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日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張資政岳軍先生九秩壽序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7期  作者:楊向時 出版时间:1978-06-30
    关键字: 张岳军 同盟 外交 中日 基督

    再三之游说。悉以抚绥中度,经略有方,用使乖戾胥除,敉宁克致。嗣乃轺车时发,驿骑遥驰,远经欧亚二洲,遍访美非诸国。尤以迭持英荡,常赴扶桑,所历弥多,其成愈大。情温挟纩,不惟投分于寰中,势顺建瓴,亦且扬徽于海外。盖其神明默运,情伪尽谙,是以高下在心,纵横翕意。文彦博定贝州之乱,固藉智谋,郭子仪服囘纥之军,乃凭恳挚。斐度宣朝廷之意,何须榭责岢岚?相如谕父老之文,久已风行巴蜀。此其斡旋时局,绩效之宏也。及乎简其崇望,出长外交,以中日之交涉居多,系国家之安危实大。时则

  • 文章中日关系的硏究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8期  作者:健廬  出版时间:1972-06-01
    关键字: 中日关系 研究 主旨 写作经过 对日态度

    民国二十五年一月,我在南京创办中心评论的同时,开始作中日关系的硏究。二十六年三月,「一九三六年之中日关系」一书完成,五月,由正中书局出版。我写这本书的主旨,在自序里曾有如下的说明:「自九一八事变发生以还,中日关系之恶化,可谓达于极点。今后究将如何演变,不独为我国家民族之生死存亡所切关,实亦日本国运荣枯之所系。而于世界大局,亦有重大影响。此理至显,勿俟赘言。「数年以来,我全国同胞,感国难日亟,均一致奋起,作救亡图存之奋斗。对于中日关系之硏究,亦盛极一时

  • 文章我與日本七十年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5期  作者:張羣 出版时间:1980-06-30
    关键字: 张群 日本 《我与日本七十年》 中日关系

    编者按:本文为张羣先生近著:「我与日本七十年」之第一章「前言」。(民国六十九年四月十五日初版)全书计二十章如次:第一章,前言。第二章,我和日本关系的开始。第三章,随蒋公访日与田中义一会谈。第四章,济南惨案的交涉。第五章,我接任外交部长。第六章,与川越茂八次会谈。第七章,对八年抗战的痛感。第八章,战后访日与麦帅四次会谈。第九章,发表「对日观感」广播词。第十章,中日和约。第十一章,和约签订后赴日报聘。第十二章,再度以特使名义访日。第十三章,三访日本。第十四

  • 文章抗戰前中日間成都事件經過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3期  作者:華生  出版时间:1972-01-01
    关键字: 中日关系 抗日战争 成都事件 经过 邦交谈判

    对日抗战发生前一年,即民国二十五年,中日关系,已达极度紧张阶段。此时中国政府,虽竭尽诚意,与日方折冲,企图调整邦交,「为和平之最大努力」,而日本军阀政府得寸进尺,各地中日纠纷事件,不断发生,其中较为重大者,为是年八月之成都事件。一时情形紧张,日方竟欲利用机会,作为进一步压迫我政府之借口。经多方交涉,幸获于同年十二月解决。原自本年六七月间,日本决定在成都强设总领事舘,并派定岩井英一为总领事。消息传到四川后,已引起川中民众的莫大反感。同时,我国外交部亦通知

  • 文章吳之英小傳及其詩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7期  作者:文守仁 出版时间:1969-01-01
    关键字: 吴之英 宋育仁 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运动 刘光第

    ¬■,四川名山人。韶年秀发,年十五,食廪饩,前淸光緖初,征入成都尊经书院肄业,与季平共事湘潭王闿运,受经学,并称高弟。早岁与季平共撰经学初程,述治经途径。季平崇尙公羊,氏长于三礼,两人者立说互殊,而皆有所发明,各树一帜。氏于光緖八年壬午,举优贡,朝考就职灌县训导,资州之艺风,简州之通材,及成都之尊经锦江各书院,先后聘任讲席,请业者常数百人,其中不乏知名者。甲午中日战后,竞言变法,二十四年戊戍春,蜀士倡办蜀报,宋育仁任经理,氏任主笔。其年秋,维新运动既败,蜀士刘光第

