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自给,无虞匮乏。泗水县因泗河流经全境而得名。我鄕大崇义村位在县境东部,西去孔子故居阙里九十华里,东距泉林盛景十一里,北有安山春秀,南则有大黄沟河及泗河汇流逶迤而过,风景不殊,宜于耕稼。农隙之暇鄕人不忘敎化课读,故世以耕读相传、风俗淳厚。公元一九三六年元明之际,鲁省全境饱受天灾人祸之苦[1]生灵涂炭、人口锐减,明太祖洪武年间下诏移民[2],先始祖子舯公从晋南洪桐县(俗称大槐树)迁居本村,繁衍生息,传至余已历十二代,亘六三二年之久。好景不常,少年时的我遭逢非常
俗语云:水有源头,木有根干。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省有通志,县有县志,其理一也。司马迁说:「余读谱记,自黄帝以来,皆有年数。」世代递沿,绍承勿替。故自古迄今,历朝大族莫不以修谱为要务。朱熹尝言:「三代不修谱,是谓不孝」。从而悉知,修谱订序明辈之举,实蕴涵极深之孝道思想与伦理精神。盖尊祖敬宗,敬亲尊长,辨别长幼尊卑,古今重视,并无不同。此余之所以不辞劳怨,不揣浅陋,不计财拮,朝干夕惕,毅然承担此艰钜重担也。考我张氏,源远流长,祖居卞邑崇义,与安山为邻,泗河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40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