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往事回忆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雑寫南口往事

    来源期刊:《臺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3期  作者:溫德文  出版时间:1989-02-12
    关键字: 南口乡 往事回忆 乡情乡音 集市

    南口,曾經是「堡」名,後來又改爲「鄕」名,同時又是「墟」名,其位置在梅縣城西,離縣城有三十里(三步路)之遙,西與興寧縣相接,北與瑤上、長灘兩鄕相連,東與扶大鄕爲鄰,南與錦屛鄕爲界,地當交通要衝,除有梅南公路與縣城相通之外,尙有梅興公路經其左側,梅瑤公路經其右側,從墟崗坂上高地放眼四望,一片平原,視野寬濶,墟場正好是它的中央地帶,如果經濟景氣一如今日之台灣,實在是極具發展潛力的工商業地段,容易繁榮起來。從我的家鄕—赤竹庵村—赴墟,須走一步路,首先要經過大草...

  • 文章我的祖宗來歷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刊》 第10期  作者:薛奮超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家世族谱 历史资料 往事回忆

    按舊譜京公爲漳州開基祖伯啓肇 公各爲一世祖右兩代均生於宋季之時,何以一曰漳州開基祖,一曰一世祖,是何因由,缺乏文獻,我們不得而知,其實按舊譜,我薛氏自夏之奚仲公爲一世始祖,歷經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晉、隋、唐五代傳至宋季,而至元、明、清、民國,已經不止一四〇世了。由於我們正是華夏炎黃子孫,炎黃子孫自有炎黃子孫風俗習慣傳統民族主義的想法,故在大陸台灣兩岸未開放前,胞兄昆祥惟恐我久離家鄉,將來後輩無法尋根問祖,特函囑我,應把家鄉族譜重修,傳留後輩,我深感茲...

  • 文章瑤上鄕私立程江中學建校記略

    来源期刊:《臺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3期  作者:羅翥鳴  出版时间:1989-02-12
    关键字: 瑶上乡 程江中学 建校过程 往事回忆

    羅翥鳴遺作一九四一年間,本鄕榕樹下李世安先生熱心捐款,爲瑤上公學增建校舍,於是有鄕賢鉛畬村鍾道鳴先生發起在鄕創辦初級中學,聯繫鄕人,成立籌備會,積極進行籌募建校基金。當時推擧爲校董者,計:鍾道鳴、鍾道立、吳士愷、羅香聞、羅群立、賴竹君、丘漢英、丘和興、劉祥和、余錦福、鄧瑾、羅漢昌、陳彩庭、陳一謀、羅杰民、羅桐曾、丘浩、鍾定安、羅節健、朱國材、何中石、余近仁……(缺二人名字待査)等廿四人,並由鍾道鳴先生任校董會主席,嗣後董事會又通過薦擧羅善民、鍾韻三、李世...

  • 文章平生瑣記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8期  作者:彭精一 江平成 出版时间:1994-02-20
    关键字: 人生经历 年谱 往事回忆

    一八九五年,九月二十九日午時,予生于梅縣石扇堡,大圍墩貴宇彭公祠堂右橫第二間。即清光緒二十一年乙未歲八月十一日。一八九八年,四歲隨父親住于貴宇祠後方彭氏家塾内。一九〇〇年,六歲正式入學就讀,室人張氏來家爲童養媳。一九〇二年,祖父在南洋印尼逝世,享壽六十八歲。一九〇五年,十一歲,鄉中文會小學成立于上陳塘。父親爲首任校長。余爲正式小學生。入學時用家名昌明,老師陳慕良先生將我名字改爲精一,示意將來好學數理。一九〇八年,十四歲,梅縣梅州高等小學成立,表叔江韞石先...

  • 文章從黄塘福音堂成立一二○週年談起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1期  作者:丘尚堯 出版时间:1997-02-15
    关键字: 黄塘 福音堂 成立120周年纪念 往事回忆

    劉先生是一位儒將,中英文造詣甚深,評介古今中外戰略戰史之作,散見於美加世界日報等報刊,甚獲好評,尤其可貴者,常抱「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之聖訓,不確知者決不輕易落筆,以其父子對黃塘樂育中小學、德濟醫院之深厚淵源,但因時過境遷,睽違五十年之後追敘,有些人名難免淡忘。所以他寫德濟醫院時,只提及首任院長露潤黎博士,第二任院長則存疑,未曾寫出。我和劉先生是梅州中學初中卅二屆同班同學,又是瑤上鄕同鄕,民國廿一年次的同庚(中國人最重視的五同—同宗、同鄕、同...

