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之主要产地,政府设东西二场以辖理其事。自古盐商汇集之地,大都生活浮华,物价较贵,自流井亦不例外。此时币制极为紊乱、银元、铜元、制钱、钞票,均可通用,是以街头兑换钱币之「钱笼子」至多。银元以袁大头之价値为最高,通常均可兑换铜元十八吊以上,鹰洋龙洋次之,可兑换十七吊有余,十八圈之川版及云南半开又次之,仅可兑换十六吊而已。双毫、单毫、五仙、半圆(五角)之类,亦均按此比例兑换。铜元以川版贰佰文者为最大最重,远非他省贰佰文者可能比拟,至壹佰文者川版与他省大小近似。制钱
平一百两零二钱。三、铜元淸末成都设铜元局,铸造铜元,惟为数不多,且流用于川汉铁路公司之费用,故复有在重庆设局铸造之议。时値下游诸省,滥行铸造,流弊甚大,光绪三十一年曾有令四川只设成都一局,故重庆铜元局未及设置,因之,铜元只流通于成都附近。然其后复在重庆开铸。民国初,重庆铜元局之机械,备有日制二万吊之制造力,实际制造额为三千吊,视市场之状况铸造之。停铸时多。四、制钱制钱视有无毛钱而有次列名称:①红钱:不杂毛钱一个者曰红钱。②当头咆钱:一百个之两端或其中杂有毛钱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46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