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哲学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岭南学脉湛甘泉之哲学思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馮炳奎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湛若水 岭南学脉 哲学思想 传记资料

    在今日講陳白沙已經很少了!何況其弟子的湛甘泉?旣受程朱姚江兩派的夾攻,復在明儒學案爲黃梨洲站在姚江觀點對他有意無意的批評,後人更無人注意到湛甘泉!在今日看來,他的造詣實有過於陽明與白沙,筆者不敏,竊爲其申訴。作嶺南學脈湛甘泉。分㈠引言;㈡與陽明不同,比陽明爲博大㈢黃梨洲有意的批評蒙寃莫白;㈣出自白沙比白沙爲精簡;㈤究竟甘泉所造詣的是怎樣呢?以就敎讀者。筆者附誌

  • 文章孔子戒勸世人——莫把得失看得太重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19期  作者:倪文達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孔子 人生哲学 处世箴言 儒家思想

    論語(卷九·陽貨第十七)子曰:「鄙夫!可以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致矣。」其意即謂:缺少學養者,不是理想幹部。在未得職位之先,想盡辦法來獲得它,一旦得到了,又怕失去;如果失去了,甚麼事都做得出來,兩千多年前,孔子已道出社會百態。所謂鄙夫,起初只不過任職賺錢而已,不把敬業利他放在心裡,但只限於庸陋,未必惡劣過甚;一旦患得患失,往往會演變到鑽營諂媚,甚至不擇手段以對。連最高在位者,也不惜運用所有政治資源,以打擊對方,擴...

  • 文章从董仲舒与鲍里贝士的政治哲学阐释「团结、守法、创造」的海南精神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3期  作者:黃希珍 出版时间:1972-10-10
    关键字: 政治哲学 海南精神 天人三策 君主政体

    宋相李綱曾諫宋高宗曰:凡事利於中興者可爲;害於中興者不可爲。高宗用秦檜而亡宋,逐李綱,致二帝不能北返,兩河終不能復,世無不知之。海瑞抬棺諫明,世宗長治久安與諫神宗,懲治貪汚,世亦無不知之。尤其海南人,更是家喩戶曉,不待多贅。是故如何砥勵志節,莊敬自强,而必須以「團結、守法、創造」,才能發揮海南精神,輔弼政府,光復大陸。「團結、守法、創造」這句强有力的話,有普遍性,有可行性,有日日新,又日新的革命性。可作爲家訓,亦可視爲國詔,所以我認爲,它能代表我們「海南...

  • 文章欽崇孔孟道統承傳歷史使命 戮力一統天下

    来源期刊:《臺北潮人》 第68期  作者:林家鴻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历史哲学 文明古国 政治思想 孔孟之道 孔子

    ] Will J. Durant, The Story of Philosophy(陈文林译,西洋哲学故事,台北:新潮文库,七九年五月),参阅页二八一~二九六。张金鉴,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三民书局,五九年四月),参阅页三七二~三七七。[2] 周易系辞。[3] 中庸第三十及三十一章。[4] 论语里仁篇。孟子梁惠王上。[5] 林桂圃,国父思想精义(台北:三民书局,七三年六月),页三十九。[6] 礼记礼运篇。[7] 万世章、汪大华,中国政治

  • 文章及其老也,戒之在得!

    来源期刊:《臺北潮人》 第68期  作者:編輯室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三国演义》 历史典故 人生感悟 处世哲学

    古人憂心,老年人讀三國而成為—老奸!事實上,,已經是有一把年紀了,退出了工作崗位,沒有了工作舞台,還能耍出什麼把戲?只是有欠厚道而己!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文學名著之一。最是深入民心,書中故事情節、人物描繪得出神入化,活靈活現。真多虧有個大作家—羅貫中呢!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水滸,倡言:好漢是被逼上梁山的。高舉著—替天行道的大纛,憑藉的是—劫富濟貧的標的。但畢竟是殺人越貨的勾當,自是不足為法,當然是不適於—心智未成熟青少年閱讀!至於老不讀—三國,則不...

  • 文章知福、惜福、感恩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33期  作者:唯唯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人生感悟 处世哲学 生活箴言 诗词感怀

    傳說一代雄主—亞力山大大帝—正值壯年就往生了,彌留時交代侍者,在他的棺木左右挖四個洞,把他的手腳伸出來,他要告訴他的子民:「即使富有四海的國王,往生時什麼都帶不走!」—最後終究是一無所有。古詩云:「太祖為君欲作仙,石崇巨富苦無錢,嫦娥照鏡嫌貌醜,彭祖燻香祝壽年」。世人多貪得無厭,永不知足,凡事斤斤計較,處處都要與人比、與人爭,比不過、爭不贏就會不快樂,即使富貴權勢到了極點,依然難滿足,以致於苦惱無窮。有很多富有的人,常為錢煩惱,他們煩惱錢存在銀行會受貶值...

  • 文章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思想淵源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陳應棠  出版时间:1996-03-31
    关键字: 孙中山 思想渊源 三民主义 《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 仁爱

    正是知难行易,能知必能行,不知便能行了吗?」这也是 国父根据古代知行学说而自创出知难易行的学说。㈥结论1国父思想,世人不尙研究,其实 国父思想包罗万象,从哲学、科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各方面均可知其思想之高深;学识之广博,计划之精微,革命之贯彻,集知,仁、勇之大圣,一代伟人,上接羲黄,下继孔孟,其志节,其学问,称为继圣,谁曰不宜。2国父思想集中外古今之大成,而另辟新系统,不只可行于中国,且可行于全世界。自称其学说「集中外之精华,防一切之流弊。」戴季陶先生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