  • 文章劉行道及其詩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4期  作者:文守仁 出版时间:1974-08-01
    关键字: 刘行道 中日甲午战争 教育事业

    行道小传氏名行道,字士志,别字臻馗,四川达县人。少而敏悟,年十二,补诸生。会巴县潘淸荫来为达县训导。淸荫夙嗜宋儒,以同治十二年癸酉鄕试中试,出南皮张之洞门下,更治汉儒之学,为时名儒。氏因从问学,不数岁尽通其说,光緖十九年癸已,擧于鄕,自是三上礼部,皆不遇,遂绝意科擧。方氏之初试礼部也,値中日甲午战役后,丧师失地,中外惶然,士之集试礼部者,上书请求变法图强,氏由是励志新学,究心时务,每为文章,指陈得失,若有深忧者。后得其鄕先贤李长祥天问阁集,长祥盖从张煌言

  • 文章西安事變中之四川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4期  作者:華生 出版时间:1973-10-01
    关键字: 西安事变 四川 《第二次中日战争史》 张学良 刘湘

    法律虽然赦免了他,但在道理上他难逃千古罪人的恶名,这是我不愿看那种稍渉为张学良辩护之文字的原因。两三月以前,吴相湘先生送了我一本他的大著「第二次中日战争史」,在本书第四三三面上,载有一段附注:「李金洲:『西安事变亲历记』(传记文学第一一七期第十三页载)西安事变时:『最激烈者为刘湘,竟主张对委座断然处置』。」看了这一段话,我觉得有点奇离,特找出李著原文,有关刘湘的一段,有如刘航琛先生文中所引述。照李先生的口气,当时刘湘的罪过,似尚有甚于张学良。我以刘航琛先生

  • 文章對日抗戰爆發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9期  作者:健盧 出版时间:1972-07-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中日关系 对日方针

    中日关系的调整,曾擧行张、川间八次会谈(我国外交部长张羣与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间),但以日方态度蛮横,且中日间地方事件不断发生,以致未获具体结果。是年十二月我国发生西安事变,由蒋委员长蒙难至安然脱险,反应我国一致拥护政府的热忱,使日本军阀震惊。以为此时如不再大擧进侵中国,以后将再无机会。所以在民国二十六年上半年,中日间一般情形,表面上虽似平静;而「山雨欲来风满楼」,两国最后的决裂,是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本在华北的驻屯军,在北平近郊芦沟桥

  • 文章清末川省肉厘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4期  作者:周詢  出版时间:1967-12-01
    关键字: 清朝末年 川省肉厘 三费局 摊解赔款 甲午中日和议 国税厘钱

    川省之食猪,较南北各地为盛。故光緖初年,丁文诚公整顿各邑三费局时,即奏请抽收肉厘,以资常费,是为肉厘二字之始。惟其时各邑三费局收支,例由地方官遴委绅衿管理,每届年终,邀集邑中士绅淸算后,报经本地方官核销,即为最终之结束。因是全省每年究共收肉厘若干,无从统计。至光緖甲午中日和议吿成,川省每年摊解赔款银六十余万两,除饬各邑共增解契税银十万两外,每猪一只,加收肉厘钱二百文,是又为肉厘跻入国税之始。彼时每银一两,易钱一千一二百文,每年各邑易银申解藩库,共可收

  • 文章四十五年的情誼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81期  作者:周開慶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正中书局 精神食粮 中日年鉴 四川文献研究社 三民主义文化建设

    中心评论由正中发行,就是采用这种方式的。实际上,书局既不管各定期刋物的编务印务,也无经费上的负担,只是每月结算一次销售刋物的收入而已。但这种办法,无形中加强了文化的交流,在各大书局与各种定期刋物间,就在今天,我觉得这仍然是一种可以采行的合作方式。中心评论于二十五年元旦创刋,二十六年因西北政训处的改组而停办,共出版了四十期。中日年鉴就在办理中心评论时期中,我特别注意中日问题的演变。决定收集有关资料,以一年为一阶段,写述此一年中的中日关系,以供国人之参考与研究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