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陆军速成学堂,同学有刘湘、杨森、唐式遵、潘文华、贺国光等。毕业后历任连营团旅师长。民国十五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川军刘湘奉委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军长,于十二月八日在重庆就职,缵緖时隶刘湘部下,任川军第四师师长。民国二十四年十月,刘部扩编为三个军,任缵緖为第四十四军军长,十一月一日就职。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对日抗战发生。九月,川军十四师出川抗日,缵緖所部四十四军出川。二十七年三月,缵緖奉派为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于三月十六日通电就职。以川省政府主席刘湘于一月逝世
-
陇海道上感怀才消炎暑试新凉,沃野欣闻禾稼香;为挽艰危征万里,不教倭寇事披猖。在前线满天烽火遥相望,切齿倭奴势正张;指点三军杀敌处,刀光如雪月如霜。(编者注)上二诗录自对日抗战初期出版之「川军抗战集」,今日读之,犹足以见杨将军当日挥军杀敌之英风豪情也。
-
民国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云南起义,以反对袁世凯帝制自为,维护中华民国国体为目的,这一战役,一般称为护国之役。时光易逝,今年正是五十周年。云南起义的主要人物,是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起义之初,分编三军,以蔡锷为护国第一军总司令,率部入川;以李烈钧为护国第二军总司令,率部入桂粤两省;由唐继尧任云南都督兼领第三军,准备由黔入湘。这三路军事的进行,以四川一路最为激烈。惟蔡锷所部实额不足五千人,而袁世凯则派遣北军劲旅三师入川,合原在川境之冯玉祥等三旅,及川军之一
-
民国六年四月四月三日 在川省易督谣传声中,有江朝宗入川之说,竟有假借四川省议会名义去电欢迎,本日省议会请政府査明用该会名义欢迎者为谁。四月九日 四川省议会上书国会,弹劾曹锟,列有各种罪状,如勒索款项,纵容军队强迫服役等等,请即要求政府从事调査。四月十日 川军第一师至第五师师长刘存厚等,以暂署四川督军罗佩金裁兵办法,以强滇弱川为前提,显见不公,曾于三月联名电呈北京政府,本日罗氏通电辩诬。电云:大总统国务院副总统鉴:川省自军兴以后,军队骤增。佩金受命之初,即
-
—文公直著「四川军史」辨正「最近三十年中国军事史」一书,文公直著,民国十九年上海太平洋书店出版。民国五十一年六月,由台北市文星书店编入「中国现代史料丛书」,影印发行。这本书错误百出,且为以后若干硏究中国军事者所引用,可谓遗害无穷。我曾就其中所述「北伐时期三口号」加以辨正(刋于民国六十三年七月一日畅流半月刋,编入民国六十四年六月出版之行知集)现在想就该书所述「四川军史」一节,纠正其错误,以正观听,以明史实。「四川军史」属于该书第二编:军史;第十章:滇黔蜀
-
民国五年六月刘电如次:「特急,内江周师长吉珊兄鉴:和密,奉读惠书及各方面报吿,悉兄经项城任命为益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已命芳州率师上攻成都,不胜诧异。方今中国大患,首在袁氏,蜀中大患,惟在袁军,亟应共谋驱除,以息兵祸。盖袁军去而川难平,川难平而袁氏之退位可翘足而待。乃不去肘腋之患,先操同室之戈,以将军之名,进攻成都,逆天下公共之人心,背世界文明之趋势,名义不正,事断难成。且省坦近日兵力尚厚,微特战未必胜,即使能胜,彼北来诸军,见我辈权利是争,不惜蹂躏桑梓
-
护国军连日攻击泸州未下,袁军援兵大集,刘存厚与蔡锷商定,暂时转移阵地,再图反攻。刘部向古宋转进,对叙府江安方面作战;蔡部向大洲驿转进,对泸县方面作战。三月十三日 川军团长刘湘与护国军作战有功,袁世凯明令嘉奖。袁令如下:「政事堂奉申令:据将军陈宧曹锟,第二路司令张敬尧先后电奏,团长刘湘率队追剿滇寇,在况堵南丹四方山白沙场等处激战,毙寇夺械甚多,于本月初八日克复江安,当于九日进兵追剿至大渡口观音阁等处截击迭胜,寇众奔溃,乘势并将南溪克复,所有岷江两岸,均无寇踪等语
-
四川在民國二十四年川政統一以前,各軍據地自雄,軍政兼管,在所謂「防區制度」下,形成不倫不類之政務系統。玆以民國二十二年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之政務系統為例,以資說明。時二十一軍軍長為劉湘,防地廣及川東南五六十縣,且皆膏腴之地,其政務系統之龐大,有非其他川中各軍所及者也。軍部政務系統之最高組織為政務委員會,以軍長劉湘兼任委員長,政務處長甘績鏞為副委員長,委員則為軍部各處處長、秘書、參軍、顧問等,由軍長遴選派充之。政務委員會之下,惟政務處之權力較大,規模較宏。...
-
民国六年四月,滇川军在成都发生冲突,民房被烧数千间,人民惨死者数千人,世称「滇川军之战」,或「罗(佩金)刘(存厚)之战」。此事经过,孙震先生所撰「靖川之役始未记」(载四川文献月刊第二十四期),及邓之诚先生所撰「护国军纪实「(载四川文献月刊第七十期至七十二期),记载甚详。约其槪要,民国五年六月,袁世凯暴毙,护国军事结束。六月二十四日,北京政府特任蔡锷督理四川军务兼四川巡按使。旋北京政府改定官制,于七月六日特任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同月二十九日,蔡入成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