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3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记胡贽先生谈斗寅先生故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4期  作者:劉南翹  出版时间:1982-07-10
    关键字: 胡贽 夏斗寅 抗日战争

    胡贽先生(亦名植),字茂之,孝感县人,读书甚多,文笔亦健,惟性情傲倨,衣冠斜偏,汉口市未改制前,曾任口县知事,民二十一、二年间,任武阳营业税局局长,与斗寅先生为姻亲(胡女为媳),吾鄂在台前辈,多有知其人者,平时寓居鄂垣,抗日军兴,归隐孝感林下。二十七年秋,武汉沦陷,邑中在鄕军人纷起,搜集民间及国军散落枪枝组织游击队,有支队长刘君,与余同姓不宗,但甚友善,探悉胡藏手枪(俗称快慢枪)四枝,遂率队包围其住宅,逼令缴械,胡为势迫,不得己,出枪以献。二十八

  • 文章塗山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4期  作者:鄒魯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涂山 夏禹 抗日战争

    我来巴子国,遂作涂山游;山明复水媚,乘兴遍探幽。山麓禹庙废,何处谒冕旒;呱呱啼处碑,眞武庙侧修。后涂山字,尙留在山头;禹娶涂山氏,祗载在江州。涂山有数处,聚讼遂不休;其一在当涂,当日会诸侯;其一在会稽,禹穴在其丘;远谓禹娶此,甚多不稽钩。当禹娶涂山,二地未怀柔;何从娶彼女,白狐成歌讴?禹本生于蜀,巴郡聚所由;遮夫滩在望,启母不可求。涂村复涂洞,遗迹实悠悠;涂山在巴郡,汉志无可不。乃知禹巴娶,生子方东游;东游致羣臣,始在江东陬。涂山虽名一,地实各不侔

  • 文章敬悼乡贤功权大使 兼述其平生崖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12期  作者:樓文淵 出版时间:2008-12-10
    关键字: 功权 逝世 空军 大使 悼词

    前言在印象中,六十多年前,英姿焕发,干练有为的乡长,竟于本(九十七)年十月十八日,以九十高龄辞世于台北振兴医院,给予相识友好无限悼念与回忆。稍早台北市浙江同乡会举办浙籍俊彦口述历史,以笔者与其较为熟稔,奉命担任访撰工作,迨匆促完成出版后,本应持书送奉,忽以去大陆参加两项活动,迟迟于十六日晚返台,即获友好转告其媳詹小姐曾数电洽询笔者行止,似有事相商,本应克日趋访,适以家小有事而耽误,致未能于其生前最后一晤为憾。乡长允文允武,为国家服务,历任要职

  • 文章追念伟同学

    来源期刊:《川康渝同鄉會年刊》 第10期  作者:劉穎悟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中央军校 抗日战争

    七十年二月十七日,我刚刚到公,突接到前工矿总队同事何玉基兄电话,他说:「老已过去了。」,当时心神不免为之一懔,立即赶到新店寓所。他因高血压心脏衰竭,溘然长逝,室内静悄悄的呈现一片无比的哀戚。想不到一位作战忠勇的战将,在神州未复,国仇未报而竟遽尔辞世,更是悲不自胜。因其只身在台,爰与友好治丧,瘗其忠骸,厝于台北市南昌街十佛寺。我与恒塾在军在政相交卅余年,对其生平,知之最深,际此将届周年,谨抒此文,以志纪念。一、志切革命,投考军校。伟同学字恒塾,四川省

  • 文章大学掩护了我的救国工作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02期  作者:姚冬聲  出版时间:1994-12-20
    关键字: 姚冬声 大夏大学 救国 抗日

    姚冬声遗作我国民革命军在北伐以后,统一局面渐趋稳定,国内建设正积极发展,国势日渐强盛,日本军阀的侵略野心更加积极,于民国廿六年「七七」芦沟桥事变之后,「八一三」发生淞沪战争,我们抗日战争便全面开始。那时我们大大学位在上海市梵王渡中山路,四百多亩广阔的校址,巍峨的校舍,许多名敎授的讲学精神,以及学生的硏究风气,被誉为东方的哥伦比亚大学,由于学校受到日军的砲火威胁,我们学校便西迁贵州贵阳,而留在上海的师生与无法西迁的仪器图书等,便统统搬运在上海英租界静安寺

