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乡拾穗(四)农业槪况——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63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3-12-15
    关键字: 农业 小麦 大麦 元麦

    之播种时间,除荞麦外,不问小麦元大麦,均需于农历九、十月间播种完毕,期能于播种后一星期内便发出芽来。如果气候许可,在寒冬前尙来得及翻一次土——除一次草。否则大陆之气候,有时因西伯利亚之寒流提早来袭,在农历十一月间,便可能降雪。即使不降雪,如雨季早临,早晚也将遍地皆冰,不要说是以人力锄泥翻土无能为力,即以牛力也无法翻土了。就算是勉强能播种下去,在年内由于气湿奇冷,天寒地冻,亦难能发芽,在北雁南飞时,田内未发芽之麦种籽便将成为寒雁之果腹佳粮。滩里及沙洲之

  • 文章故乡拾穗(四)农业槪况——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64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4-01-15
    关键字: 农业 播种 割麦

    从农历九月间将播种下田,须至翌年之四月间才能收割,所以农民们均谓农产品以之寿命为最长,他的生命长达八个月之久,也有说怕热不怕冷,一到农历四月,春天已过,初夏来临,天气由和暖而转炎热,因怕热,便枯黄老死。当然这都是农村俚语,然亦不无道理;盖之不怕冷却是事实,牠能在数九寒天,朔风怒号,冰天雪地里,仍能蛰伏于田中,熬过漫长的寒冬,的确不是其他农作物所能相比的。麦种下田后,除气候许可,在年内尙可除一次草翻一次士外,农民祇要把田埂之缺口挖好,使田内之水

  • 文章沈宗瀚獻身農業㈢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2期  作者:吳相湘 出版时间:2000-03-10
    关键字: 沈宗瀚 农业研究 中央农业实验所 全国稻改进所 粮自给 各省小麦适应区 改良云南木棉

    十个月,沈与其往徐州、开封、济南、北平、定县、太谷、武功等地视察小麦试验,指导育种方法,并开作物改良班,听讲者八十余人。多数听讲人曾于前数年学习洛夫教授方法并已实地应用而收效果,现再向此二位世界权威学习新法,以谋改进。民国二十六年夏,聘请英国洛司姆斯试验场农业化学博士李査逊(H. L. Richardson)来所硏究土壤肥料,任期三年。(抗战发生,李查逊乃转往成都中农所工作站硏究并训练人才。)全国稻改进所 粮自给之途径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国民政府为求粮食

  • 文章酆都經濟概况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1期  作者:平明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丰都 家庭工业 特货业 财政

    一、概说酆都县位于川东,前滨长江,后有「名山」,交通称便,环境优美。全县面积三、八六〇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百分之一•二七。人口总数,据民国三十四年统计,共为四四四、二二〇人。气候温和,惜属地多山,地土瘠薄,出产欠丰。惟民情敦厚,纯朴可亲。二、农业本县计有田二四五、三九〇亩,土一五六、〇六八亩,山地一五五、一四七亩,荒山一五四、二三三亩,荒地一、九〇〇亩,杂项地三四、二三六亩。农产物以米为主,玉米甘藷等次之。以民国三十三年为例,其主要产品产量如次:籼稻

  • 文章浙江省稻硏究改进事业施政记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5期  作者:李守藩 出版时间:1984-05-10
    关键字: 浙江农业 研究 优良品种 栽培技术

    八十、稻之生产,为国民之主要富源,衡量民间之贫穷或富有与否,概以其家拥有土地(尤着眼于水田旱地)面积之大小,每年收入稻数量多寡为论断、而政府亦以粮赋征收为唯一收入,故民富则地方富庶、社会繁荣、粮赋征收无虞短缺,国家财力雄厚,一切建设迎刄而解,国势亦随而强盛壮大,惜耕种技术食古不化,稻品种代代相承,农具笨拙简陋,旱魃、病、虫灾害之来,悉委诸天意,致不特单位面积产量末由提高,而且因人为不臧,常吿荒歉,民不聊生;国民政府成立后,百凡庶政,革故鼎新,正期对于

  • 文章(忆古溯源)一张珍贵的结婚纪念照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032期  作者:伊莉 出版时间:2008-12-01
    关键字: 父亲生平 蒙古族 香村 结婚纪念照

    父亲有一张最心爱的老照片,不仅把它存放在精致的影集里,还将它放大后,镶嵌在金边相框里,悬挂在书桌前的墙壁上。每天上班前,他总是习惯地抬头望望相框里照片上的人再走,好像在向它问候什么。就连我和家中的客人,也总是长时间地站在照片前,举目仰视,沉思良久。这张照片为什么如此引人注目呢?因为它不是一张普通的家庭合影照片,而是在民国卅六年(一九四七年)绥远省归绥市赫赫有名的「香村」饭庄拍摄的「父母结婚纪念照」,距今已有六十年整。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年)土默特旗三位

  • 文章长空碧血壮士魂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1期  作者:陳育群 出版时间:1993-06-30
    关键字: 陈崇文 汪汉淹 林日尊 谷登 抗日飞行员

    起飞与日机拼死搏斗。是夜晚八时许,探照灯照亮了成都天空,高射炮与机关鎗声音不绝于耳,幷射出一道绚丽火网,林君紧紧的进击敌机,却不幸战机被击伤,他本人亦中弹,但林君不愿弃机跳伞,所谓艺高人胆大,企图以优越技术降落地面。虽然迫降在成都郊外的牛市埔,可惜他本人流血过多,壮烈成仁,令人心酸。林君系独子,其父在新加坡经营商业颇具规模,身后遗有妻女,妻年青秀丽,乃西北大学之校花,其三岁之幼女不知乃父已阵亡,犹与邻居儿童捉迷藏。四、历经百战的飞将军谷登先生在空军官拜中将

  • 文章武进稻育种场科技富农成绩好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28期  出版时间:2004-06-25
    关键字:育种 农业开发区 后季稻 武育粳 香血糯 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位于农业开发区的武进稻育种场三十年培育水稻新品三十个,累计推广面积一.八九亿亩,增产稻谷一二〇亿公斤左右,增加社会效益八十多亿元,在向科技要效益、致富农民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武进稻育种场于一九七三年建立,该场科技人员结合实际,以杂交育种为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新品种选育,先后育成水稻新品种三十个,在全国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成果最早的有复虹糯六号,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炮打响,在江、浙、皖、沪等省市作为后季稻当家品种,累计种植面积六〇〇多万亩,在后季稻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