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韩江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韩江盐运的功绩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9卷 第3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11-07-31
    关键字: 韩江 盐运 史料

    盐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如果长期缺盐,或管理不当,该地区社会便会不稳定,甚至发生动乱。由于盐税又是政府的重要财源,故自汉、唐以来,历朝政府对盐的管理都极为严格。千百年来,漫长岁月的韩江盐运,对潮、梅、汀、赣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粤东沿海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产盐区。《新唐书.地理志》称:「天下有产盐之县一百五……岭南道属之东莞、新会、海阳、琼山、宁远、义伦皆有盐。近海百姓煮海水为盐,远近取给」其中海阳所指的,应是韩江入海口及

  • 文章韩江盐运的功绩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8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韩江 盐运 盐的产销 历史功绩 经济意义

    盐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如果长期缺盐,或管理不当,该地区社会便会不稳定,甚至发生动乱。由于盐税又是政府的重要财源,故自汉、唐以来,历朝政府对盐的管理都极为严格。千百年来,漫长岁月的韩江盐运,对潮、梅、汀、赣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粤东沿海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产盐区。《新唐书·地理志》称:「天下有产盐之县一百五……岭南道属之东莞、新会、海阳、琼山、宁远、义伦皆有盐。近海百姓煮海水为盐,远近取给」其中海阳所指的,应是韩江入海口及

  • 文章韩江治河工程经纬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6期  作者:郭壽華 出版时间:1979-12-01
    关键字: 韩江风光 治河历史 治理问题

    一、沿韩江素描韩江古名员江,发源于梅江、汀江、梅潭河,小河,至三河坝汇合,至宋以后,下始称韩江。共长约二百十五浬。沿途所流经之地,见诸当地民谣,通俗,顺序,易记。茶阳狮子到西江。  注一:「茶阳狮子」,即大埔县城狮子口。弓沙三河合口塘。  注二:「合口塘」在三河之下为诸流汇合之处。蚊蜍南坑九龙出。  注三:「蚊蜍」一作「文殊」。宋公高坡代富塘。  注四:「代富塘」一称「大富塘」或「代步塘」。黄竹赤米该转水。  注五:「黄竹」「赤米「转水」皆地名。朱坑产溪

  • 文章韩江文化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9卷 第2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11-04-30
    关键字: 韩江文化 潮汕文化 客家文化 大陆文化 海洋文化

    作者簡介:楊達祥廣東省大埔縣人,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物理探礦系。長期在廣西從事地質—地球物理勘查工作。曾任廣西地球物理探礦隊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後從事文史、天文學及書法、篆刻研究,在國內外各種刊物發表許多學術性文章。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