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体制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九十自述(九)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劉道元  出版时间:1995-03-20
    关键字: 阜阳 教育 战时体制 何思源 受降

    保安司令部派现任军官充任,班长由学员中挑选。由省政府呈准中央,一队开往河南省叶县,由第一战区汤长官恩伯接收,另一队开往安徽省立煌县,由魏长官立煌接收。第三节 省府实行战时体制与何主席返鲁一、何思源赴渝述职㈠奉召述职意义 三十二年九、十月间,省政府迁阜不久,何厅长思源奉中央电召赴渝述职。包含甚多意义。首先,省政府迁皖后,同人们谈起来,均认为鲁苏战区和山东省政府自鲁南山区撤退为时太早。以敌、共、我三方面的实力和所占战略地位,尤其民心等衡量,均未至非撤不可的境地。省府

  • 文章本县区鄕鎭体制改革经过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1期  作者:姜獻廷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县乡体制改革 地方自治 沦陷难改 自然分界 编制组成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至三十二年春,笔者正服务本县,由于年轻识浅,愧鲜贡献,离县迄今,忽忽三十七、八年矣。过去县政种种,多已遗忘,本文所述,未能详尽,尙祈诸鄕长惠予指正。当抗战初期,本县基层行政体制,尙系沿袭保甲制。甲为最基层,甲之上为保,合若干保设一联保办公处,再划若干联保设一区署。联保以地名称之,区署以数序名之。联保置主任、书记。联队附、保丁各一人;区署设区长一人,区员二至三人,录事一人,区丁若干人,组织皆极简单。联保处之任务,原为管、敎、养、衞,区署仅

  • 文章新縣制在敵後區域實施的意義與安徽省實施計劃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韋永成 出版时间:1997-10-10
    关键字: 敌后区域 新体制 安徽省实施计划 历史资料 往事回忆

    电文,更强调的指出「应无分敌后,与前方后方,一律遵照实施,战地各县,尤须尽量提前完成。」二、安徽固有的工作基础及实施的准备甲、固有的工作基础安徽为敌后区域,经敌伪奸匪不断的肆扰,环境的艰苦,自不待言。但经历任主政长官的刻苦奋斗,惨淡经营,各级政治建设,已具相当规模,且与新县制的根本精神完全符合,我们可以说本省过去的行政设施,实为施行新县制树立了良好的基础,兹分述于下:一、调整县府及区署:本省为树立战时县政体制,以适应抗战的需要,于二十八年一月订定「战时各县

  • 文章抗戰時期廣西中等敎育的培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謝康 出版时间:1989-10-10
    关键字: 广西中等教育 个人追忆 教育体制问题 广西师范教育

    一、抗戰前培養中等敎育師資的學校廣西僻處西南邊疆,距離中原較遠,交通不甚便利,人口遠較鄰省廣東湖南爲少,山多、地瘠而產業不發達,在民國初年以前,敎育文化方面亦不免相當落後,由清末至民十三,高等敎育機構,只有廣西優級師範選科學堂、廣西高等學堂、和省立法政專科學校,而供給中等敎育師資的,除省立優級師範外,則爲兩廣優級師範學堂(設在廣州)、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亦設立在廣州)、國立北京師範大學由廣西省政府委托代辦的「廣西特班」,當時全國內共有六間高等師範學校,...

  • 文章民國時期的台山教育(一九一二年——一九四九年)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雷飛鴻  出版时间:2000-06-30
    关键字: 教育体制 华侨捐资助学 台山学校发展史

    槪況台山是華僑之鄕,民國時期由於華僑熱心捐資興學,導致台山敎育事業比較發達,校舍皇偉美觀,就以台山中學而論前後共得華僑資助四十八萬元,台山師範前後獲得華僑資助興建特別敎室、圖書館、男女學生宿舍、敎具設備各費計共三十餘萬元,在新昌後立第二年中學需費七至八十萬餘元。台山女師前後獲僑資捐贈五十萬餘元。而台縣立小學僅有二至三所,其餘均由各鄕鎭或族姓設立,多數均獲僑資捐助,以致促進小學敎育之發展,盛全時期計有一千零九一五校,形成台山敎育事業,一片蓬勃氣象。民國時期...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