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生共返回6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杨其铣的奋斗与成就——从流亡学生到大学校长——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王國璋  出版时间:1998-09-20
    关键字: 杨其铣 流亡学生 往事回忆

    该校政治学系专任副敎授。因个性不够圆滑,本不愿再兼行政工作,但当时东吴大学图书馆馆长盛子良敎授辞职,端木恺校长请文学院院长兼政治系主任——王兆荃师,命我「勉为其难」,暂兼图书馆馆长一年。因之每周参与行政会报及每月之行政会议,故而与外文系敎授兼副敎务长的杨其铣先生,不时会面,加以彼此又是同鄕,而其背景亦为山东流亡学生,且我俩对大学敎育的看法也一致,在声气相投下,因而成为知交。所以其铣兄着我将他在私立东吴大学的忠诚服务及奉献,照实写出来,在「山东文献」发表,笔者

  • 文章李憲玉詩作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2-03-20
    关键字: 李宪玉 诗作 流亡学生

    到杭州關山跋涉到杭城,湖濱路旁弔陳英;西湖美景無心賞,隔宿又向錢塘行。乘軜船生平初次乘輪船,浪高風急雨綿綿;大海茫茫無邊岸,人人心驚又膽顫。抵澎湖漂洋過海駛抵澎,離亂驚魂心始平;師生喜達平安願,誰知不幸又遭逢。暗呑聲澎湖島屹海峽中,鹹雨飛沙海洋風;希驥求學皆成空,落難學子暗呑聲。廹從軍刺刀之下廹作兵,呼天不靈地不應;校長具理來力諍,誣陷重罪遭犧牲。

  • 文章「八千子弟到江南」讀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王克孝  出版时间:1988-12-20
    关键字: 学校内迁 抗日战争 学生

    读山东文献十二卷四期,陈鄕长子雷先生大作:「八千子弟到江南」及十三卷三期:「南国血书——续八千子弟到江南」;始知陈鄕长乃是山东流亡学生的再造大恩人与恩师。笔者忝为山东流亡学生的一分子,谨在此致敬!提起抗战、戡乱期间的流亡学校师生那段艰苦岁月,实难令人忘怀。其中在物质生活方面虽然艰苦,但由于师生均生活在一起,同甘共苦,老师对同学均关怀毕致。对同学来说:师生之间,自校长以下全体老师均系身兼严师与慈母的双重任务。故同学们在读书与精神方面,均是奋发向上,乐观奋鬪

  • 文章流亡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王志勛  出版时间:2000-09-20
    关键字: 流亡学生 人物回忆 洞尾村

    一个深秋的北方,草木凋零季节,早晨灰濛濛的天空,似乎飘着些微雪也或是霜,母亲站立在穆庄西门外的一块草坡上,枯黄草皮蒙上一层薄薄的白霜,看着她的儿女夹杂在那一群(流亡)学生蜿蜒里多路长队伍中,行走在这条黄土路上,这条路西的程庄,正是峄县立县中学,也是不久前自县城迁移来此,都相信运河南安全,运河为天然屛障,又有驻军防守,因此我家已在一年前,由运河北展转逃难来到,与程庄仅一路之隔的穆庄。这群男女学生将近千人,响亮的哨音,整齐的步伐,当时的心情像是有「远足」般

  • 文章談范築先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劉昭晴  出版时间:1975-12-20
    关键字: 范筑先 流亡学生 抗战爱国

    附記:第二期文獻中,刋載「蔣故總統與山東」之照片、墨寶,甚具歷史意義。惟曾見及,北伐發生「五三慘案」時,蔣公駐節黨家莊(?)車站,亦曾撮影留念,如再能蒐求補入,則更完備矣!

  • 文章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學校命名經過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王志信 出版时间:1988-03-20
    关键字: 澎湖 防衞司令部 子弟學校 命名 流亡學生

    本文作者王志信篤修先生,爲當時該校副校長,校長由司令官李振淸將軍兼任,校務係由王副校長負責。

  • 文章清末民初山東存古學堂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褚承志  出版时间:1976-09-20
    关键字: 山东存古学堂 毕业学生名录 档案资料

    张氏所定章程予以修订,其要点:㈠宗旨及设立。存古学堂以『养成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及与此同等学堂之经学、国文、中国历史』敎员为宗旨;并以预储升入经学科大学之选。每省以设立一所为限。㈡编制及修业年限。存古学堂分设中等科及高等科,前者五年毕业,后者三年毕业。㈢学生入学资格。中等科以高等小学堂四年毕业生为原则,以读完五经、文笔通达之高材生为例外;但旧日之贡生生员中文优良者,经考试取中后亦可插入三年级。高等科以擧人之中文优良兼习普通科者为合格。㈣名额。每级至少须满

  • 文章憶宋崔二校長並略談鐵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趙建修  出版时间:1976-09-20
    关键字: 胶济铁路中学 往事回忆 学生时代回忆

    其父任靑岛车站站长)铁中以招收铁路员工子弟为原则。因其设备完善,师资特好。环境安静,升学率高,外界学生向往者众。虽可报考,但录取可能几等于零。不得不谋托同姓之供职铁路亲友冒充之,幸当年无户籍记载也。我之「假父」为平度赵德亮先生,任职四方铁路机厂,致我初中毕业证书籍贯为平度。八月二十五日注册报到,正式开学上课,以年龄编级,我被编入七级丙班。因早年敎育未如今日之发达,况又兵连祸结,求学甚难「按部就班」,尤多先读私塾,再进学堂,高小毕业已及冠矣!我以十四周岁之稚龄

  • 文章滄桑歲月五十年(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劉朝賢  出版时间:1997-06-20
    关键字: 流亡学生 海岱中学 迁校江西 流亡·台湾

    人员在惊慌失措中随同国军撤至商邱等地。本来在兖州失陷后,鲁南大部城鎭相继失守,各地靑年学生为求继续学业,于七、八月间,先后逃抵京沪一带者已达一万余人。政府为维持社会秩序,安置这批忠贞爱国的靑年,几经硏商,决定以部(敎育部)款省(山东省敎育厅)办方式,于八、九月间在京沪铁路沿线各地先后成立鲁南联中第一、二、三、四分校,用以安置逃抵南京之山东省立第一、二临师与第一、二临中之学生。另成立海岱、岱南两所临时中学,分别收容各县县立和私立中学的学生。政府此一措施,其目的

  • 文章我的長子孟慶康也在澎湖被編兵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孟憲蘊  出版时间:1997-06-20
    关键字: 山东流亡学生 澎湖 被迫编兵

    宜章县。笔者由峄县突围后,亦经徐州撤往南京,协助省警保处办理江北南撤之警保人员登记收容工作。民国三十七年年底,因病迁往杭州疗养,住在西湖西冷冰厂,松木厂警察所李巡官照顾一切。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二日江阴砲台守军戴戎光率部投共,共军渡江,我和刘褔河又仓促沿浙赣路南下,到湖南郴县洞尾,斯时胜利中学,成为国立山东第四联合中学初中部,也迁郴县栖凤渡设校,得与四弟庆康会合。在那里住留一个多月,这时山东省主席泰德纯兼国防部次长,与台湾东南长官公署陈诚长官联络,要将这些流亡学生

共61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