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术研究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粤語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卷 第2期  作者:祝秀俠 出版时间:1974-06-01
    关键字: 粤语 语言历史 学术研究

    語言因地而異,亦因時而變,古音異於今,南音亦異於北。聖經舊約亦言,上帝使各民族各自說其語言互不相通。故此要書同文車同軌還不難,要語言統一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是古今中外所不能例外。一八八七年波蘭的紮曼爾荷夫,創所謂世界語愛斯不難讀Esperanto,祗是一種理想,歷百餘年都不能推行,到現在差不多消逝於無形,可見要統一語言,陳義雖高,但客觀的環境限制實不易衝破。我國語言的不統一,這是事實,不獨外國人士有所疵議,卽我國許多學者都有過要統一語言的高論。我們不反對推行國...

  • 文章南雄珠璣巷南遷之研究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譚守信 出版时间:1989-03-31
    关键字: 珠玑巷 南迁 学术研究 历史渊源

    一、珠璣巷命名由來查珠璣巷,原名敬宗巷。根據開平縣沙岡張氏始祖祠所立之後,晉朝議大夫行錄記銘中,有如下之記載:「張氏,其先南雄敬宗巷孝義門人也,始祖諱轍、生子興,七世同居、唐敬宗寶曆元年,朝聞其孝義,賜與珠璣條環以旌之,避敬宗廟謚,改所居爲珠璣巷」。此珠璣巷命名之由來。至其地理位置,係在南雄城之北約二十里,北距梅嶺(粤贛分界,梅嶺以北約十里爲江西大庾,古稱南安,出產著名臘鴨)亦二十里,爲粤贛交通必經之孔道,在該村邊道中間尙有一石牌坊,顏曰「珠璣古巷」四字...

  • 文章周易研究淺述舉例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45期  作者:陳尤華 出版时间:2004-05-01
    关键字: 周易 学术研究 说文解字 太阳 卦象

    说明:「此周易研究浅述举例」一文系陈光华君应丘海学会之聘,于九三年二月七日演讲之讲稿。一、三易—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二、「易」字之本义:㈠说文:「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㈡东汉道家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虞翻注:「字从日下月」。唐陆德明经典释文释易字复引虞翻注云:「字从日下月」。㈢「易」字之初形:1.甲骨文作:2.钟鼎文作:买敦毛公鼎伯家父簋盂鼎克鼎按「易」字

  • 文章中國族譜學在香港的發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蕭國鈞 出版时间:1981-12-31
    关键字: 族谱学 香港 历史发展 学术研究

    郑和的先世是囘敎中人[2];一九四一年,在曲江托友人到紫金忠坝,寻得「紫金孙氏族谱」旧抄本,内中明载十二世连昌公于康熙时,曾从同邑钟丁先生,在忠坝等地抗拒满淸,事败避居增城,后应粤大吏的招致,迁香山县涌门口村,稍后移居翠亨村,于是撰成「国父家世源流考」一书[3],此书于一九四三年获敎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颁授著作奖金。抵港之后,师于一九五五年撰成「蒲寿庚传」(后来增订为「蒲寿庚硏究」)[4],该书是专为补充日人桑原骘藏所著「提擧市舶司西域人蒲寿庚之事蹟」一书[5

  • 文章國父政治發展過程論之研究(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0卷 第2期  作者:林家鴻  出版时间:2012-04-30
    关键字: 孙中山 政治发展过程论 政治结构 政府能力 学术研究

    林家鴻,廣東揭陽人。一九四九年生。中正理工學院機械系畢業,政戰學校政研所法學碩士,歷任國防後勤要職及第二〇二、二〇五兵工廠上校副廠長,並任教中華、光武等大專院校。現任台北廣東同鄉會理事,青年及國父遺教主委,桂莊中山文化基金執行長,台北潮州常務理事等。

  • 文章潮州民族之文化思想探源㈥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陳特向 出版时间:1986-06-30
    关键字: 潮州民族 潮州妇女 贞操观念 学术研究 文化思想

    本文作者陳特向先生潮州人現任國民大會代表、本社社務委員學問淵博,著述甚富。

  • 文章中山思想在中西文化會通上的典範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趙玲玲 出版时间:1994-12-30
    关键字: 孙中山思想 中西文化会通 学术研究 国际瞭望 思想文化

    (本文係中山思想學術硏討會論文之一,作者趙玲玲博士係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硏究所所長)

  • 文章敎育哲學宗師崔載陽先生生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毛松年 出版时间:1991-03-30
    关键字: 崔载阳 教育事业 孙中山思想 学术研究 人物生平

    图书设备,关怀学生生活,指导学术研究,集身敎言敎于一身,为三民主义敎育造就不少人才。直至六十二年自师大退休,仍在研究所讲学并指导论文研究。先生自民国四十年来台至今,除曾专任师大职务外,并曾先后在政治大学敎育研究所、政战学校政治研究所、中山大学学术研究所、文化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博士班开课。在此期间,先生以客卿身份,协助侨务委员会研究、规画,并推动全球华侨敎育文化工作,建树良多。综观先生自民国十六年由法返国,受聘在中山大学任敎开始,七十四年以来,先生所致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