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5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广州的尾大渡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壽琰  出版时间:1976-09-30
    关键字: 广州 客船 尾大渡”

    广东省内河道上运输客货,除了普通的轮船货艇,和三枝桅杆挂起风帆的「大眼鸡」木船之外,还有一种形式颇为别致的客船;「尾大渡」。这渡船足有十丈八丈长,船身宽敞,庞然大物,船的尾部,似鸭屁股般高高翘起,船尾底板雕刻着着色的草人物,鱼虾蟹鼈,煞是好看。这渡船,楼高三层,全用坚固耐用的柚木板子盖造,加上黄澄澄的油亮光漆,外表看来俐落,像煞浮在水面上的小楼房。楼顶是装载货物的所在,为免露天货物雨淋日晒,通常用巨幅油布遮盖著。船渡中间的一层,是供头二等旅客乘搭用

  • 文章张亚雄和他的『儿集』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6、57期  作者:金耀東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西北花儿 张亚雄 《花儿集》

    儿』是流行于三陇——甘(肃)宁(夏)青(海)三省的一种民歌山调,也有称之为『少年』者。『儿』指所钟爱的女人,『少年』则指男子。是西北地区汉、回、撒拉、东鄕、保安等民族十分喜爱的民歌形式,它历史久远,内容丰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一九八六年重新出版发行的『儿集』是研究西北『儿』不可多得的专著。编著者张亚雄,甘肃楡中县连撘沟张家坪人,生于一九一〇年。先生生前曾任《甘肃民国日报》记者、编辑,《西北日报》编辑主任,甘肃新闻检查处处长,青海省敎育厅秘书

  • 文章曾朴谈赛金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0  作者:黃道蘊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曾朴 赛金花 孽海 郁达夫 抗日战争

    在一九三〇年冬天的一个晚上,诗人邵洵美相约郁达夫,共赴上海法租界,马思南路上的曾家寓所。抵达后曾朴热情洋溢地邀请他们在楼上的书房中叙旧宽谈阔论,当讲到《孽海》中的人物时,郁达夫好奇地将闾巷中传闻到的他曾否有过和赛金相恋一事相询?曾朴笑着说,洪钧是我先父曾之撰的义兄,他们二人情同手足,也是我闱师的老师,赛金即傅彩云嫁给洪钧时已十六岁,当年我才十三岁,不论在年龄上、辈份上我怎么会和她发生爱情纠葛呢?因此在我所写的《孽海》长篇小说中是不会去述及到这码事

  • 文章步韵和袁伯夔先生《落诗》七律八首有序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19期  作者:熊逸民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步韵 袁伯夔 《落花诗》 序文

    湘潭袁伯夔先生,字思亲,工诗词,名重于时。民廿八,抗日之战正酣,但倭寇实已成强弩之末。汪兆铭媚敌情切,竟在南京成立伪政府,致不齿于国人。袁氏赋落诗七律八首,自抒积悃,兼讽汪民,其介弟巽初(思永)及浙人余越园(绍宋)先生均有和作,当时传为吟坛佳话。阮毅成敎授于七十六年春季出版之第四卷四期「中华诗学」所撰之「适庐随笔」,追述甚详,偶检旧箧,得间批阅、秋旸可人,顿起吟兴,爰亦步和八首于下:点点落英委地轻,那堪回首头峥嵘。斗芳竞艳共争宠,怀旧变新总为情。祇觉

  • 文章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4卷 第11期  作者:陳家驥 出版时间:2002-11-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桃花 长城

    ●抗战期间,余役第五军,民国卅三年春,骑马出任务,经杨林海(在昆明西南方),桃浓艳,笑脸迎人,岸柳如丝,临风摇曳;蹄痕香,春光旖旎,景色有如江南,顿兴故国河山之思,因赋桃行寄意。杨林春驰马,留影红桃下,个侬嗔婀,攀枝折叶频咨嗟,愁眉蹙黛怨落。落遍地堆如锦,摧残践踏心何忍!美人自是惜落,志士由来重国家。君不见,暴寇侵凌无已时,长城万里将谁倚。誓障百川川复东,战袍洒血桃红。桃丽日意悠悠,战马多情去复休。我爱桃动怜惜,谁任飘零憔悴逐东流!

