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为峄县人,自幼离鄕,匆匆廿余载。每当有人询问及吾县有何名胜古蹟、山川河流,常感印象模糊,而无以作答。实则,自幼在学,甚少外出,稍长复离鄕,除对近鄕村鎭略有槪念外,如不察图,即县城在何方位,亦不敢确定。为此,凡阅及鄕图,即倍感亲切。五十年初,偶然看到乙份载有本县重要城鎭小比尺地形图,因想就此图将之放大,作为骨干,然后就记忆所及,再将细部村落,展绘图上,成一鄕图,此为初步构想。两年后,复将此意就商于部份鄕亲师友,皆认有此需要,本县旅台同鄕不下千人,年长者对
-
一、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为鄫国,属鲁,楚改为兰陵邑,隋设鄫州,金改为峄州,明降为县,淸代仍之,属山东省兖州府,今称峄县。原属三等小县,后因枣庄产煤改列二等。二、地理位置——境地位处鲁南,南北向约六十公里,东西向约四十公里,南面与江苏省铜山、邳县接壤,境内除运河两岸有部份平原,其他皆为丘岭山地,人口约二十五万,胜利后行政上设六区廿四鄕鎭。在战略上为进入华北必经之途。三、交通——交通以陆路为主,津浦铁(公)路直穿本县西境,亦为吾国从江南至北京、东北主要
-
刘伶古台故国烽烟起 避秦波海来神州光复日 同醉刘伶台峄县八景连句仙坛晓翠绕 丞水环烟飘仙洞悬云漫 靑檀秋色骄许池荡绿波 君山望海潮湖口观鱼跃 刘伶古台遥
-
孟宪蕴先生,山东临沂人,抗战期间任鲁苏游击战区挺进第一队司令部情报处处长,胜利后军官转业警政,任峄县警察局局长,流亡随四联中校本部来台。于澎湖时重返警界,现已退休,住花莲市公园路十九号。
-
之一晋文公,战国时韩、赵、魏三国所在地,各姓先祖源出于此,自是大汉民族组成之一环,源远流长,均可上溯数千年。[1] 后经证实笔者为政府开放大陆探亲后,峄县地区第一位返鄕客。[2] 敝姓「牛山孙氏」先祖,流传说法是来自山西省洪洞县喜鹊窝。实则是山西平阳(今临汾县),因误中明室欲擒故纵之策,避居曲沃,同为官署强制迁徙来峄。喜鹊窝即「徙、曲沃」之误传,音同也。
-
⑴仙壇曉翠:此景在縣城北門外壇山上,於每日早晨日出前,環山蔚氣蒸騰,嵐山如帶,圍繞空際,極爲美觀,故名之。⑵丞水環烟:此景在城西門外,橋塊南邊,因此處河道少彎,上流湍急,激蕩廻漩,而成旋轉形勢,河名丞水,水深幾許,城內釣魚者多集於此,故名之。⑶仙洞懸雲:此景在城東姑嫂山迤東,此處山洞甚多,有仙人洞、朝陽洞、鵓鴿洞、牛角洞、八岔洞等,獨仙人洞最著名,相傳有蕭道人修煉於此,道成後卽離去,該洞位於諸洞之最東方廟內,上有瀑布,橫空於石山鐫有四字曰:「高山流水」,...
-
作者簡介:蘇佩言先生,原名秉萱,後以字行,民前五年生於滋陽。曾任滋陽縣議員、敎育科長、省敎育廳視察,卅七年秋,奉派辦理山東各校流亡學生之收容安置工作,貢獻至鉅。來臺後,主持高雄市政府職業介紹所,同鄉同學蒙受其惠者甚衆。退休後,浸淫詩書,自得其樂。本文以其親身經歷,敍述詳實,對流亡學生所歷之艱險,可窺知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