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来整编民国四川史事,民国五十八年,结集有关著述三十篇,都二十万言,编为「民国四川史事」一册,由商务印书馆印行。民国六十五年,再辑三十篇,约三十一万言,编为「民国四川史事续集」,列为四川文献硏究社丛书出版。现又辑两年来所写有关著述一十五篇,约二十万言,再编为「民国四川史事三集」,仍列为四川文献硏究社丛书印行。一般所谓四川范围,实际包括四川省,西康省及重庆市。不惟地理上壤土相联,历史上亦不可分。本集各文中,主要者有三篇:一为「民初四十年之四川」,为自淸宣统
-
我国历史,现在有书可考的,是从尧起。国内各省及其它各地走进历史中来,先后不一。这也就是说,各省及其它各地之开发或发展有早迟之分。单以各省而言,从尧时说起,是北部先于南部,东部先于西部。四川处于南部和西部,其走进中国历史舞台,当一个演员,自然是较后的事。其发展也就较迟了。很明白,四川在「禹贡」之中属于梁州。从「华阳黑水惟梁州」一句话看来,四川在当时还是人所未知者,因华山不在四川,而在陕西。再看「黑水西河惟雍州」之言吧。雍州在梁州以北,包括陕西渭水流域以北及
-
笔者前草「历代川籍史部作家考略」,已载四川文献第五十七期,系将蜀人史部名著分别简介。本文以历代四川有关史籍举要为题,顾名见义,则是扩大范围,不分川人或非川人,凡是历代四川有关之史籍,倶在采摭之列,而尤侧重于蜀中史乘、风习、掌故、地志、游记等之考证确切,笔力雅健,足启思古幽情,且励来兹兴起之著述。例如陈寿蜀志,常璩华阳国志,郭允蹈蜀鉴,王复礼季汉五志,无名氏平蜀记,荀廷诏蜀国春秋,张唐英蜀梼杌诸书,阅之可识历代西蜀偏安割据史实之梗概。又如采石战胜录,为蜀人
-
某次鄕友座中,有人谈起,现有一外国人,想专门硏究川江「拉纤」。我顺口搭上一句,除非请我当指导敎授。后来想起,我又拿什么去指导人家?我虽生长岷江边沿,究竟所知有限。川江拉纤,古来就有,唐人称纤为「百丈」,有「百丈时牵上水船」一类的诗句,便是拉纤的解释了。四川除长江、嘉陵江、沱江、岷江而外,还有很多大溪大河,均可行走木船,船若溯江河而上行时,顺风可以扬帆,无风只好拉纤。在没有公路时期,四川交通以水运为主,因此拉纤一事,颇値一谈。「纤」是学名,别称纤索、纤藤
-
尝于报端见一故事云:「有学徒习薙发,三年艺成。主人曰:『汝业就可出师,当置酒吿众。』徒执不肯。人问之答曰:『我今为人剃头,技虽差,人以学徒谅我,若一「出师」,即不能「乱刮」矣。』其寓意颇刻深,盖东方曼倩之流也。成都拓建马路,折除民房甚多,及路基筑成,候至数年,路面尙未舖设。此士戏为一联榜之通衢云:「马路已修成,问督办几时才滚;民房都折尽,请省长早日开车。」开车为四川俗谚,与滚字同义,又双关之词也。友人周弃子兄,曾为言之。」上述记载,与事实多有出入。先谈
-
如上我们已将有史以来有关四川的史事,分作引述。以下当再谈四川与四川人的历史使命,以作本书的结束。关于四川与四川人的历史使命,除本书緖论里已有说明外,今总统蒋公于民国二十四年首次入川,即有扼要的指陈。蒋公于是年三月二日莅临重庆,四日出席四川省党部扩大纪念周,训示:「四川应作民族复兴的根据地。」他说:「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国立国的根据地。无论从那方面讲,条件都很完备,人口之众多,土地之广大,物产之丰富,文化之普及
-
四川是辛亥革命的发祥地,辛亥革命虽起义于武汉,而四川的保路风潮实为其先导,故可以说是发动于四川。民国二十六年对日全面抗战爆发,政府西迁重庆,以四川为民族复兴的根据地,八年抗战,凭借川省的人力物力,终究获得最后的胜利。今后反攻大陆,重建中华,四川自然又是我们建国的重心地区。本文将根据过去的史实,一述过去四川是怎样的一个地方,有些什么値得做我们楷模的光荣事蹟,以供大家对于四川的认识。四川在禹贡上称为梁州之地,所谓「华阳黑水为梁州」是也。夏殷之间,梁州为蛮夸所
-
一、编辑缘起台北市四川同鄕会,于民国六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擧行第四次会员大会,通过提案,编辑「四川革命史实丛书」。同年四月十一日,第四届理事会召开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决议推请周开庆、文守仁、毛一波、罗尙、钟容昭等五人,组成「四川革命史实硏究小组」,请周开庆为召集人。小组旋经集议,成立「台北市四川同鄕会四川丛书编辑委员会」,专责编印丛书事宜,幷商定第一期编印丛书为:㈠邹容及其革命军;㈡黄花冈川籍三烈士;㈢蜀中先烈备征录;㈣四川革命史;㈤张培爵文集;㈥谢持
-
国史馆年来一件値得称颂的事,是编印「中华民国史事纪要」,民国元年一月至六月部份,系于民国六十年五月出版。这是一种初稿,凡例中声明:「广征意见,期能逐步增订」。今年元旦日,我静居家中,翻阅这本纪要,发觉其中关于民国元年二月四川成渝两军政府之合并,其中有颇待更正之处,特写在下面,以供国史馆的参考。纪要在二月二日下有两目:一目是「四川成渝两军政府合并称蜀军政府,全川军政统一。」下注:「上年十二月二日(阴历十月十二日),党人张培爵、朱之洪、杨庶堪、石靑阳、谢持等
-
全川州县之冠。昔有戏咏两首县诗句云:银钱似水流将去,渴睡如山倒下来。即可想见。县署设佐治之员一,曰典史。学官二,曰敎谕及复设训导。知县每岁养廉银一千两,契税盈余约一万余两。每届年满,例调署优缺一次,以补亏累。华阳县知县,为冲繁难三字要缺,与成都县同驻省城。县治设县丞一,亦同驻省城。城内东南两门,城外地面东南两方为县境,幅员较成都广逾一倍,东西一百二十里,南北四十里,地尽膏腴。与成都、简州、彭山、仁寿、双流等州县交界。每岁地丁银八千一百余两,杂税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