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母盧太夫人,系出湖北大冶望族,爲鄕擧盧世譜公之幼女,其長兄豫生、四兄蔚林,爲同榜秀才,二兄璧如,邑庠生,棄儒從商,三兄宗呂,留學東瀛,囘國後,歷宰熱河承德,河北盧龍,江蘇宿遷,湖北石首諸邑,簪纓門第,其來有自。太夫人幼承庭訓,躬備四德,容止穆若淸風,以同里兼通家之契,于歸劉浩然先生,友愛彌篤,時翁姑均在堂,勤定省、佐蒸嘗,營居績服,踏儉習敝、怵惕之義、表於宗門,其姑嘗語人曰,吾兒娶一嘉媳,亦老身得一孝女,鍾愛之如己出,嗣翁姑年高,相繼卽世,病時 太夫人...
-
姚明恭傳:姚明恭字崑斗蘄水人萬曆己未進士官檢討,遷左庶子再遷詹事,翰林院掌院學士,出趙興邦門,公論素不與。崇禎十一年,由詹事遷禮部右侍郞,東宮侍班敎習。庶吉士給事中耿然劾其與副都御史袁鯨比而爲奸利,帝不聽,明年五月,爲罪輔武英殿大學士薛國觀力援入閣,與大學士張四知、魏照乘偕三人者,庸劣充位而已,明恭加太子太保進戶部尙書文淵閣大學士,在位甫一載鄕人詣闕訟之請告歸。初山東右布政使熊文燦者,貴州永寗衞人也,以憂歸後家蘄水,與明恭爲姻妮,明恭官詹事時,又與楊嗣昌...
-
先室焦韻清年來老病侵尋,纏綿床第,迭經醫治,終無起色。臨危,余朝夕陪伴病榻,未敢稍離左右。當其神態安詳,若了無窒礙的瞑目以逝之際,我與子女等環侍在側,不禁失聲飮泣,悲痛莫名!余與韻清七十餘年老夫老妻,每一念及前塵往事,有不能已於言者,謹簡述其槪略,以彰顯其清懿賢德之一斑。余與韻清幼同里閈,家世相埓,方六歲即由雙方家長議定婚姻之約(民間習俗如此,比比皆然。)民十八年結褵之後,彼此同心協力,共組家庭。其時紅禍流毒,遍及鄕里,先父浩然公即以善霸之名,慘遭集體殺...
-
余爲湖北省黃陂縣人,民國廿九年(一九四〇)七月廿九日出生於抗戰時期陪都重慶市;先祖父化新公爲前清舉人,曾任英國基督敎倫敦會所辦之漢口博學書院國文堂長,晩年在家鄕行醫濟世,甚受鄕民愛戴;先父李參育中將,金陵大學肄業,爲從軍報國考入中央軍校六期交通科,畢業後曾赴英美軍事院校深造,歷任軍中後勤、訓練、通信等要職,服務軍旅四十年,貢獻良多,曾獲頒勳獎章十餘座,並獲先總統蔣公召見嘉勉;余秉性方正,愛國心強烈,多係受先父之影響。內人翟瑞玶女士出身書香世家(先岳父翟韶...
-
公諱敖,字叔敖,湖北江陵酒店鄕孫家山人。公高祖爲楚王蚡冒,曾祖章食邑於蔿(又書薳,邑處今酒店鄕一帶),遂以爲姓;祖父蔿呂臣,父蔿賈。公本名蔿艾獵、蔿敖,因父於楚莊王九年爲越椒作亂所殺,乃易地隱居,改姓孫,意爲王孫之後,而名孫叔、孫敖、孫叔敖。孫家山今諧名鬆甲山,位於江陵城東北十里海子湖北岸,山上有廟祀奉孫叔敖塑像。海子湖又名三海,爲古雲夢大澤之遺跡。孟子曰「孫叔敖舉於海」,實則指此。公約生於周襄王十年,卽楚成王三十年,相當於西元前六四〇年,早孔子九十年。...
-
沈剛伯先生的逝世,匆匆已屆一週年了。沈先生生前受人崇敬,身後永留去思。社會各界,尤其是敎育界和學術界的人士,對沈先生都有著一種無限的懷念。沈先生身後雖不寂寞,但這一年來,在各種報紙雜誌上所能看到有關紀念沈先生的文字,相形之下,似乎覺得稍嫌不夠一點。現在週年紀念,轉瞬卽屆,沈夫人曾祥和敎授要我也寫一篇文章。我感到義無容辭,當卽滿口答應下來。其實去年今日,我本來自動就要寫,所以擱筆三年,而又日爲冗牽。近一年來,更是公私交瘁,心力俱疲,遂益靜不下心來寫。而手邊...
-
余與剛伯先生相識甚久,但少深談,幾次與先總統 蔣公約宴老一輩學者中,見 蔣公對於沈先生甚爲尊敬,引起余之注意,意其定有過人之處,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成立時, 蔣公兼會長,卽遴聘先生爲常務委員,於開會時得悉其對於問題硏討,發言至爲扼要,所持理論正確而不穿鑿,不敷衍現實而不說眞話,亦不離開現實故爲鳴高,故任何會議得其片言隻語,卽可定論。獨惜沈先生遨遊經史半世紀,旣無專著,亦少論文,茲特就其書翰中,挹取一二以證明上說之不謬。民國六十三年五月七日文復會接中央文工會吳...
-
潘揚海先生,湖北省潛江縣人,先後畢業于黃埔軍官學校與中央警官學校,文武雙全,智勇兼備,帶兵抗日,戰功輝煌,復員轉警,廉聲卓著,實爲我國軍警界之傑出人才。三十八年大陸局勢逆轉,潘氏携眷追隨中央政府來台,歷任台灣省警務處保安科長,花蓮、高雄等縣警察局長,奉公守法,有口皆碑,夫人梁碧燕,出身名門,相夫敎子,鄕黨稱賢。潘先生忠黨愛國,堅決**,潘夫人持家敎子,克勤克儉。三男一女,從小在模範家庭長大,耳濡目染,培養成**愛國的棟梁之材,式智,式明(兄)與潘穎薇(妹)賢...
-
蓋聞國有大慶,因國祚而推恩群下,人有大德,必延齡而壽世壽人,斯言也,證以羅田耆宿周公國瑞先生,耄耄期頤,蜚聲鄕國,益信而有徵。先生字仲煊,幼頴異,八歲治文,髫齡入泮,蔚爲儒林後起之秀,淸政腐化,國事蜩驢,先生負笈湖北省武昌高等農業學堂,殷望將來爲農林有所貢献,又六年畢業,學植宏博。宣統三年再應學部覆試,名列前茅,予優等舉人出身,授知縣階分省候補,一時蜚聲騰實,名重儒林。辛亥革命成功,國民政府肇基南京,承革命先進居覺生田梓琴知遇,供職內政部,從政之始,聲績...
-
「一個人要終生學而不倦,才能顯出生命力的充實,才能老當益壯,才不致未老先衰,才能多多承先啓後。」初夏的早晨,陳啓天先生囘憶八十年來奮鬥生涯,他道出了自己的感懷。「我相信一個人是永遠需要學習的,也是永遠需要自己敎育自己的。」我注視八十五高齡的陳先生,他的面貌沒有顯示過度的衰老,雙眼仍然有神。記得他曾說過,六十一歲以後爲老年時期,以再學習爲主,而仍可做事至八十歲以後再退休,這段時期又可稱爲再學習時期。這樣的一種新看法,可使人直接提高心理的年齡,間接提高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