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共返回2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山教育之今昔(一)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8期  作者:雷飛鴻  出版时间:1999-12-31
    关键字: 台山 清末 教育

    壹、清末时期的台山教育(一八六五年—一九一一年)概述清朝教育制度基本上因袭明制。学校教育与科举相辅而行。但仍偏重科举制度。台山地处南海之滨,交通方便,受外来文化影响较早。在乾隆年代(一七七五年)已经创立书院。至清末,私立书院兴起,广育人才,本县在清代的顺治朝起至光绪朝止中科举人数不少附统计表如下:自甲午鸦片战争后,列强资本主义文化入侵,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全国要求废除科举之压力下,清政府见大势所趋,不得不遵重民情,废除科举制度,将书院改为

  • 文章廣雅中學簡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2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2-12-31
    关键字: 广雅中学 简史 教育制度

    廣東省立廣雅中學的前身是省立第一中學,依據沿革來說,廣雅書院又是省立一中的始創機構。淸季光緒十四年(西元一八八八年),兩廣總督張公之洞奏准創建廣雅書院於廣東省城西北五里源頭鄕(西村),選廣東、廣西兩省「才志出衆」學生各百名,入院肄業,課程分經、史、理、文四科,隨意選習。首任山長(院長)爲梁鼎芬翰林。光緒廿四年,粵督陶模承朝旨「立大學,將廣雅書院改爲兩廣大學堂。定制:三年備■,三年正齋,三年專齋,共九年畢業。考選學生一百六十人,分爲四班。光緒廿九年,學制公...

  • 文章學海堂志略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佛朗 出版时间:1972-09-01
    关键字: 学海堂 环境 教育宗旨 学生 教育史料

    附有跋。堂之外门西向,有文澜阁,祀文昌,道光间绅民公建,而阮芸台捐廉成之。与堂有石迳可通。学海堂颇多花木,以木棉为最著。堂前数株,东西分列尤为雄伟。松树为山中旧物,为梅岭松移植(按梅岭松素有名),粤秀松涛,载在志乘。梅树为山梅,此堂初建,移自白云山,由堂沿石磴至启秀山房,均梅树,花盛时蔚成雪海。以上学海堂之全貌也。谷陵屡换,今已荡然无存矣。二、堂的创建及其教育宗旨阮元是淸中叶时官僚中一位颇负时名的学人(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乾隆进士,终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

  • 文章孔子道德教育在现时代的重要性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毛松年  出版时间:1996-12-31
    关键字: 孔子 道德教育 教育思想 学者论述

    有联合国的诞生。至一九四八年十二月联合国公布「人权宣言」,其中第一条说:「凡人均生而享有尊严与权利之自由平等。凡人均有理智与良知,自应一本四海一家之精神相互看待。」及至一九四五年联合国所属「教育、科学、文化组织」(UNESCO)针对德国希特勒屠杀他所谓「低劣种族」事件,研究人类是否有种族差异的问题,特别约集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巴西、纽西兰、法国、印度、墨西哥、英国等地的一般生物、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遗传渐化学等科学家,经过讨论及审查之后,于一九五〇年七月

  • 文章廣東省近代敎育先進傳略㈡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周邦道 出版时间:1980-09-30
    关键字: 广东近代人物 教育先进 人物传记 教育事业

    周邦道先生近編著「近代敎育先進傳略初集」二百六十篇承賜五編者,將其中國於粤省敎育先進十六篇惠賜本刋發表至增榮寵同人彌深感謝。十六篇計為容閎,唐國安,梁鼎芬,曹汝英,丁仁長,廖道傳,康有為,汪兆銓,梁啓超,江逢治,高奇峰,黃節,鍾榮光,黃際遇,鄒魯,吳鼎新等十六先進,以卒年先後為序。

  • 文章韓山書院史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7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韩山书院 科举 教育 史话