  • 文章瑤上風光舊時情

    来源期刊:《臺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3期  作者:丘秀強  出版时间:1989-02-12
    关键字: 怀念故乡 往事回忆 故乡先贤 古迹名胜 散文诗联

    四十餘年旅食四方,萍踪靡定,歲月匆匆,不覺又是深秋時候!金風起天末,望遠處雲山,懷想故園,蓴鱸之思,油然而生。故鄕是我出生的地方,幼年是一生中的黃金時代,那能沒有鄕土觀念,不愛自己的家鄕呢?因此,無論離鄕多久,我一直還有許多的記憶!如門前綠意盎然,像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屋後靑山疊翠,林陰深處靜幽幽。居民有淳厚的人情味,增添了村野風光的情趣。還有其他許多的事事物物,夢裡都還會出現。故鄕在我的心目中是美麗、可愛的,富有詩意的景緻,使我的情感更加懷念—魂牽夢繫故...

  • 文章讀縣志私立國華初級中學校史感言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华同鄉会会刊》 第1期  作者:李炳秀 出版时间:1991-11-01
    关键字: 私立国华初级中学 创办经过 教育资料 往事回忆

    民國三十三年六月,我國對日抗戰期中,日寇自北南攻湖南之衡陽,據南朝北激侵廣東之淸遠,局勢緊張萬分;筆者當時就學於粤北之桂頭,地處南北攻防之間,學校宣布停課,並告各善行程返家。居家期間,時聞道中、炳華二位家先生談論在鄕中創辦一所中學,則周潭鄕人子弟,百數莘莘學子,得免負笈遊學於源坑萃文中學,或安流第三中學;並商同先自認捐建校材料,及祖嘗田租爲常年經費,以期抛磚引玉。繼之,連絡鄕望鍾舜琴、繆集如、繆慕濂、何笑山、葉謹候、鄭敬文、曾聘珍諸先生,終達集會,共策進...

  • 文章故鄉祭祀祖先祠墓追記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丘秀強  出版时间:1999-02-27
    关键字: 祭祀礼仪 祖先祠墓 梅县风俗 客家文化 往事回忆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孝道自周公制禮作樂以來,即為我國立國之根本,傳統文化之精髓。吾梅鄉俗,例在每年春季(清明節前)或仲秋前後(至農曆九月間)祭祀祖先祠墓,視為我客家人特別重視的大事。蓋因血緣關係的傳承,相信祖宗有靈,予子孫會有所感應的(這不是迷信,是親情道義的孝思)。所以在傳統文化中,咸認裔孫應表示對祖先的崇拜,永遠感恩戴德。茲考對祖先祭祀之來歷,讀吾梅鄉先賢、教育家黎伯通先生遺作「僑鄉憶俗」一文,謂「所謂祖先,即上代有功德於人民之上代,人...

  • 文章梅江橋及千佛塔建 築經過追憶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2期  作者:彭精一  出版时间:1988-02-28
    关键字: 梅江桥 千佛塔 建筑过程 往事回忆 故乡文物

    一、梅江橋民國二十一年春,爲筆者出長梅縣之次年,邑人曾君漢南來縣署,建議興築梅縣城南跨梅江之大橋,有法籍賈神父所繪之模形,幷擬介紹揭揚有經驗之工人。且曾君自願擔任籌募經費。當時縣中正興築公路十餘條,橫跨梅江之橋,必不可少。而縣署又聘有建築技士二人,一爲唐山交通大學畢業之劉仰曾君;一爲上海南洋路礦學校畢業之陳載睿君;有人有錢,何樂不爲!?爰邀集地方人士,進行討論,邑紳楊問渠先生提出:一、梅江水急沙多,工程困難;二、南岸有龍王廟、北岸有漢帝宮,風水關係,不能...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