  • 文章威将军事蹟纪略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梁學乾 出版时间:1996-07-10
    关键字: 夏威 生平简介 主要功绩

    生平简介白健公对将军的简评:威容县人,与我自陆小起到保定三期,均为同班同学,也一起在广西陆军模范营当排长,后来升连长。参与广西统一、北伐、抗战、剿匪诸役,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在统一广西时,十分出力;北伐期间,李德邻把第七军交给他。龙潭之役,他率第七军苦战,战果辉煌。他沉默寡言,为人恬淡。大陆撤退时,我们退到海南岛,我先到台湾;把队伍及指挥机构交给他。他没有就任,搭机转往香港去了。白、情谊弥深据表示:白时时关注着他,又不时鼓励

  • 文章懷念傅老師啟學先生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0期  作者:馮正儀  出版时间:1995-01-20
    关键字: 傅启学 追思悼文 人物回忆 大夏大学

    想到傅老师在大大学,已是五十多年前的往事。我在大大学四年,经过四位训导长,而最受学生爱载,使我终生难忘的却祇是傅老师。二十八年秋天,我由云南昆华中学转学到大附中,当时大大学与附中,同在贵阳市次南门外、南明河畔的讲武堂内,因此我们除了每逢星期一,见到王校长伯群先生来校主持大学部周会外,天天在校主持校务的是望重士林的欧副校长元怀先生。他每天领导升旗;常常作「精神讲话」,并由长于歌咏的同学黄承炳,郭可周指挥大家唱爱国歌曲,使全校的同学都充满爱国爱校

  • 文章我的大學生活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9期  作者:陳如一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回忆 大夏大学 经历 体育 陈如一

    民国十七年秋季,我曾到大大学预科读了一个学期,当时的校址是在上海胶州路。至翌年春,由于健康关系,留在故鄕故宁波肄业,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幸承先慈姚太夫人悉心为我调养,不久就康复了。在四中时,敎我国文的丁衣仁老师(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对我写作颇多鼓励,并关怀我的升学前途,他以为我可专攻哲学,或读文法亦可。丽娃河畔风光二十年,考入大大学的法学院(院长孙浩烜先生),我以政治学为主系(系主任林希谦先生),经济学为副系(系主任唐庆增先生),但兴趣很广

  • 文章怀念避难小村家斗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64期  作者:陸震廷 出版时间:1984-07-01
    关键字: 家斗 八一三沪战 逃难小村 艰苦回忆

    一「家斗」是在松江广富林附近的一个偏僻地区的小村,四面环水,像一个小岛,当地有数十户居民,都很殷实,并且好武,差不多每户有一、二枝枪,有步枪和匣子枪等。在抗战第一年,我随母亲避难在那里,住了半年多。记得在民国廿六年上海八一三沪战爆发后,为了躱避日机不断轰炸,我和母亲随大姊明华一家,到天马山荷盛浜避难。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因为我患严重疟疾,乃从母亲到广富林小姑母处小住,因为那里治病较为方便。到了广富林半个月,病虽然治好了,但时局突变,日军在金山衞登陆

  • 文章回忆母校大大学(下)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94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求学回忆 大夏大学 复旦大学 贵阳 弘毅中学

    大学新建的校园,地处上海西郡梵王渡,离火车站很近,火车站再往前一段路,就到沪西有名的住宅区愚园路尾端,其旁就是兆丰公园,有公共汽车可直达上海最繁华市区南京路以至虹口,所以虽在郊外而交通方便,私立光华大学,与圣约翰大学亦相距很近,学术交流连络便利。大在此建校颇为适宜,新址场地辽阔,规模宏伟,一进大门越过广场,许多伟大建筑即呈现目前。首先触目的是大课堂——羣贤堂,巍峨宏伟,矗立中央,羣策斋、羣力斋两座男生宿舍,分列课堂左右办公大楼,图书馆、科学馆

共31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