峯,所谓「游遍巫山十二峯」也。据「方舆胜览」载十二峯之名曰:望云、翠屛、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神女。而以神女峯最为纤丽拔秀,峯下有神女庙,据「太平广记」谓神女乃王母第二十三女,名瑶姬,号云华夫人。宋玉「高唐赋」序曰:「楚
巫溪)入长江之处。在文笔峯之下有一座神女庙,内祀神女。此庙宁建筑虽古,但狭隘平凡,建筑雕塑各方面,均无可观之处。但古今文人往祭拜者颇不少。唐代名诗妓薛涛过此登岸祭拜,并题诗云:「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听犹是哭襄王。朝朝暮暮阳台下,为云为雨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自斗眉长。」神女生涯原是梦,此一旷代佳人,大概也是有感而发了。此外,在巫峡在箜篌山上,也有一座神女庙庙中旧石碣记载,指神女即瑶姬,西王母之女,助禹开巫峡有功,苏东坡
蜀山澄碧蜀江淸,翠草丛林系我心;昨夜梦魂曾归去,源头依旧在鄕亲。其二—题画挥毫试写出峡图,枫林处处夜啼乌;晓烟不为秋来减,飞水丘陵淡若无。其三—泳巫峡万里沧波无尽流,归船应向峡西头;家山睽别卅余载,但愿仍如昔日幽。其四—忆峨嵋—调寄忆江南家山忆,最忆是峨嵋、金顶高峯天接壤,白云叠絮鸟低徊,红日傍山偎。忆儿时夕阳西下晚风凉,祖孙三代息庭厢;外婆敎唱儿歌曲,老母频吹短笛商。架上葡萄靑带紫,池中鱼贝白兼黄;往事如烟难再得,而今无处觅慈芳。其二犹忆儿时记性强
民国三十六年元月廿六日,我们一行八十五人,早晨从奉节乘船入峡,顺流东下。整天在惊涛骇浪中,每个人除叹赏巫山奇峯异景之余,着实被三峡湍激的洪流险滩磅礴声势所震摄,一个个神情紧张,不敢稍有懈怠。等到船出巫峡,江面豁然开阔,水流渐缓,船行也平稳多了,大家才放松心情,感到好累。仰望长空,日已西斜,回味一天航行见闻,深感此行不虚。想起唐朝刘禹锡的诗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我们和他的航程相同,可不眞的是「下」来了吗。同时也让我领略到大诗人杜甫诗中「即从
擕书包及水烟袋,下课后辄连吸水烟不已。夙患咯血,面色苍白,虽在盛年,已颓然老矣。其思想见解,均与碧柳先生相近。碧柳先生时往书塾访之,每享以白酒,用花生助之,纵谈时入夜深,碧柳先生辄以语人曰:吾昨过鉴泉,其阅览眞富,其思想敏锐尤不可及也。鉴泉先生亦以此誉之。其相知之深也若此。鉴泉先生以读书为乐,未尝远去。二十年忽游兴勃发,是年夏游峨眉。二十一年夏游剑门。尚欲明年出巫峡,游国内诸名胜,不幸其秋即以咯血死矣。迪风先生一名铁风,年事较长,教授成都大学时,似已逾五十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93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