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四年抗战胜利,复员济南,先生因政治关系,于次年辞去议长职务,乃致力于民族工业之发展[2],及救济事业之兴办[3]。复在滕县原籍,恢复龙冈小学,创办私立繁霨初级中学,作育菁英,造福梓里。不料**扩大猖乱,山东全部沦陷,先生以年迈体衰,未能逃出铁幕。三十余年来,吉凶未卜,可念也![4][1] 张含英山东菏泽人,系国际水利工程学会会员,为国内有名水利专家。曾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国立北洋大学校长。[2] 先生任济南市惠丰面粉公司董事长。[3
-
先生諱伯化(譜名利升)山東省昌樂縣人,民國七年生於北展鄕王家河南村,忠厚耕讀世家,於縣立師範畢業後,未及深造,卽「七七」事變起,縣城於民國廿七年一月九日(農曆廿六年臘月初八)被日軍侵佔,時縣警察局長張天佐先生(天佐烈士任昌樂縣長兼省保安第五團團長後升任山東省政府委員兼保安第一師師長第八區專員於三十七年四月濰縣戰役殉國蒙總統 蔣公明令褒揚入祀忠烈祠)方廬山受訓歸來,毅然組軍發動敵後全面抗戰,先生首先響應,初任敎師於戰地,旋調縣動員委員會,協辦統籌軍糧業務,...
-
遠東航空公司機務處,故處長褚照亞先生,族名慶曦,山東滕縣人。生於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八日。褚氏爲滕、嶧兩縣望族,累代耕讀,族氏蕃衍,富甲鄕里,世有令德。父漢峰公爲黨國革命先進,於抗日戰爭期間,歷任軍事委員會別動總隊游擊第五縱隊第二十一梯隊司令,曁前山東省警備旅副旅長,積功擢任山東省滕縣縣長,有善政,爲鄕親所尊敬。先生天生孝友,卓然不羣,隨侍就讀於靑島市太平國民小學,民國三十八年大陸局勢逆轉,擧家渡海來臺,流寓高雄市,先生就讀省立高雄中學,畢業後,以優等成績...
-
先叔諱元勤,字益三,爲余之六叔。民二十七年任高密縣四區八寨小學(殉難後縣府奉命更名爲高密縣和平鄕益三小學以示紀念。)校長,並擔任三民主義靑年團工作,致力敎育,發揚抗日精神,砥礪愛國志節,頓使鄕里民心振奮,精神蓬勃。事爲日寇所忌,於民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淸晨,乘濃霧之際包圍學校,搜出靑年團文件,焚毁學校,先叔曁趙、于三人被虜去,帶至五里外之周戈莊鎭上,日寇威迫利誘,勸其投降,均被嚴拒,忠貞不屈,勸降到下午二時許,終不爲所動,敵寇帶其去村外西邊墓地,行經街...
-
与先生同里,在髫龄时,即知孔军门其人;及长,乃略闻其事功,而心向往之!谨撷拾旧闻一二,缀成此篇,以便观风者之采择焉。先生次子繁霱,美国康乃尔大学毕业,德国柏林大学博士,习历史,任国立淸华大学敎授甚久,在学术上极负盛名。侄繁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历任晋、鲁两省军政要职。另有事略。
-
第一屆立法委員、中央評議委員趙公魯先生,山東德縣人;祖籍雲南大理,十七世祖於明季馴服南疆,有功社稷,蒙賜進士出身,宦遊晉、冀,戍守邊陲,殉職於大同道任所,葬於直隸河間府吳橋縣,後世就居於斯,以姓氏命名趙虎家。世代綿延,人丁蕃衍,蔚成望族。曾祖父諱煜,優貢,掌慶雲書院,而爲教授,乃由河北吳橋遷山東德州定居焉。祖父諱金山,字秀峯,創業置產,門第興盛;祖母于儒人,賢孝持家,勤於內外。父諱鳳閣,字桐軒,生有異稟,氣宇軒昂,苦學有成,年未及冠即蒙薦署大名府學幕,佐...
-
尤为世人所称道。继应西北军耆宿江苏淸鄕督办张之江之邀,出任督办公署军法处长。后因该机构奉令裁撤,先生返里休养,著书自娱。时余承乏县敎育局长,常相过从,亲炙榘范,获益良多。先生体质素弱,距于二十二年春,忽发心脏病逝世,享年四十有五。一代贤哲,赍志而殁,良可惜也!遗著:大学新编,已刋行于世,由胶县大儒柯凤荪(绍忞)先生为之序。余忝属县末,谨就记忆所及,缀成事略,实未能道其什一也。[1] 民初省议员为代议士,间接选举。由各县分区先选初选当选人,再集合到总
-
故國民大會代表吳惠波(原名淑嫻)女士,世居山東省泰安縣,出身該縣吳氏望族,父永溶公爲地方士紳,一生急公好義,頗孚聲望,育有五男二女。吳代表爲次女,生於民前九年農曆二月廿一日,自幼聰穎嫻淑,長於記憶,並精於書法音樂。斯時風氣未開,女子敎育時正萌芽,吳代表開風氣之先,首入縣立小學就讀,品學兼優,歷年皆名列第一。民國六年考入山東省立濟南女師,十一年考取國立北平師範大學預科。在校時與夫婿丁代表德先因係同年級同學而相識,並同由黨國元老丁淮汾先生之介紹,加入中國國民...
-
張先烈學名航海,字葦村,後以字行,郯城縣四區,眾山鄕柞城村人,生於民國前十四年。少有大志,先卒業於曲阜第二師範,復於民國十年考入濟南省立醫學專門學校,冀以行醫濟世。時値軍閥割據,內戰頻仍,兵連禍結,民不聊生,先烈蒿目時艱,義憤塡胸,乃響應國父革命號召,毅然加入中國國民黨,爲救國救民而犧牲奮鬪,民國十三年奉召南下廣州,參加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提供發展魯省黨務,及宣傳主義,策反軍閥等策略,具體中肯。深爲國父所嘉許。會後,至徐州開設同仁診所,作革命之...
-
公諱樂三,生於民前八年農曆二月初六日。世居山東冠縣。曾祖金山公,勤儉務農,家稱小康。祖父麒琪公,幼讀詩禮,學宗儒術,澹泊名利,無意仕途;長習歧黃,壯而業醫,施貧濟困,活人爲心。父建熙公,別號敬之,幼誦經書,少懷壯志;弱冠失怙,仰事俯蓄,繫於一身,乃輟讀而耕;性任俠,好施與,鄕里敬之、德之,咸以仲達先生尊稱焉。公行年五歲,母梁氏孺人見背,仰賴祖母撫育成人。公幼讀經史,心儀武穆;負笈北平,攻硏文學;心憤國恥,志法定遠,年方弱冠,易筆習劍:初講武於瀋陽,繼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