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毓鈞,山東省平度縣人,民國十九年生,台灣省警察學校警員班第七期,中央警官學校正科第二十二期畢業,美國西伊利諾大學硏究深造,獲刑事司法系學士及人文科學榮譽博士學位。歷任警員、巡佐、派出所主管等基層工作長達十三年,台北市警察局南港分局長、雙園分局長、中山分局長、屛東縣警察局長 鐵路警察局長、保二總隊總隊長曁刑事警察局局長,八十二年十二月榮任警政署署長。盧先生自基層幹起,由警員不次遞升,經歷在警界無人能出其右,任職期間形象淸廉,政風敦厚,以致退休後民間爭相延...
-
莊仲舒先生,山東莒縣人也。莊氏於莒爲右族,簪纓之盛,甲於縣邑。先生少孤,恃母氏撫字以長。洎就外傅,學行兼修,頭角嶄露。時丁季世,禍亂相尋,淸社已屋,而武夫擅權,干戈擾攘無寧宇,列強憑陵,寖假有瓜剖豆分之危。先生惄焉憂之。慨然以澄淸自任,潛傾心於革命。民國前一年秋九月,經丁惟汾先生介紹,加入同盟會。在山東省立礦業學校(第一屆)畢業後,旋負笈東渡,入日本東京中央大學法律系肄業,民國八年學成歸國。適山東起事,日人恃勢攫我膠濟鐵路利權,國人大譁,英髦之士,爭之尤...
-
劉耀椿,字莊年,安邱人,嘉慶庚辰科進士,選庶吉士,改潁上知縣,性峭直,不愛錢,不媚上官,鋤暴綏良,循聲大著;調阜陽,平反寃獄,百姓呼爲靑天,嘗夏日行亂山中,以手掬泉水飮之,土人構亭其上,名曰「劉泉」;疆臣以循良第一薦宣廟召見,問吏事甚悉,即授六安知州,移泗州,淸操益勵;遷安慶知府,每嵗江漲,田多淹沒,耀椿捐俸金,倡築大隄,自是郡東南無水患,郡人號曰「劉隄」,撫署吏欲舞文以骫法,怒曰:汝恃中丞吏乎?立予杖,其強項如此;尋擢興泉永道,進四川按察使,以英人陷廈...
-
王衢先生譜名康年,字幼眉,民國前六年(一九〇六年)歲次丙午年農曆六月九日生,先祖於明朝洪武二年由江蘇海州當路村遷居山東莒縣北鄕張仙,再遷仲崮,後世居北杏。現繁衍二十餘村,已爲莒縣之望族,累世耕讀傳家。先生尊翁眉生公,遜淸監生,樂善好施,熱心公益,望重鄕里,遇有糾紛,恆由其一言而得排解,足證地方人士對其信仰之深,常參與縣政,曾任莒縣四區區長。慈母于太夫人係出名門,賢德著揚,尊叔鏡秋公,遜淸庠生,京師大學堂(即北大前身)畢業,曾任邢部主事,山東高等審判庭推事...
-
孫克懋祖籍山東即墨,一九〇五年在烟台出生,於烟臺益文商專卒業後供職烟台信豐有限公司。二十年代末期他被派赴汕頭設分公司,期約兩年。一九三〇年他又被派赴南美阿根廷京城設分公司,聘檀香山大學畢業生廣東籍吳大衛和日人SARAHASHI爲助手,展開阿京與中國間的貿易。此時烟台信豐公司除汕頭一埠外,已設上海、天津及北平共四地的分公司。孫克懋的父親孫顯臣,登州(今蓬萊)文會館大學部卒業,供職英商卜內門,它是英國大英化學公司中國總代理的烟台分公司,推銷化肥、染料和化學品爲業。當...
-
六十二、出席黨政重要會議在第一、三廳廳長任內,除代表審計部出席各機關召集各種有關財務方面之會議外,並曾出席多次重要黨政會議,如民國七十七年七月七日中國國民黨在台北召開之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七十九年春在陽明山中山樓召開之第一屆國民大會第八次會議與八十年元月二十一日在台北召開之第四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其中尤以七十九年春在第一屆國民大會第八次會議開會期間,在人係以駐審人員負責財務監督與運作,由於與會計、業務單位聯繫配合之得當,本於能省則省當用則用之原則,不但...
-
培智弟少我七歲,天資聰敏,自幼即與尋常兒童不同,猶憶初次他給我的印象,是看到他緊握拳頭,圓睜眼睛,用那學話尙不全淸楚的口語,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頓引起全室長輩們的讚賞與誇奬。那時他才不足三歲,地點是在臨淸縣立第六小學的校長室,我的先父任校長,培智弟的父親炳如四叔,母親李淑英老師,都是先父的同學,交深莫逆,李老師曾在第六小學任敎,也是我的老師,所以我們兩家世誼深厚,我與培智弟更是情同手足。經歷一甲子,飄零海內外,一直未斷連繫,直到一九九六年六月,就在...
-
民國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劉安祺將軍接任金門防衛司令時,爲保存戰力於地下,發揮戰力於地上。將金門有名的擎天廳增建設施,以及準備作爲總統行舘的擎天石室建設完成。都是他指揮部隊一鑿一斧完成的。次年(一九五九年)春天,由於共軍砲火的破壞,在金門金西地區發現了魯王墓眞塚。劉司令官遂即下令覓地予以遷葬。經會同風水師在金門各地察看數天後,決定選擇小徑東側高地,背後依托太武山,前面以雙乳山爲屛蔽,確是一處很好的「福地」。當時劉安祺將軍對副司令官兼政戰部主任鄧定遠先生說...
-
我與丁芸初鄉長非僅同鄉,且爲世交。惟參加抗戰時,不在同一單位,致乏音問;勝利後,旅居青島,始常晤面,及來台灣,彼寓高雄,我服務台南,遂時相往還,迨退休後,魚雁交馳尤頻。惟近因年事漸高而晤面漸疏,八月初,猶電話問訊,互道平安。何期短短月餘,竟以訃音聞!噩耗傳來,愴懷無已!從此人天藐渺,相見無期,何其痛哉!念其生平行誼,可垂範後世者良多,不容隨日久而湮没,故特和淚濡毫,簡述行誼,俾永傳不朽。
-
壹、前言故恩師朱校長世蘭,號香汀,山東省單縣人氏,誕生於民國前九年,歲次癸卯(清光緒二十九年,西元一九〇三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於民國八十二年(西元一九九三年)一月十一日上午二時三十分(農曆八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與世長辭,亨壽九十有二高壽。筆者係於民國三十三年秋,自淪陷區故鄉—臨沂—逃到安徽省阜陽縣,當時山東省政府所在地,考取山東省立第二臨時中學,簡稱:魯立二臨中,校址:在胡家廟鄉倪後湖,恩師時任校長,抗戰勝利後,恩師於民國三十五年春,高升山東省第十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