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島日報七月七日報導,從西安市驪山博物館獲悉,在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附近,考古工作者又發現了一個世界考古奇蹟——西安唐慶山寺遺址。該遺址出土的舍利寶帳、銀槨金棺等百餘件稀世文物,引起考古專家的注目。該遺址是一九八五年五月一家磚廠取土製坯時在距地表六米下發現的。田野淸理已經結束。據史載,武則天稱帝時,關中地震,有山湧出二百尺。武則天取吉祥名以「慶山」,同時修建了慶山寺。這次發現的遺址爲舍利塔基下埋葬舍利之地宮,由八級土階斜道、甬道、主室構成甲字形。出土文物中...
-
我們的姓氏制度,起源於秦漢時代,以父系爲中心,人人平等,每人一姓,姓氏之稱,合而爲一。以姓表血統,而示女系;代表宗族,而示男系,男爲氏,女稱系。如伯姫、季姫、孟姜……這些都是姓。中國人平常初次見面時,首先問「貴姓」?再問「貴處那裡」?這是我們重視宗親血緣關係與同鄕地緣關係的一種由衷表示。目前國人仍保持同姓不婚的習俗,這是基於母系社會長期經驗中所體認出來遺傳之理。重視同宗同鄕的關係,爲我國固有社會的優良傳統。同宗是血緣關係,同鄕則爲地緣關係。本省同胞的祖先...
-
鄠縣爲陝西關中道小縣,古時爲崇國。連山易云:夏大禹之父鯀封於崇,今縣北鄕有一村,名三過村,乃大禹治水三過其宅第門而不入遺址也。啇仍爲崇國,鯀殛之後,崇復爲扈,啇伐夏又以扈爲崇,漢書:戶、扈、鄠三字同。至秦改扈爲今之鄠縣名。周文王伐崇侯虎,建周都於鄠縣城東十五公里處秦渡鎭,爲豐京,位於澧河西岸,周武王卽位,遷都於鎬京,位於澧河東岸長安縣境,書曰:豐宮不移,每大事皆步至宗周,王來至商至於豐是也。鄠縣位於省治西南二十五公里外,南北縱六十公里,東西橫二十公里,東...
-
縣令邊大綬的密呈明崇禎年間流寇李自成倡亂,自稱闖王,流竄四方,打家刧舍,殺人放火,無辜民衆受害至慘。當時,任職陝西省延安府米脂縣李自成原籍的縣令邊大綬,爲了平息全國老百姓的憤怒,獻計挖掘闖賊李自成的祖墳,以示懲罰。邊大綬的提議經上級批准之後,邊大綬便親率役卒前往李自成家的祖墳,實行挖掘,並剖棺焚屍。不料後來邊大綬竟被李闖部屬捕獲,押解徒步行走數百里,被因三旬,最後卻神奇的脫險,本文便是記載邊大綬從獻計掘墓到被俘以至逃離虎口的傳奇故事。明崇禎十四年(公元一...
-
磚、瓦自古以來一直作爲建築材料,係瓦質的建築材料,由於土質和燃燒程度的關係,中國的磚瓦大都是灰黑色。由於我國先人在磚、瓦上作了許多花紋、圖案與文字,使得我國的磚瓦不但在建築史上、書法史上、繪畫史上,以及風俗史上的資料,都有其硏究的價値。據考古學者的硏究,磚比瓦類的使用要晚些,直到在戰國時代的遺址中才發現磚的使用,至止漢代,從許多遺物中證明它曾廣泛地被使用於墓室建築之用,前漢的文獻中把磚稱爲「瓴甓」,也有人寫成「令甓」或「令壁」、「令辟」、「靈壁」。最古的...
-
漢德寳先生爲著名建築學者,曾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現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並在台大土木硏究所擔任敎職,著有「生活的觸擊」、「爲建築看相」等書。本文由一專業學者的態度出發,討論郭忠恕摹本的輞川圖之建築,與王維的輞川詩參看,提出輞川圖中的建築乃是眞實與想像的結合,並肯定我國古代繪畫在建築史上的價値。(原中央日報編者)
-
白居易新豐折臂翁的啓示長安東區古蹟新豐,位於臨潼縣城東北,原是唐朝新豐縣制的所在地,現爲臨潼縣的新豐鎭。二千多年前,劉邦擊敗項羽,獲得天下建都長安,爲思念家鄕,聽聞鄕音,乃遷泗上豐,沛父老於此,同時也是項羽入關滅秦的屯兵之地。史記上說:「當項羽陳兵新豐、鴻門,卽西屠咸陽殺公子嬰,火燒秦宮,三月不熄」。唐朝詩人白居易,所寫的新豐折臂翁長詩,就是以新豐一個折臂的老人口述,描寫唐朝天寳年間,靑年人過慣了太平盛世,無憂無愁的安適富足生活,而對戰爭的恐怖,一聽說政...
-
最近有位同鄕問我說:「陝西村牌樓上面橫額寫的三個大字「陝西村」字樣,是劉將軍玉章寫的,我們一看就明白。惟有四個石柱上的四句話,我們不大明白是甚麼意思,請你先生爲我解釋一下!」余站在同鄕的立場上,義不容辭只好爲這位發問的同鄕,解釋一下,以明究竟。余曰:這四句話是我們陝西的精神,是宋儒理學張載,字子厚道號橫渠先生,他是我們郿縣人,他是繼承孔孟之道統而說的;他說:「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我們老同鄕于故院長右任先生,最欣賞這四句名...
-
一 第一次伐紂武王繼父位,仍用太公望爲師,他弟弟周公旦爲輔。還有同姓的召公、畢公等能幹的人才。紂雖能把東夷平定,却無法對付西方的強周。武王想乘勢一下把紂打倒。文王死後不久,喪事還沒辦完,武王第一次東征,祭告文王,用車子拉着文王的本主,自稱太子發;表示奉文王之命,不敢自專。走到半路,遇着伯夷、叔齊,這兩個人,是孤竹國君的兒子,因互讓君位,不約而同的逃出本國。聽說文王好賢,一同西來,正趕上武王東伐。伯夷、叔齊碰着武王的馬說:「這不對,父死還未正式埋葬,就出兵...
-
呂祖仙師本李姓,籍京兆(陝西長安),爲唐室宗人。曾祖延之公,唐河東節度使。祖渭公,禮部侍郞。父讓公,海州剌史。功臣名宦,世代簪纓。仙師生唐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師母妊時,異香滿室,天空仙樂合奏,有眞人跨鶴而降,飛入帳中卽降生,而金形玉質,道骨仙風,鳳眼朝天,雙眉入鬢,少時就讀,過目成誦,十歲能文章,十五好劍術,二十享盛名,咸通末,(唐懿宗年號)中進士,官縣令。時値黃巢亂作,凡李氏同宗,觸之羅難。仙師辭官,率眷隱居永樂,(米脂縣山中)卜築於洞,洞惟兩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