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来。仍然是很含蓄的,所以我们祇可以推想得到而已。其实,如果是眞正对德进兄了解的,也不待听他的言说,只要看他的行动事实,便可明白一切。比方说,他的所有作品,无一不表现出其爱国家,爱鄕土,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情。这都与我们当前**复国、复兴中华文化的国策是完全相符合一致的。但是德进兄很少在口头上或文字上标榜这些。盖因他深深体会到,我国先哲「身敎重于言敎」之旨,所以要用高度的艺术手法,去实现「潜移默化」的效能,其志可谓深远之极。惜昊天不仁,竟夺去了这位艺术家的生命,令他未
办事处,并任命先生为该处副主任,负责筹划进行。并派出国考察,藉以借镜。返台后,则勘查国有森林,以供采伐,督导工厂加压制造,卒能完成自制枕木,发挥经济效益,节省大量公帑,厥功甚伟。民国四十三年递补国民大会代表,并任光复大陆设计硏究委员会委员,竭智尽忠,謇谔议坛,翊赞中兴,献替良多。先生热心公益,素不后人,于公余之暇,担任天府业余川剧团团长,曾于台北、高雄等地,擧行公演,宣扬地方文艺,颇获好评。本年四月,抱病接受中视忠义剧场节目访问录影,促进复兴中华文化,不遗余力。并
唐君毅先生,为学本从西方哲学入手,而以之反观民族传统之文化,沉潜体味,乃深知传统文化之精深博厚,其可贵处尤在圣之相传而深入人心之道德理性与文化意识。唐先生以此深信中华文化秉其和平,悠久之特性(唐先生尝谓西方文化之价値在成就自由,平等之理想;而中华文化之价値则在成就和平、悠久之理想。),必永存而不亡。而唐先生亦即凭此大信(坚强之文化意识,握其玄珠(自作主宰之道德心灵),而得以出入上下数千年之文化遗产中,穿透其汗漫庞杂,厘淸其曲折变形,同情其僵化变质,疏通其
忠县丁宗裕先生寄来所编:「承先启后(丁氏家谱)」一小册,感其用意深厚,作此简介。丁先生在「弁言中说:「现在全世界各族人类,都在展开一项寻『根』工作。寻根工作,依我们中国而言:一是在探询姓氏祖先的发源地;二是在愼终追远,承先启后;三是在了解同族同宗的繁衍情形;四是复兴中华文化的具体实践作法」。家谱之作,丁先生于此作了扼要的说明。我常常讲:中华民族之可大可久,中华文化之根基所在,都始于孝道,即一般所谓「百行孝为先」。因为惟有讲孝道,才能「不忘其本」,惟有讲
皇后在旁边那一副「醋」劲面孔,那一种「雌」威,说「坐着坐着生杀气,不由本后怒不息」,表演得太好!我邻座的杨熙台老鄕说金苗二妃(王汉昭、冯美铃),唱的是道地川腔,希望再有机会欣赏!综观四出名剧,都合乎复兴中华文化的旨意,都是发扬国粹的盛事,大家精诚合作,演出极为成功,书此以作剧团同仁的贺礼,并祈方家指正!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78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