  • 文章懷念抗戰時期幾首愛國歌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1期  作者:侯西林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爱国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 《松花江上》 《离家》 《杜鹃花》

    三部曲,其中包括(松江上>,及另有一首是东北几省沦陷以后,东北同胞以悲戚的心情忍痛离家逃难,由作曲家江陵先生撰词,刘雪庵先生谱曲,创作出一曲,唱出:「泣别了白山黑水,走遍了黄河长江,流浪逃亡,流浪到哪里?逃亡到何方?我们的祖国整个在动荡,我们已无处流浪,已无处逃亡,哪里是我们的家乡?哪里有我们的爹娘?百万繁华一朝化成灰烬,从前的欢笑而今尽付凄凉,说什么你的我的,分什么穷的富的,敌人杀来炮毁枪伤,到头来都是一样。看!火光又起了!不知多少财产毁灭?听!炮声又响了

  • 文章一粒生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2期  作者:絮清 出版时间:2005-04-01
    关键字: 花生米 抗战生活 往事回忆

    还抢不到,就只有挨饿的份了,这时二人都没有值勤站岗,又没被派出公差,难得轻松一下,漫步闲话,聊解乡愁。虽然各有同来的学友亲邻,但已分编他队,驻地还有点距离,往访不一定对方也正闲暇,且有请假的麻烦,未经准假,谁敢远离,一声哨音,就得赶回集合,迟到一步不知要受什么处罚。两人虽初识未久,在此举目无亲的状况下,既是有缘编在一班,同是涸辙之鱼,就相濡以沫吧,两颗寂寞的心,无形中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了。其间一个叫王群章的,突然提议说:「我们买点生米吃好吗?」他见我迟

  • 文章庆祝抗日胜利六十周年「莲落」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薛繼禮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抗日纪念 莲花落 日寇侵华 战争纪念

    蘆溝橋旁籍失兵,日寇強行要搜尋,守軍奉命不同意,日寇砲轟宛平城,守將星文勇善戰,日寇始終不得逞,十餘日來激烈戰,敵寇傷亡千餘人,我軍達成任務後,安全撤離宛平城,日寇佔領宛平後,奸淫燒殺現獸形,冀北戰事漸吃緊,國軍數萬調北平,二十九軍爲主力,大刀殺敵保北平,三月亡華口號喊,國軍抗日持久拼,日寇雖然想速決,遭我牽制不能行,日寇浦東強登陸,十數萬敵攻吳淞,上海外圍國軍集,與日決戰在蘇州,半年多來数十戰,日寇精銳惨被殲,上海大戰續進行,華北日寇又增軍,北平會戰急...

  • 文章的联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4期  作者:袁作 出版时间:2006-05-01
    关键字: 樱花 石钟山 中日友好 郭沫若 往事回忆

    湖口 袁作在旅游名胜江西湖口石钟山船厅傍,有一棵樱树,淡红色的朵,招惹著游客们的瞩目,这棵樱树,是一九八二年三月,中日友好访华团京洛会染井吉野种植的。它象征著中日人民的友谊,也消除了我童年时憎恨日本人的烙印。一九三八年,日寇侵占我的家鄕,奸滛烧杀,无所不为。一天,时近中午,日军突然向我村炮击,轰隆隆的炮声,震耳欲聋。数十发炮弹在我村周围和房屋上爆炸。我年仅十六岁的哥哥,刚从山上砍柴回家,就被一颗罪恶的炮弹,夺去了生命。我妈妈哭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

  • 文章回憶中的松江(中)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57期  作者:王公璵 出版时间:1982-10-01
    关键字: 回忆故乡 欣赏昙花 松江大轰炸 淞沪会战

    六、被邀欣赏昙在民国二十六年上海「八一三之役」的前夕,山雨欲来,风声鹤唳;我们正在忙于应战之际,突然接到一份请柬。——这份请柬,是发自俞塘钮惕老的府上。其内容略谓:「舍间昙,含苞于今夜待放;希于公余,命驾贲临欣赏」云云。这个意外的消息,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确实是桩具有震憾性的佳音!其原因约为:1 我那时未见过昙,认为这是「天上有,世间无」的仙品;2 记忆中「昙一现」的成语:认为昙开放,应如「凤鸟至,河出图」,一样祥瑞;3 査昙在佛经上名为「优昙

共58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