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之設爲行省,是始自光緖十一年,而第一任台灣巡撫就是劉銘傳,也是他建議台灣設爲行省的。而台灣之開始有鐵路,也是劉銘傳一手建設的。同時又努力開墾,興造工商業。自此,奠定了台灣的繁榮,面貌一新,劉銘傳之功大矣。前此,台民文化低落,又多生番,且內亂迭起,每被民族革命志士利用之爲反淸復明根據地,如初時的鄭成功及朱一貴,都是淸初的反淸志士,乾隆時,又有林爽文以台灣爲根據地以起義。林爽文是漳洲(福建)人,先世居於內地,其後他徙居台灣彰化大里伐莊,以墾田治產致富。其...
-
淸風、草木、幽徑、小溪流,陪伴着柳營鄕果毅村一處偏僻小丘上的一座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孤墳。沒有柏油大道,沒有特意開闢的風景,也沒有廣廣的空地,人迹鮮至,更沒有遊客造訪,有誰會特別注意這一座孤墳有何特別?又有幾人知道,這座孤墳裏面,埋葬的竟是明鄭時代曾顯赫一時,有「明鄭臥龍」之稱,天地會首腦陳永華的屍骨?陳永華,字復甫,福建同安人,世人對其一生的評價,以愛國史家連雅堂所說的最爲中肯:「漢相諸葛武候,抱王佐之才,逢世季之亂,君臣比德,建宅蜀都,以保存漢祚,奕世稱...
-
先説二者關係臺灣史志說長好,說不長也好,據臺灣通志編年,當自三國吳黃龍爲始,距今已一千七百餘年;但若必欲言之有物,記之有事,而其人其事,較爲庶衆所知者,則必稱鄭成功,鄭距今三百餘年耳。成功之先,有顏思齊、鄭芝龍等,來臺拓始,稍後有荷蘭人據澎湖,入臺灣南部、西班牙人自淡水入臺灣北部。此二外人,皆爲時甚暫,鄭成功戰敗荷蘭人,以臺灣爲反淸復明基地,拓殖建設,奠定邦基,闕功甚偉,影響深長、我之所以作此言者。乃欲使吾閩南人,不可妄自菲薄,須知兩者關係密切之不可分,...
-
在我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一生功业,不但为闽、台两省家户喻晓,即全国同胞以及日、荷等国人士,亦深悉其人其事,推究原因,此皆系受他伟大精神感召或影响所致。明末之际,成功以「反清复明」为政治号召,虽然「复明」未获成功,但他一生表现的忠义精神,已为明史写下了正气澟然的一页。尤其今天作为反攻复国基地的台湾,就是三百年前成功开辟的这块土地,益让我们觉得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伟大,实为后人崇仰无穷。郑成功福建省南安县石井乡人。乳名森,父芝龙,母系日本仕女田川氏。以
-
统治地位更根深柢固;而原在北台湾的西班牙人和日本人,无法与荷人相争,相继引去。荷兰人传入基督旧教——天主教,山胞聚住地区,普设教堂,至今遗迹犹存。当时荷兰人自夸称:「其在海外殖民的成绩,以台湾为最优」。一六四六年清兵进犯福建,郑成功劝父抗敌,其父却投向清廷。以致他异常愤慨,自组反清复明义军,以广东南澳,福建同安、厦门、金门等为根据地,轰轰烈烈地展开反清复明运动。从一六四七年至一六五八年,郑成功的义军转东南沿海,先后收复福建、广东、浙江等省。明永历帝,封他为
-
熙皡如也!尤长词翰,精华札,永华冗不暇给,凡文稿,尺牍属稿及丹华批荅,多为捉刀,措语字画,与永华无异,人不能别。后卒,合葬于天兴州赤山堡大潭山。郑氏降清后,迁葬同安,而墓碣尙存。长子梦纬,授职工官,清兵下澎湖,奉命纳款降,康熙帝召见之,授船厂副将。次子梦球,号二受,甲戌进士,授编修,升侍讲,督学山西,未任卒。子孙蕃衍于闽台。据传:成功为反清复明,在台创立秘密组织「洪门天地会」,永华继緖,化名近南,力谋扩展,会众遍及大陆及南洋,或称汉留,或称三合会,或称
-
民族英雄鄭成功,年廿四,憤滿淸之入侵,痛唐王的敗亡,乃矢志恢復明室,爲國家復仇,焚衣告廟,投筆從戎,號召泉、漳、潮、汕、志士,起義淸;時泉郡琅玕義士陳魁,陳輝,陳斌、陳鵬等率鄰近鄕黨三百餘衆,率先嚮應,加入抗淸復明大業、轉戰閩粤,又揮軍北進,收復寧波、舟山,溯進窺金陵,奈孤軍深入,終於敗退,最後困守金門孤島。而淸廷憤恨入骨,追迫之急,馬不停蹄。永曆十年(淸順治十三年)淸世子定遠大將軍鄭親王濟度,率悍將馬得功,令泉州總兵韓尙亮,集各路所有船艦,傾巢進攻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