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俗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瑤鄉有趣的「舞火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3卷 第3期  作者:文玉蘭  出版时间:2015-07-31
    关键字: 蓝田瑶乡 舞火狗 民俗

    作为一个旅游好去处,龙门可圈点的地方真不少,如果恰巧赶上农历八月十五,那你一定要去蓝田瑶乡,看看那里的「舞火狗」,你一定会觉得它有趣极了。同时,也让你亲身体验一下瑶族那古老浓郁的民俗风情。蓝田瑶乡距龙门县有十六公里,据清咸丰元年(1851年)《龙门县志》记载,隋唐以后到明代,瑶族的祖先从粤北迁徙而来。「上建……多土著,俗虽朴野犹推淳……」书中提到的「上建」,就是蓝田的古称。自1987年国家设置瑶族至今有瑶族人口八千多人,是惠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舞火狗

  • 文章「作大福」廣東大埔的嘉年華會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1期  作者:藍志新 出版时间:2015-03-01
    关键字: 保生大帝 民间信仰 民俗习惯

    总理,总理有两位:一为常务总理,由吴、蓝、罗三大姓绅士人物轮流担任。另一位为管事总理,由各姓知名人士报名参选,由近三届常务总理票决。新管事总理接任后立刻举行迎神、祭神盛典,各族族长均应参加陪祭。事后发函南洋、上海等地同乡会。共襄「作大福」盛举。2.九月初十,在鸦鹊坪(现今美食街头)开始搭木戏台(六根大木柱、离地八尺,横梁上铺上木板而成舞台,顶上盖以帆布,布棚下有四盏德国制的猪心形汽灯,未有汽灯前用花生油锅,作为照明。民国卅年现代化保生大帝纪念堂落成,上层为

  • 文章漫谈潮汕孩子出花园民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劉百忠 出版时间:2014-07-31
    关键字: 潮州 民俗 出花园 七夕节

    一)出花园黄赞发十二鲜花水浴身,红皮木屐步芳辰。公婆床上深深拜,跳出园墙成大人。注:摘录自王永鑫先生编辑之「潮俗诗词选注」:⒈潮州地区旧民俗:孩子长到十五岁时,就要在七月初七日七巧节那天,用十二种鲜花或树叶水给孩子沐浴,当日要躲在房子里,拜公婆神,穿新衣裳,穿红皮木屐,围新肚兜。男孩拜公婆神祭品中有一只公鸡,女孩则为母鸡。这叫做出花园。表示孩子已长大成人,跳出花园,不用再请花公花妈庇护了。当代中国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于公元一九八三年广东省民俗

  • 文章岭南民俗文化的特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蕭亭 陳乃剛 出版时间:1991-09-30
    关键字: 岭南地区 民俗文化 特质特征

    一、引言民俗文化是最能体现民族性的一门科学,是人类千百年来世代相传的精神文明。民俗文化是指民俗范围内的文化部分,在整个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更具体的说,民俗就是广大民众运用智慧所创造的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礼仪模式、日常习惯、节日风俗等,包括服饰、飮食、居住、婚姻、生育、丧葬、喜庆、交通、交易等等,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民俗更是千姿百态,如春节花巿,龙舟竞渡,中秋赏月,重九登高……不胜枚举。任何民俗的产生和传播,都有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的根源和文

  • 文章客家人來自黃河流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6期  作者:郭定五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客家历史 民俗习惯 精神品质

    客人是黃帝的子孫,祖先原是住在中原黃河流域一帶的漢人,於西元一世紀初,也就是在漢朝王莽簒位之後,開始南遷,先定居在江西省的盧陵一帶,後來,在西晉五胡亂華的時候,也就是西元第四世紀的初期,又再次的大批南移,搬到現在的福建西部和廣東的東北部地區,散居在現在的潮州、梅縣、大埔、焦嶺、興寧等廿幾個縣市,這些先後搬到廣東和福建的中原漢人,和他們世世代代的子孫,被原來當地的居民,叫做「客人」、「客人」一稱,由是而起。因為客人所住的地方,大都是山地、耕種困難、交通又不...

  • 文章客家大伙房番仔門猶在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白棟樑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大伙房” 客家建筑 番仔门 历史背景 民俗建筑

    在大陸的某些客家族群,他們爲了自衛的需要,特地把建築物群築成圓形或四方形,家族聚居其間,不但方便互相照應,且可共禦外侮,這種有如堡壘的結構,客家人通稱它爲「大伙房」。圓形「大伙房」依其形勢又名爲「五虎下山」,其間依規模區分爲大、中、小五虎。至於四方形「大伙房」則不分大小通稱爲「四簷配」。台灣也有「大伙房」的結構群,惟目前大概以台中縣東勢鎭最多,可惜在時代衝擊,東勢鎭的「大伙房」也被毀去不少。目前,東勢鎭殘留「大伙房」最多的地區爲中嵙里以及舊名「新伯公」的...

  • 文章黃堂迎燈盛會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張乃焯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迎灯盛会 黄堂张氏 历史传闻 迎灯程序 民俗乡风

    发生斗殴事件,大家都按已定的规矩行使,友好相处,世代相传,到处可感到纯朴和睦的民俗乡风。

  • 文章岭南民俗文化的特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蕭亭 陳乃剛 出版时间:1992-03-31
    关键字: 岭南文化 民俗文化 文化特质 发展历史

    了汉王朝的典章、礼仪和较为文明的生活方式。公元前一一一年,汉武帝派军消灭南越叛臣吕嘉集团的武装势力,重新统一岭南,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一整套封建文化,从此在岭南日益强化。为南越民族向汉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东汉末年至明末淸初,中原地区先后发生多次分裂和战乱,大批中原和江南人为逃避战祸,辗转进入相对安定的岭南,极大的改变了原来的人口成分,也加速了南越族与汉民族的融化过程,提高了整个岭南人的文化素质,逐渐改造了原来古南越族的民俗内容与形式。明朝嘉靖年间黄佐编撰

  • 文章广东民俗文化概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蕭亭  出版时间:2003-01-31
    关键字: 广东 民俗文化 形成过程 演变因素 优胜劣汰

    时的历史条件而言,岭南地区的社会发展滞后,乃是无可讳言的史实。有文献记载,早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作息在岭南地区的众多原始部落,已开始形成有共同文化特征的原始民族,并与北方和中原地带的部落联盟(华夏族的前身)有过某些联系。但那一时候的岭南,仍是化外的从属部落。要认识和研究发生在南粤大地上的民间文化,不能不首先认识和研究这种本质上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最基本的文化现象—民俗民俗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伴随历史发展过程而产生和变化的,足以沟通过去和现在,反映人群

  • 文章端午节与中华民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92-06-30
    关键字: 端午节 屈原精神 中华民俗 第三次座谈会 会议记录

    时间:中华民国八十一年六月三日下午四时出席者:毛松年、沈旭步、梁文伟、黄竞新、谭国伟、杨尙霖、黄宗识、林鸿标、王万福、岑摩岩、关照祺、陈士诚、孔昭顺、王会均、郭汤盛、陈智涵、谢燕鸣、康润桢、莫剑雄、黎义本、卢伟林。主持人:毛松年纪录:卢伟林、黄信丽引言㈠毛松年先生:总统府国策顾问、本刊发行人。今天座谈会的题目是:「端午节与中华民俗」,提到端午节,原本是中国固有的一个夏令节日,古人亦有称为「蒲节」,自从屈原大夫自沉于汨罗江的故事流传以后,端午节便跟「离骚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