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抗战期间,因公道经西安,同行者谓王宝钏的寒窑就在城外。由西安城外东南行约十华里的泥土公路旁,有一曲江池,相传即为秦时宜春苑旧址,到汉武帝时又掘而扩之,重加修整,因水流曲折,故而得名。唐玄宗开元年间,重加疏凿,周围逾七里,花木扶疏,烟水明媚,吸引不少游人,故每届春节,老幼男女,多到此游乐,车水马龙,不绝于途,玄宗也曾率嫔妃幸此游览。嗣后历遭兵燹,遂成废墟,今虽犹以「曲江流飮」称为西京八景之一,但只余荒烟蔓草,白杨衰柳,徒令人凭吊而已。曲江池的东南角,有一
王宝钏「寒窑」本是西安的历史名胜,然而在改革开放社会的快速变迁,和现代人对婚姻观的不同诠释下,这个本是热门景点的古蹟,却成了眞正的「寒窑」,一位守门的老人自嘲的表示,他们是现代王宝钏,终日苦守着这个「寒窑」,却见不到几个游客。「寒窑」故事缘自唐代,相传唐末丞相王允三女王宝钏才貌双全,却不愿父母作主嫁入豪门,不惜与父母决裂与穷乞丐薛平贵结婚。薛平贵后因降服「红鬃妖马」而被封为后督军府,再随军西征一去十八年,王宝钏只身居住在长安南郊五典坡的一个小土窑中,尽管
前言王寶釧寒窰,位於西安南郊曲江池村的一條黃土溝內。係淸代始建,近年又經曲江鄕農民重修開放的一個新的旅遊勝地。其名寒窰者,係因我國傳統戲曲「五典坡」所寫王寶釧貞愛苦節故事的發生地而得名。故於當地民間,又有『五典坡寒窰』或『曲江池寒窰』之稱。說明王寶釧寒窰的最初之建,實與戲曲「五典坡」故事有關。在『秦中自古帝王都』的三秦之地,依歷代聞名古蹟所建的旅遊勝地,雖然處處皆是,但眞正爲農民出資開辦者,獨以寒窰爲始。因而自寒窰開放以來,不僅爲廣大國內外遊客所見重,而...
粤劇形成於明代末年,與崑曲有極密切的關係,也特重於表情做工,但除了大花臉外,角色多半是不勾臉譜的。「王寶釧」是粤劇的傳統劇目,其中有不少崑曲牌子,像「鴻雁傳書」中的「減字芙蓉」、「西蓬擊掌」中的曲牌「柳搖金」均是。王寶釧的故事共有十多場重要情節,如「醉經堂」印行的「王寶釧彩樓招贅」內,就有「西蓬擊掌」、「王寶釧投水」、「王寶釧訪窰」、「平貴别窰」、「鴻雁傳書」等十數高潮,至於目前仍在上演的全套「王寶釧」,則由「綵樓擇配」、「西蓬擊掌」、「平貴别窰」、「鴻...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79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