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打從峨眉縣城到報國寺,相距不過二十里,走不多路,便可看到整個峨眉的遠影,連金頂也能遙遙望見。這一路上有很多小廟子,多半是山上各大寺院的脚廟,採辦僧衆下山時,多於此憇息。我一路經聖積寺、菩提廟、保寧院,過了瑜迦河便到了報國寺,這是山麓第一大寺,氣象甚爲雄偉。可是遊人上山心切,恨不得三步併作兩步的爬到金頂去,故目前好好的一座大叢林,便給忽略過去了。說眞的,報國寺是峨眉山的大廟。寺門有額,那是康熙帝所題,正殿有今總統蔣公所書「精忠報國」的橫額,那是民國二十四年...
蒙文通先生,吾鹽亭近代唯一之學者,蒙公甫先生君弼之子也。鹽亭分三區:城廂與玉龍鎭屬第一區,出北門,柏梓場區域屬第二區,出東門,金孔場區域屬第三區。蒙先生第二區人,二區北接南部,西接三臺,多山嶽,民性較强悍。以富庶論,則爲第一區,第三區次之;以人物論:今在臺之第二兵團副司令胥立勳將軍屬一區玉龍鎭人。已被共鬥爭遇害,前長蘆鹽運使,江西省祕書長,民政廳長,四川省財政廳長任師尚望達先生屬三區九龍場人。論學術,則僅文通先生一人而已。公甫先生爲縣中前輩,爲學者有科名...
先室馬育英女士,江蘇崑山縣人,父諱霞城,爲邑諸生,二十六歳與同邑彭金鳳女士結婚。淸光緖十五年(民國前廿三年,公元一八八九年)正月十一日生育英,續生兩男一女,家境原小康,霞城公早捐館舍,時育英方七歲。是年兩弟一妹亦先後夭折,母女二人孤寡,相依爲命。母赴滬入聖經學校,畢業後任傳敎工作,往來于崑山上海之間。育英幼年所受于母敎爲多,十一歲因基督敎浸信會吉慧麗敎士與柏樂提敎士之助,入上海浸信會所辦之晏摩氏女子中學就學。十三歲,受浸歸主,十九歲畢業于晏摩氏女子中學,...
張夫人遺像(民國二十五年攝)總統府資政張岳軍先生的夫人馬育英女士,因心臟冠狀脈阻塞症不治,于七月六日下午六時四十分逝世於榮民總醫院。享壽八十六歲。馬育英女士,是江蘇崑山人。十一歲時入上海浸信會主辦的晏摩氏女子中學就讀。十三歲受浸入敎。十九歲畢業于晏摩氏女子中學,膺聘在揚州慕究理女子中學任敎,三年後回滬,在母校任敎。是年經丁文駿之介,在滬與張氏相識。民國元年四月訂婚,十月五日結婚。辛亥革命成功後,張氏選派赴英留學,于抵天津時,適宋敎仁被刺,遂中止英國之行,...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84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