    韓山書院乃是今韓山師範學院的前身,地址位於潮州市湘橋區筆架山麓,原是明、清時學生課讀,準備科舉的場所。宋元佑五年(西元一〇九〇年),知州王滌在潮州城南昌黎伯廟舊址建築書院。南宋淳熙十六年(西元一一八九年),知州丁允元遷書院於東山(即今之韓山)。淳佑三年(西元一二四三年),潮州郡守鄭良臣在城南拓建書院,改稱為城南書莊。宋、元之際毀於戰火。元至元二十一年(西元一二八四年)重建,至順二年(西元一三三一年),潮州府總管王元恭擴建後,改稱為韓山書院,至正十二年(西...

  • 文章台山概況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雷飛鴻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台山 概况 历史沿革 教育文化 物产

    目前第二区已分设公益、大江、水步三个镇,而今大同乡与毗邻之井水坳乡合并为井冈乡政府,属水步镇政府所管辖。现在水步镇政府所管辖的计有十七个乡或管区。教育文化台山因获得侨胞之资助,故教育普及,文化水准颇高。抗日战争时计有公立中等学校:台山师范(内设初师及高师)。 台山女子师范、台山中学(初、高中部)三所。私立中学则有培英中学、培正中学、任远中学、胥山中学、端芬中学,县立小学只有设在台山城一所,其余各小学均是乡公所所设立,地方面积较大的乡公所则设有二所以上,小

  • 文章吾埔清末民初教育的发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5期  作者:郭兆華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大埔地区 清末民初 教育发展 往事回忆

    吾埔敎育向极发达,造就人才不少,对于国家社会贡献至钜。兹将淸末民初敎育发展情形,简述如下:(本文参考资料选自中华民国六十年十月在台印行大埔县志—此县志系吾埔鄕贤蓝萼洲先生担任同鄕会理事长时出版者)一、教育行政机关的设立吾埔敎育行政机关,系于宣统三年三月奉学部改订章程,易总董名称为劝学所长,民国初年劝学所改为督学局。民国四年十二月敎育部另颁劝学所规章。民十年以后改为敎育局,归县署管辖,成为敎育行政机关。督学名称始于民国十年,其初称査学员,光緖丙午由县委

  • 文章徐信符先生小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秀俠 出版时间:1975-09-01
    关键字: 徐信符 生平事略 保存文献 教育

    徐紹棨先生字信符,以字行。籍隸番禺捕屬。原籍浙江,其尊甫守初公游宦粤東,至英德縣作蓮幕,遂誕生先生,後遷至廣州巿小北定居。光緖十四年,守初公棄養,時公僅十齡,家計不裕,賴其母以女紅針黹所得,供作敎育費。先生以家貧力學,焚膏繼晷;性聰頴過人,髫年卽已通六經,及長,對史學文學多所博涉。光緖二十四年,歲考,時學使爲張冶秋,特加靑睞,錄博士弟子員,與胡展堂,葉譽虎,陳融等均同年。二十六年,肄業於學海堂,菊坡精舍,每試輙列前矛,時學海堂,菊坡精舍,應元書院,越華書...

  • 文章文昌縣浮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符駿 出版时间:1991-06-30
    关键字: 文昌市 教育事业 海陆交通 渔业

    军侵略作罢。日据时规划建环海铁路,但只筑西南部二六七·二公里,一九六二年因台风吹坏只通车一四四公里,一九八五年始修复二一四公里。中共统治四十年,经常宣传修建铁路,迄未实现,仍留空白。七、教育发达人才辈出文昌在粤南对岸,景致幽美,无高山森林,又无黎族,故历代文武官员退休后多来此安,而由北方南渡者亦多在此居留,彼等被迫南迁沿途跋渉,斗志坚强,怀念中原文敎,所到必先设学校,敎育发达,及又得侨资济助,益见茁壮。民初,广东省府测查各县敎育,小学以文昌冠军,中学由梅县居先。文昌县

共28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